您的位置:萧山网 > 义桥网 > 综合新闻 > 正文

【义桥地理】㊼ 义桥的来历

更新时间:2023-05-06 10:58:12    内容来源:萧山网   

每个地方都有他的历史,每个地名都有他的故事。地名,浓缩着人们对生存环境的认识和思考。每一个地名的身后,都倒映着一段历史的影子,寄托着一方百姓的乡愁。义桥镇具有悠久的历史底蕴,很多地名我们耳熟能详其名,却又了解多少其地名背后的故事?为了更好地让群众了解义桥、认识义桥,“萧山义桥”微信公众号特开设《义桥地理》专栏,每周发布一期有关义桥地名的历史故事、传说等内容,让地名焕发生机、留住“乡愁”。

义桥的来历

今天是5月5日,在74年前的今天,清晨,由中共领导的浙东游击纵队金萧支队萧山办事处170余名指战员,在主任蒋谷川同志的领导下,从戴村出发,经徐童山下村渡浦阳江,在义桥镇新坝村上埠上岸后,稍作停留,便向义桥集镇挺进。从此义桥解放。然后部队继续往北进发,同日,萧山解放。

义桥镇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浙东历史古镇,镇以桥名。据传义桥最早的桥也叫洞桥,位于浦阳江畔优罗山下,桥下有一条小河从里畈沿山脚弯弯绕绕流往外江,义桥原为石拱桥,桥洞呈现圆弧型,有桥联云:“爽气挹优罗,两点青山江上耸;源头来湘泗,半规新月水中悬。”它是义桥旧时标志性建筑,是乡人通往古镇的交通要道。

义桥镇石现放于钱塘江诗词展示馆 

关于义桥,还有一个传说,相传古时候有一对母子,住在优罗山下,小孩不满周岁那年,父亲得重病死了,家中也无积蓄。他们寄居在寺庙里,靠四邻八方的善心人给予施舍救济,才能艰难度日。不久母亲也患病卧床不起,她临终前对孩子说,“这几年全靠好心人救济相助,我们才活下来,你今后长大为人,一定要有仁义之心,懂得感恩报恩。”说完撒手而去。儿子把母亲的话记在心里,他后来住在山上寺庙,边靠人们救济边读书,后来他考中秀才,当起了塾师。为践行母亲的临终承诺,报答乡亲们的接济义德。秀才用多年心血,在优罗山同山麓的小河上建起一座洞桥,他用义举回报社会,感恩社会,这座桥便取名为义桥。从此义桥就一直流传下来,成为镇名。

此图截取自义桥宣传片

历史上义桥最早记载始于宋代,宋太平兴国三年(978)萧山县设15个乡110里,今义桥镇域范围分属安养乡、许贤乡、新义乡、苎罗乡,建镇时间已达1045年,是名副其实的千年古镇。以新义乡为面积最多;元至元十六年(1279)改乡里为都图,其中五都、六都、七都、十五都、十六都各有部分在今镇域内;清宣统二年(1910)为义桥乡;1932年设义南、义北2个镇和新坝、浦南、湘南、茅山、泗水、石门、蛟山、南坞、北坞、公孙、郭村等乡;1934年设义桥镇、许贤乡;1951年为义桥镇、许贤乡、复兴乡、山后乡、连山乡、新坝乡、石门乡、云峰乡;1954年省民政厅批准义桥镇为正式建制镇;1956年为义桥乡、许贤乡;1958年为临浦公社义桥、山后管理区和许贤公社;1961年7月为义桥公社、许贤公社、朱村桥公社;1984年为义桥乡、许贤乡、朱村桥乡;1985年4月义桥乡改为义桥镇;1992年5月许贤、朱村桥2个乡合并为许贤乡;2001年7月许贤乡并入义桥镇,其行政区划和名称沿用至今。

义桥是渔浦文化的“发源之地”。义桥历史悠久,昔为浙江上八府、下三府的要塞之地,素有“活水码头”之称,横塘牛埭、古凤仪桥、节孝承恩牌坊等留存的遗迹保护完好。人杰地灵,是明朝监察御史韩祺、民国时期爱国女士沈佩兰、中科院院士原浙大校长韩祯祥等名人旧居。物阜民丰,古籍印务、阿兴羊肉、公泰朝糕等非遗享誉内外。同时,义桥也是浙江省最早的“中华诗词之乡”、“浙东唐诗之路”起点,是中国五金工具之乡、中国床垫布名镇、浙江省书香城镇、浙江省文化强镇。2022年中国千强镇排位第168位。


作者:  编辑:韩晨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