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萧山网 > 义桥网 > 正文

御风而行向未来 打造“产城人文融合”新义桥

更新时间:2023-01-12 09:45:25    内容来源:萧山日报   

迎着新年的曙光,随着时代大道萧山段试通车,义桥与滨江的距离被进一步“拉近”,车程缩短至15分钟内。比起“时间”,对于义桥而言,更重要的是“萧滨一体化”发展框架下,衍生出的战略机遇与未来可期。

图片

作为浙东唐诗之路的起点,义桥是浙江“大湾区”建设、“拥江发展”“江南一体化”等重大战略的重要支点,也是杭州南部实施“新制造业计划”和“数字经济”双轮驱动的重要引擎。“我们将紧紧围绕区委提出的‘高水平建设亚运国际城·数智新萧山,当好全市领头雁·成为全省排头兵·争做全国先行者’的要求,扛起担当、主动作为。”在接受媒体专访时,义桥镇党委书记莫勤恒豪情满怀。

图片

锚定“山水新都市、创智新高地、渔浦新义桥”的发展方向,义桥将以三江为纽带,加速形成“一街区、两廊道、三组团”的空间意象。努力让山水新都市成为第一标识,实现“城”的都市繁华和“郊”的乡村野趣同时兼具;让创智新高地成为第一名片,切实增强主导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快聚集人才等高端要素;让渔浦新义桥成为第一坐标,实现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人民生活殷实安康、文化名片更加闪亮、政治生态更加清朗。

聚焦萧滨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打造产能驱动新样板

涓涓细流汇聚形成的永兴河,绕戴村而过经浦阳江流入义桥境内,最后再与富春江、钱塘江交汇于三江口,窄窄的河面逐渐变为宽阔的江面,平静的河水奔涌成为浩荡的江水。山涧溪流至此蝶变,映照着三江两岸的都市剪影。这就像正在冉冉升起的三江创智新城。

图片

去年11月,萧山与滨江签订了一体化框架协议。之后,两地进行了频繁的互动,仅一个多月时间就推出了共荣建议方案。贯穿萧山与滨江的时代大道,就像是两地迎接“一体化发展”的纽带。而这条“纽带”上的三江创智新城,顺理成章成了新的风口。

总规划面积5.36平方公里的三江创智新城,由原义桥三江创智小镇(面积约2.63平方公里)和戴村V智造产业园(面积约2.73平方公里)组成,其中启动区块用地面积1800亩(1.13平方公里),义桥镇贡献了约1550亩。

按照萧山滨江共荣发展建议方案,两区将在信息通信技术、生物医药及大健康产业、先进制造业等领域重点合作,率先构建形成市域内闭环的“研发总部+合作区核心元器件和组建+周边配套制造”的先进制造产业集群生态,努力成为全省“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争创全球先进制造示范。

“制造业是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在近期召开的萧山和滨江区党代会上,萧山提出积极推动‘江南一体化’发展,共同打造江南智造大走廊。”莫勤恒表示,“江南一体化”“萧滨一体化”战略是义桥发展的大契机、大机遇,将通过借力三江创智新城平台,谋深做优产业布局,做好“腾笼换鸟”和“凤凰涅槃”两篇文章。同时依托现有基础优势、产业优势,谋好滨江产业引进“一揽子”政策支持,既要招引“大而强”,又要招引“小而美”。

图片

实事上,作为“中国床垫布之乡”“中国工具五金之乡”“中国五金配件之乡”,拥有雄厚工业基底的义桥,近年来一直在加快传统支柱产业转型升级步伐,积极主动拥抱新经济、新业态,发展高端智能设备制造。面对新冠疫情、中美贸易战等国内外局势影响,义桥全力做好提旧引新工程,推动新旧动能加快转换,仍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2021年度,义桥财政总收入及地方财政收入增幅超40%,规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规上服务业增幅均超10%,各项经济数据亮眼。而通过大力推进“腾笼换鸟”,100%完成亩均2万以下低效企业整治,亩均税收从0.81万元提升至7.66万元,增幅达841.7%,排名全区第一。目前,除杭齿、电信项目外,“萧滨一体化”春风集团高端针织品智能制造项目也已顺利落户义桥;新增国家高新企业41家,省市研究院6家。

号角已经吹响,奋斗赢得未来。在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刚结束,义桥就迅速召开了由全体机关干部、各村社书记参加的机关干部大会。会议提出,全镇上下要解放思想、争创一流,在工作中营造出你追我赶、互学互比的紧迫感和荣誉感,有效推进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大抓落实,我们不仅着眼于谋深做优产业布局、提容增效存量空间、数字赋能产业迭代、持续加码双招双引,还希望激活乡村经济发展。”莫勤恒坦言,推动文旅、农旅深入融合,打造一批特色景点、网红打卡地,全面激活美丽经济,提升村集体收入,也是走向共同富裕,提升义桥产业生态圈的重要一环。

聚焦未来城市实践区高水平建设

打造城乡等值新样板

在声音工作坊聆听大自然的声音、参加观鸟专家带领的观鸟活动……不久前,一则关于山之博物馆纳新的消息刷爆了朋友圈。山之博物馆是义桥镇“江河荟·浙江翠”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恢复公益项目、打造寺坞岭山野公园的重点工程,将助力美丽城镇生态美。

“万向三农集团与义桥合作启动‘江河荟·浙江翠’项目,旨在探索未来乡村建设的无限可能,更好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将开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路径,成为萧山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样本。”去年9月,“江河荟·浙江翠”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恢复项目在义桥镇云峰山启动,相关领导的致辞掷地有声。未来,这里将成为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可持续发展的乡村社区新模式试验区。

作为杭州拥江发展、萧山深度融杭的桥头堡,三江汇未来城市实践区的核心区块,义桥在多重机遇叠加之下,美丽城镇建设的大幕已然拉开。近年来,义桥结合民生实事,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护山林、修生态、治水域,统筹推进山水林田系统治理,一揽子美丽载体工程,筑牢了生态安全屏障,扮靓了城镇颜值。

图片

如果说山水与都市风貌兼具是义桥最大的特点,那么独特的地理条件则是义桥走上“共富”之路最大的发展优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离不开交通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交通的便利更是对于改善人民群众日常出行和创收增收等发挥了关键作用。而时代高架的南延,地铁时代的到来,深度融杭的接轨,都共同描绘着义桥美好的明天,也昭示着义桥前进的方向。

“我身边很多在滨江上班的朋友,都住在义桥这一带,高峰时不仅开车很堵,公交车也常常挤得满满当当,现在时代高架过去之后,方便太多了。”今年元旦,时代高架萧山段开通,它可与中河高架、上塘高架连通,共同形成一条贯穿杭城南北的快速交通干道,义桥等地的居民,可以驾车通过这条干道,快速到达滨江以及钱塘江北岸的市中心、城北等地。

1月20日,杭州公交集团发布消息,将在近期开通经时代高架萧山段行驶的公交快线,方便义桥等地的居民快速往来滨江以及钱塘江北岸的部分区域。根据设想,途经时代高架萧山段的公交快线,一端的首末站设在义桥一带,开出后在义桥、闻堰一带停靠几个客流量较大的站点,让周边区域大量的居民能够就近上车,之后便会驶入时代高架,一路向北,在江南大道附近驶出高架,到达滨江核心区。

“萧山的首个‘万人摇’项目就诞生在义桥。”业内人士表示,义桥早已形成了一定的生活氛围,并已受到时代大道的照拂。目前板块内团聚着御景蓝湾、金域东方、金域兰庭、金域三江、三水一生等交付项目,早已积累了以“万”为基数的常住家庭。而远期的地铁规划也是义桥的一个彩蛋:在去年7月份公示的《杭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第四期建设规划环评公众意见征询》上,一条“新建线路1号线”就明确了起点在义桥,终点设在世纪大道站。

图片

推进和谐共生的环境治理,建设更具温度的未来城市,探索独具特色的未来乡村……在聚焦未来城市实践区高水平建设,打造城乡等值新样板的征途上,义桥正因时而谋、科学布局,全力提升城镇能级,不断增强综合承载力、竞争力和辐射力。

聚焦省诗路小镇建设标杆

打造文化和谐新样板

文化是一个区域的灵魂,是城市化快速推进后一个地域的品牌和标识,更是未来城市发展重要的内生驱动力。作为浙东唐诗之路的重要源头,近年来义桥生动践行着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理念,进一步擦亮文化名片,打响渔浦文化、诗词文化品牌,以项目形式在全省率先推进诗路小镇建设,先后成功创建“中华诗词之乡”和“浙江省文化强镇”。

图片

在义桥镇党委政府看来,深入挖掘渔浦文化,是作为“三江汇未来城市”萧山实践区发展战略的主要任务和文化节点,以及建设“魅力文化带”的重点项目和文化场景。通过深度挖掘和不断充实渔浦文化内涵,如今的义桥已经成为钱塘江南岸的文化新地标。

早在2008年,具有远见卓识的义桥人,就通过镇级资产经营公司,注册了“渔浦”等9个商标,为进一步留住和发扬渔浦文化奠定了基础。近年来,在重点传承保护和发展渔浦文化上,义桥更是跑出了加速度。

在经济社会发展中高举文化标识。义桥统筹现有资源,推动以文彰旅、以文促旅,打造里河古街、“诗意林”公园、布局印象老街等标志性工程,每年接待游客量超80万人次。尤其是十里渔浦风光带,在现有渔浦诗意林行装景点的基础上,规划设计好唐宋时期的风景再造,突出渔浦曾经作为萧山古代三大镇的重要地位,展示出唐宋时期的渔浦风光,让渔浦成为文化和旅游的金名片。

图片

在美丽城镇打造中深植文化基因。义桥抓住美丽城镇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两大抓手,深挖文化底蕴,深植文化因子,以建设浙江省“诗路名镇”实施方案为指引,相继建成了一大批文化设施。如旧里河的保护性开挖为钱塘江诗词展示馆、义桥文化中心、小镇会客厅腾出了空间,渔浦文化新地标在集镇中心拔地而起。

诗词文化的溢出效应正在加速释放。义桥成为杭州首个“中华诗词之乡”和浙江首批“诗路名镇”,钱塘江诗词大会成功举办、《渔浦诗词》和《渔浦新韵》相继出版,同时还迎来一批批诗词大咖,在精心挖掘历史文化内涵、精心提炼文化符号、精心设计文化载体中,复兴了诗词文化。

着眼未来,串珠成链。义桥去年还举办了浙东唐诗之路采风活动,前往新昌等地交流。“待到条件成熟,我们将按照省市区部署,会同沿线的新昌、嵊州、上虞、天台、绍兴等县区,发起浙东唐诗之路申遗工作,以提升‘浙东唐诗之路’的品牌效应。”义桥镇相关负责人表示,坚持环境立镇、产业强镇、文化兴镇三大战略,“山水新都市、创智新高地、渔浦新义桥”产城人文融合的发展格局已初步形成。


作者:  编辑:来陈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