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萧山网 > 义桥网 > 正文

【义桥地理】㉝韩祯祥旧居

更新时间:2023-01-12 09:41:35    内容来源:萧山义桥   

每个地方都有他的历史,每个地名都有他的故事。地名,浓缩着人们对生存环境的认识和思考。每一个地名的身后,都倒映着一段历史的影子,寄托着一方百姓的乡愁。义桥镇具有悠久的历史底蕴,很多地名我们耳熟能详其名,却又了解多少其地名背后的故事?为了更好地让群众了解义桥、认识义桥,“萧山义桥”微信公众号特开设《义桥地理》专栏,每周发布一期有关义桥地名的历史故事、传说等内容,让地名焕发生机、留住“乡愁”。

韩祯祥旧居

韩祯祥旧居位于湘南村牌軒下自然村村北偏东,门牌为39号,时代大道在民丰往东转入民湘路(峡軒街)进入牌軒村即可到达。2013年,定为杭州市萧山区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登陆点。

图片

韩祯祥,中共党员,义桥镇湘南村牌轩下自然村人,于1930年5月24日出生,电工、电力系统及自动化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浙江大学原校长。1951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电机系,获学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61年毕业于前苏联莫斯科动力学院,获副博士学位。1984年2月至1988年2月,任浙江大学校长。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韩祯祥长期从事电力系统学科的前沿研究,是中国研究电力系统理论、方法和新技术的主要开拓者之一,在电力系统稳定性、电力系统潮流、稳定和故障分析、交直流电力系统建模、分析和控制、电力系统故障诊断等领域有重要贡献。是从义桥镇走出去的国家级高科技人才,是新中国电力系统的学科领航人。

图片

韩桢祥旧居始建于1913年,系韩祯祥祖父韩子玉建造。前后两个天井,两栋屋宇,砖木结构,两层楼布局,东西两侧是两层的厢房,室内楼梯4道,前后房屋的楼层贯通,称为走马楼;小瓦两檐落水的屋面,前三后四级的马头墙,一派徽式建筑风格;建筑面积1056平方米;采用木材均为深山老成杉木及櫧木,有“櫧杉造屋,子孙享福”的民谚(櫧木杉木不受虫蛀、不会变形、不易腐朽);桁条、搁栅粗大,楼板宽厚,抬梁、牛腿均雕刻人物花鸟图案,栩栩如生;房屋四周均有双开门墙门,墙门装修石砌门套;外墙每间隔2.5米左右设置凿有凹槽的石材立柱,横铺石板插入凹槽内,互相咬合,称为石壁梢墙,高度1.8米。韩祯祥的父亲韩祖望留学日本,获工学士学位。抗日战争期间,日军在峡山头、牌軒下一带杀人放火,进入该房屋后,见堂前挂有日本的匾额,方知房屋的主人大有来历,才免于战火。1950年,南面一栋房屋给予贫困农民居住。1990年后,这些农民另择土地建造新居,南面一栋房屋与一些侧屋被拆除,拆除的房屋成为天井,但保存了北面一栋房屋。

图片

2020年,义桥镇人民政府按照“旧居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了保护性修缮,使韩祯祥旧居的面貌焕然一新。是年,韩祯祥旧居的现状是:墙体为白色外墙涂料。主屋与附房及道地(围墙以内),占地520平方米;其中主屋一栋,三间两弄,占地120平方米;东侧有平房附房4间(系2019年镇村为韩氏旧居完善洗手间等设施而建造),占地92平方米;南围墙大门进入的左侧,有小型水池1个,面积约15平方米,其余293平方米为石板铺设的道地。南面与西面的围墙高度2.8米,本土小瓦压顶;西围墙与房屋的西墙、后墙仍然保留着当年的石壁梢墙,计长度46米。二层主楼房屋,建筑面积240平方米,保留着建筑初期的风貌。南围墙有南大门一道,双开木门,宽1.60米,高2.30米,石材门槛,门的上方是厚度12厘米的石材过梁。南围墙外的东南方,湘南村于2020年立有金属材料制作的牌匾一块,上书:湘南村牌軒韩祯祥旧居,以及400余文字介绍。

从韩祯祥旧居往北约1公里处,便是张夏寺、南津亭、横筑塘牛埭遗址;往西不到2公里,是三江口与西江塘。


作者:  编辑:来陈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