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萧山网 > 义桥网 > 渔浦文化 > 权威发布 > 正文

大自然的“金手指”,点亮寺坞岭山顶原生态茶园

更新时间:2022-11-15 15:18:57    内容来源:萧山日报   

“江河荟·浙江翠”山之博物馆萧山寺坞岭项目地

义桥寺坞岭,是一个令人向往的存在。

海拔五百余米的寺坞岭,四面青翠环绕,山巅云蒸霞蔚,不远处的钱塘江、富春江、浦阳江三江在此汇流,竹林深处隐匿着古道茶村。金秋十月,登山之高,在呼吸着大自然无穷的仙气之余,与盘山公路的夹道红枫撞了个满怀,也领略到白茫茫山茶花风中绽放的盛情。就在这片离云海最近的山林,一片高山云雾茶园正在酝酿一场华丽的变身。

寺坞岭茶园孕新机

寺坞岭,山林资源丰富,由云峰山、包帽尖、大爿山三座山峰组合而成。由于位于萧山、富阳的交界处,岭上分布着富阳渔山乡的墅溪村、林峰村和萧山义桥镇的寺坞岭村两地的村落。很多年前,两地就有在此岭种茶的传统,这里种出来的茶树嫩芽常年经高山的雨水浸润,汁水充足,茶香浓郁、耐冲泡,是难得的好茶。

然而,山高路远,且道路崎岖,出行极为不便,山上的村民迫于生计搬到了山脚。后来,随着林道的建设开通,原义桥镇许贤乡寺坞岭村书记倪志明在寺坞岭上恢复了茶园的建设,一些村民因此谋得了生计,便又回到山上。

寺坞岭上种茶环境优越,产出来的茶并不比市面上的名茶逊色。500多亩的茶园,而其中绝大多数是上世纪70年代种的茶树,包含了龙井43号、鸠坑两个品种。茶园渐成规模,这里成了游人登高观景、慕名品茶、尝鲜山野美味的小众观光胜地。

据统计,茶园平均每亩产量可达到二十斤,每亩营收一万元左右,收入相当可观。这不仅让岭上茶农实现了增收,还进一步让茶山增值,带动了萧山茶业的振兴。

“两山理论”阐述的是生态保护与绿色共富协同发展的战略思路。去年9月,在鲁冠球三农扶志基金的支持下,万向三农集团以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为手段,以打造生态共富样板为牵引,与义桥镇政府开展战略合作,共同启动“江河荟·浙江翠”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恢复公益项目,在这里开展具有示范性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恢复及保护工作,并改造相关科普和自然体验场馆,向公众传递绿色环保理念,推动公众参与自然教育活动。

借助这一政策红利,倪志明成功出租20亩茶园20年,用于开展生物多样性的生态茶品研发。

试验田展生长希望

在雄鹅山庄,几位项目处的工作人员正在进行一场头脑风暴,他们时而踏出厅堂,对着手中的图纸和梁上的木结构比划商量。此处正在建设一座展示森林生物生态修复,以提升生物多样性的公共建筑“山之博物馆”。“山之博物馆”的建设,是他们酝酿的生态修复和保护工作之一,而环绕博物馆周边的茶园,也将借自然之力,用生物多样性恢复的探索方法,帮助茶园更加环保高效的生产。

茶芽在指尖,人在草木间。一个“茶”字,道尽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真谛。

茶园的耕种终究需要寻求一种生态的可持续的生长方式。那么,要如何将山之博物馆周围这近20亩的茶园试验地打造成一个原生态茶园呢?从2021年12月开始,项目组就对茶园的现状展开调研,并确定方案对茶园进行了整改。

在调查中,团队发现传统茶园种植模式存在着茶叶农药历史残留、水土流失、土壤肥力流失、种植模式单一等问题。

团队成员陈敏佼上山已有一年的时间,她的朋友圈给人感觉像是一个带着青春文艺气息的山林探险家,昆虫、野花、山茶、村野无不被她记录。她介绍说,“云峰山山体大部分被竹林覆盖,大面积的竹林因其生长快、入侵性强等特点,使得水源涵养能力降低,甚至会导致本土物种遭受濒临消失的威胁,严重影响当地生态环境。同样的,除草剂和农药的残留,则会导致土壤中腐殖酸和土壤粘粒的流失,影响土壤肥力和土壤结构,以及茶园周边昆虫、鸟类的生存。”这一现象也被生态学界称之为“绿色沙漠”。

山之博物馆团队要做的,就是要借助大自然这双天然的大手系统保育,让茶园生态恢复自我平衡能力。

在茶树下,记者看到了几茬标记有紫云英、高羊茅的植物铭牌。在今年5月采茶季结束后,这里已经播了一批马齿苋、黄豆、黑麦草、紫云英、高羊茅等植物,主要以禾本科和豆科混播的覆盖作物幼苗为主。两个月后,茶树花园里已是鸟鸣阵阵、蜂飞蝶舞。而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直接提升土壤肥力、减少水土流失、降低夏季地表温度,减少水分蒸发。

除了这些覆盖作物,在茶园零碎的土地里,他们还种植了梨树、桃树、杨梅树等蜜源植物,以此来测试蜜源植物对害虫的控制效应,提升茶园抗性,从而减少杀虫剂的使用。这期间,团队成员也确实发现蜜源植物吸引了能够捕食蚜虫的食蚜蝇,减少了蚜虫对茶树的侵害。

云海茶山变“金山”

作为项目发起方,“鲁冠球三农扶志基金”本着努力“让农村发展,让农业现代化,让农民富裕”的初衷,致力于慈善公益事业。万向集团创始人鲁冠球先生一生情系农村,不断创办学校、资助农村贫困儿童、帮助农民兴办农业车间。2018年6月,为了纪念鲁冠球先生对“三农”的深厚情怀,万向集团董事长鲁伟鼎将他在三农集团的股权全部捐赠,设立“鲁冠球三农扶志基金”。“江河荟·浙江翠”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恢复项目,无疑是万向集团的又一次公益创新,撬动了社会资本,成立民生通惠乡村振兴服务中心,组建了一支专业团队在此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为萧山区40万亩山林发挥生态和经济价值探索一条乡村生态共富的路径。

目前,该项目已建设以云峰山为主体的“山之博物馆”生态体验地。陈敏佼说,“这里有生机勃勃的茶园、炒茶作坊、解说步道,未来孩子们可以在这里体验令人耳目一新的生机夜晚。”

这座生态茶园每年可产出生态有机茶叶600余斤,平均每亩营收两万余元。除此之外,发展林下经济,有助于推动乡土物种遗传资源保护和综合利用,带动当地生态农业和第三产业共同发展,可以提供多种形式的创业就业机会,吸引高层次创新科研人才,实现乡村产业振兴和人才振兴。

“白鸽飞时日欲斜,禅房寂历饮香茶。”苍茫云海间,一群鸽子衔绿在云上翱翔。眼下的寺坞岭茶园,已不只是为了生产一杯云雾茶的茶园,而是一个回馈大自然馈赠的原生态家园。人们都期待它在万物复苏的春季,给未来乡村增添更加灵动的色彩。



作者:文/李沅哲 凌亚红   编辑:韩晨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