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萧山网 > 义桥网 > 图片新闻 > 正文

五美并进 未来可期 义桥奋力描绘“都市节点型美丽城镇”新画卷

更新时间:2021-09-29 10:43:08    内容来源:萧山日报   

三江传古韵,两岸赋新风。翻开义桥镇美丽城镇的序章,这是一场承前启后的接续发展,是时序与空间的叠加演绎,是联动全域的共享共建。新时代美丽城镇建设,是加速“产城人”融合发展、实现全域共美的新路径,是美丽义桥锻造的又一张“金名片”。

作为浙东唐诗之路的“起源之地”、山水都市风貌的“兼具之地”、杭州智能制造的“承载之地”、未来城市实践的“绝版之地”,美丽城镇创建一面积淀着义桥深厚的历史底蕴,一面激荡着义桥未来的无限想象,更厚植了义桥“四地”的禀赋优势。

“美丽城镇是全域美的综合提升,是义桥镇由镇向城跨越的重要一步。”怀揣着这样的美好期许,义桥立足“四地”优势,围绕“山水新都市、创智新高地、渔浦新义桥”的发展导向,紧扣“都市节点型”美丽城镇省级样板目标,提升城镇能级,拓展城镇格局,充分发挥中心镇龙头带动作用,加强与周边戴村镇、河上镇等互动,提高中心镇的交通、商贸服务、教育医疗等综合承载力,奋力为全省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区贡献硬核力量,更全面绘就了高质量“美丽城镇”建设的“五美”图景。

擦亮生态底色 

厚植“渔浦江山天下稀”的环境美

绿道依江而建,沿线自然风光旖旎,充满田园乐趣;山后小围垦远处林木苍郁,近处草翠如茵,与蓝天白云构成一幅美丽的图画……近年来,义桥镇深入贯彻落实“环境立镇”战略,持之以恒地走“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社会经济发展方方面面,义桥人民在便捷的生活中也切实体验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美丽城镇首要是打造人居环境高地。在创建过程中,我们通过城市提质、集镇融合、乡村振兴等路径,打造从生产到生活的‘最美’系列作品,让义桥人民更加诗意地栖居在三江大地。”为了实现这一美好愿望,义桥全力保护生态格局,打造500亩浦阳江“美丽滩地”,建设5公里沿江生态屏障,完成全域土地综合整治150亩,整治永久性基本农田“非粮化”3000亩;纵深推进治水拆违工作,连续两年获得市“五水共治”二十佳镇街,镇域断面水质均达到Ⅲ类标准;因地制宜制定“八个必拆”标准,拆除违建6906处、共计10.4万平方米,成功创建市级基本无违建乡镇;统筹推进美丽乡村、美丽田园、美丽绿道、美丽庭院、美丽池塘、美丽厂区、美丽社区等一揽子美丽载体建设工程,昇光村、新坝村先后获评省A级景区村庄,昇光村还获评市风情小镇,全镇21公里绿道全线贯通,承办萧山区美丽乡村现场推进会。

通过修生态、治水域、建载体,让城镇颜值气质急剧飙升的同时,义桥还千方百计拓宽城镇广度,让百姓行得通畅。翻开义桥版图,不难发现:杭州绕城高速设有义桥出口,规划地铁18号线的首末场站设在义桥,城市轻轨杭诸线也起于义桥,时代高架北通滨江和杭州主城区、南接戴村镇,春永线连接富阳区,油虎线直通临浦镇,南通北达、东进西贯的对外路网架构十分完备,同时还拥有承担杭州全市重要水路运输功能的萧山港区义桥作业区码头。

行走在义桥,“内部路网结构合理,交通安全设施完备”的格局让“自由”随处可见,快乐溢满心间。全镇建有停车位达5000余个,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约2万平方米,最大江湾城停车场可同时容纳650辆车。三年实施“四好农村路”建设52.4公里,全域打通“毛细血管”路网。全镇始发公交线路共有9条,其中4条直通杭州主城区和萧山城区,实现行政村公交全覆盖,年公交客运量636万人次。建成沿河沿江慢行绿道21公里,全镇投入公共电动车点位300辆,布局公共自行车租赁点位21个。

夯实了城镇里子,带给义桥百姓的感受是“住得舒心”。从深入实施污水零直排工程,集镇建成区雨污分流实现100%覆盖,到全面覆盖农村生活污水截污纳管,提标改造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终端,富春、潘山、河口被列入省级样板,承办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场会,再到深入推进“垃圾分类”“厕所革命”等关键小事,建立数字化监管平台,实施“四定一撤”分类方式,实现可回收资源网点和特殊垃圾暂存点全覆盖,新坝村获得垃圾分类省级示范村、御景蓝湾小区获得省级示范小区……一系列“民呼我为”的务实之举,擦亮了义桥生态底色,更提升了百姓获得感。

增进民生福祉

打造“城乡等值功能齐”的生活美

清晨,闻着花香在里河公园健身,释放运动带来的快乐;傍晚,沿着河岸悠闲散步,到义桥老街感受岁月变迁;夜晚,带着家人走进义桥星天地,看一场电影或嗨歌一曲……这样惬意的生活,是许多义桥人真实的写照。

义桥全镇现有商业住宅11个、安置小区2个、智慧安防小区2个、省放心农贸市场1个。建成区15分钟生活圈建有商贸综合体(1万平方米以上)、综合超市3处,高美时代影城、大润发、德克士等商业连锁品牌已入驻。具有集餐饮、文化、健身等于一体的渔浦社区,还拥有15分钟生活圈邻里中心。此外,24个村社实现文化礼堂或文化家园全覆盖,镇域范围内中小学文体设施免费向公众开放,让乐居在义桥,从“有的住”迈向“住得好”成为现实。

教育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基,也是照亮青少年成长之路的明灯。为了让成长在义桥的学子,从“有学上”迈向“上好学”,镇党委政府大力实施“美好教育”行动,先后获得“浙江省教育强镇”“杭州市现代化标志教育强镇”“杭州市学前教育先进镇”等荣誉称号。目前全镇共有各类学校18所,其中公办11所,民办7所,学生9321人。其中,建于1906年的义桥实验学校,现有生员1457人,是名副其实的百年名校,中考升学率在全区排名前三,并开设诗路文化建设等特色课程;渔浦小学被省书法教育研究会列入书法教学实验基地,是杭州市足球特色学校;义桥二小是杭州市级垃圾分类示范学校。全镇还有公办幼儿园8所,其中省二级幼儿园2家。

走进东方文化园康养中心,仿佛来到隐藏在“世外桃源”的现代疗养院。这里产业配套一流,服务量身定制,长期有浙一、浙二专家坐诊,不仅是义桥周边乡镇的康养点,很多上海江苏的客人也慕名而来。此外,全镇建有镇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个,卫生服务站12个,实现每万人卫技人员达14个。其中李氏骨伤科作为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始建于明代,在江浙沪一带远近闻名;镇属老年怡乐园居家养老实现全覆盖,并积极探索“互联网+”智慧养老服务,深入推广家庭适老化改造。

“颐养在义桥,我们基本实现了让每一位老人从‘保基本’迈向‘高标准’。”

深耕创新驱动

擘画“向海图强起新潮”的产业美

“向未来城市实践样板挺进的关键一环,就是集聚前沿科技、文化创意、宜居生活等各类要素,打造符合未来城市形态的未来产业。”在义桥镇党委主要负责人看来,义桥是未来城市实践的“绝版之地”,应紧紧围绕城产人融合,让“城”的都市繁华和“郊”的乡村野趣交相辉映。

在工业化浪潮中,义桥抢到了“头口水”,积淀了五金和床垫布两大主导产业,其中转椅五金件产量亚洲第一,提花面料产量占到全国总销量的80%以上。传统工业的雄厚基础,也充分体现了强劲的经济发展韧劲和扎实的产业空间。面对三江汇给义桥板块的新定位——智能制造示范区,义桥依托现有的产业优势、空间优势,坚持创新驱动,加速打造创智新高地新名片。

通过纵深开展行业整治,做实“腾笼换鸟”,义桥清退“四无”企业、整治“低小散”企业123家,盘活利用10万平方米厂房,实施有机更新2.3万平方米。重拳整治民丰、许贤、联三3个工业园区综合环境。推进亩均税收整治提升工作,完成全镇700宗工业用地的地块与企业信息调查和亩均效益评价,完成88家亩产税收2万元以下的企业签约工作。

通过持续优化辖区营商环境,做优“筑巢引凤”,义桥逐步形成1600亩的智能制造产业园、900亩的三江轻纺科技园、800亩的五金机械产业园等平台,五金机械科创园被认定为“浙江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园”。现正利用永利百合存量厂房进行现代化改造,改造后将拥有120亩土地、超10万方厂房,力争打造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产业园。而大力开展“双招双引”,也在义桥结出了丰硕成果:成功引进中国电信杭州大数据中心、永谐科技、协能科技、古北智造等多个智能制造项目,其中中泰实业、永利百合、永谐科技、美信布艺等进入萧山区百强企业。辖区内共有规上企业88家,年销售产值达100亿元。三年累计固定资产投资达18.3亿元。

通过持续做强做优主导产业,做强“凤凰涅槃”,义桥搭建起数字经济产业平台,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数智支撑。目前全镇已完成45家企业数字化诊断,实现规上企业上云全覆盖,杨氏工业互联网平台已初步运行。赛纺科技、东液液压正通过建造新厂房同步布局智能制造无人车间。义桥还积极探索产学研合作,与浙江工业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等科研院校开展合作,已培育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5家、省市技术研发中心10家,今年申报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4家、市级研发中心5家,新增研发产品超170件。现代农业的发展迅速,也让义桥农旅融合插上腾飞的翅膀,获得国家羊肉核心育种场称号的庞大农业,获得“精品果园省级示范基地”称号的民望农业名声大振,吸引了八方来客。

传承历史根脉

钩沉“飞入寻常百姓家”的人文美

一千多年前,陆游游览渔浦时,留下“渔浦江山天下稀”的著名诗句。李白、杜甫等400多位文人墨客,都曾游览过义桥,为义桥渔浦创作高达近千首诗词歌赋,也让义桥成了浙东唐诗之路的重要源头和大运河诗路文化带的有机组成部分。

去年,义桥成功创建“中华诗词之乡”,投资1.7亿元打造里河古街、“诗意林”公园,布局印象老街,年度接待游客量超80万人次。今年义桥率先启动诗路小镇建设,通过采风活动,加强与浙东唐诗之路沿线新昌、嵊州等地的交流合作,大力推动农旅、文旅深度融合,渔浦文化加速觉醒。更值得期待的是,10月底前,里河文化街公共文化空间将对外开放,引入了钱塘江诗词博物馆等项目,成为展示渔浦文化的新窗口,将推动形成共同富裕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动力。

“渔浦是义桥的来处,更是义桥的去处。”坚持党建引领,立足渔浦文化的深厚底蕴,义桥持续推动文化浸润,如今已涵养出大气、包容、开放的气质。数据显示,近三年来,义桥相继投入1500余万元资金,对古凤仪桥、节孝承恩牌坊、沈佩兰墓、韩祯祥祖居等历史建筑和文保单位进行修缮,目前全镇上下共有文物保护单位省级1处、市级17处、区级34处。通过实施活态传承,成功申报非遗项目市级1项和区级9项,市级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1家,同步抓好宗祠、宗谱等建设,举办渔浦文化节、乐笋节、首届乡贤大会、钱塘江诗词大会、开渔节、义起“嗨”音乐节等活动,多形式推动渔浦文化传承生生不息。

在重构和更新中唤醒千年古镇记忆,在挖掘和统筹中推动文旅深度融合。近年来,义桥还先后投资1.75亿元,完成对集镇建成区罗峰社区、东方路等老旧小区和义桥老街、义新街等老旧街区改造,保留原有建筑风貌、完善市政配套、增加停车位和公园等服务功能,切实完善老旧小区生活圈功能设施;系统优化升级高速出入口、入城口等重要节点部位,配建口袋公园、增加景观小品,打造浦阳江沿江滨水绿道,大幅提升集镇园林绿化水平;推进老民居、老厂房、老设施等改造,成功引进浙江当代油画院入驻,助力义桥文创产业发展;深挖渔浦文化,统筹现有资源,推动以文彰旅、以文促旅,投资1.7亿元打造里河文化街、“诗意林”公园,布局印象老街;承办全省级别的首届钱塘江诗词大会,多批邀请名家大咖到义桥采风,扩大了义桥渔浦在全省全国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激发主体意识

描绘“共治共享有温度”的治理美

长效管理是美丽城镇建设的重要抓手之一,义桥本着既要创好美丽城镇,更要留住美丽城镇的理念,坚持建管结合,创新深化工作举措,探索小城镇环境和风貌长效管理办法,扎实推进城镇长效管理,彰显善治为民的治理美。

作为“码上工程”的发源地,微信治村是义桥的品牌和亮点,目前,“微信治村3.0”已列入全省数字化改革应用场景之一。“下一步,我们将以责任规范权力运行,以技术筑起清廉屏障,以数字赋能乡村治理,充分利用‘码上工程’平台,做到智能监督,提升老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为美丽城镇建设添砖加瓦,进一步擦亮美丽城镇本色。”在不久前召开的清廉村社“码上工程”暨“微信治村”专题推进会,义桥给出了行动方案。

近年来,义桥紧紧围绕德治、自治、法治“三治”深度融合目标,创新基层治理,激发市民主体意识,实施全民“我爱义桥”行动、城市综合勤务联动机制(YPTU)、村社“微信治村”、社区“联心桥”“六融工作法”和农村“家和婚调站”等五大治理模式,影响深远,成效显著。其中村社“微信治村”更是得到了《浙江日报》宣传推广,省市区领导的高度认可,省内外85批次、1800余人到义桥开展调研。

推进全域治理发同时,义桥还出台运行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和长效管理办法,全域深入开展环境综合整治行动,纵深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治理,实行集镇建成区管家式服务,高效运行城市综合勤务联动机制,严管严控农村住宅风貌,有效巩固小城镇整治省级样板成果。通过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试点“交通警务融合”机制,85项业务可实现“就近办”,24小时办事服务自助终端实现行政村全覆盖,社保、医疗等185项业务下沉基层办理,大大提高群众办事便利性。

全域治理带来美的绽放,更推动着城市文明的进步。在美丽城镇创建过程中,义桥坚持党建引领,将党建文化有机融入社区邻里中心,通过文明实践站全覆盖,建设村级老年食堂,有效推广垃圾分类工作,常态化举办文艺、培训等活动,开辟公共健身空间,不仅丰富了居民精神生活,更广泛凝聚起市民强大力量。而作为义桥建设美丽城镇的主力军,志愿者服务队活跃在交通秩序引导、移风易俗推动、垃圾分类推广、文艺下乡等各个活动现场,形成了“义生军”品牌。“义桥现有注册志愿者2000余人。在疫情防控和防洪抗汛期间,全镇上下动员志愿者近5000人次,各界爱心人士捐助资金近450余万元。”



作者:文/记者 童志辉 通讯员 黄坚毅 陈佳蔚 摄/徐国庆  编辑:韩晨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