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萧山网 - 义桥网
您的位置:萧山网首页 > 义桥网 > 渔浦古韵 > 正文内容

百年峥嵘 渔浦华章⑤| 张菊仙:乡村教育的守望者

时间:2021-04-19 09:34:33   来源:   

今天,【百年峥嵘 渔浦华章】栏目将为大家带来《渔浦》文学杂志中的《张菊仙:乡村教育的守望者》

张菊仙:乡村教育的守望者

《山海经》里的夸父,因追赶太阳,渴死在了半路上,丢下的手杖化为一片桃林。这个神话的感人之处,就在于讴歌了夸父追赶太阳的顽强拼搏精神。在萧山南部的浦阳江边,就出现了一位像夸父一样执着追求人生梦想的人,她就是乡村教育的守望者一一张菊仙。

每个年代的教师,会做不同的梦。

新时代教育应怀什么梦想?我想教育就是“明白之人使人明白”,不光自己有理想、有思想,还要使每个孩子有理想、有思想。“东风一夜寒意去,万木含绿待春来”,今天,我面对着这样一位老师,她的坚持与梦想,正好诠释了天道酬勤的奥秘。

“民办教师”的名称,大概永远成为过去融进了那段历史。他们为众多的农家子弟幼小的心灵上涂抹着多彩的不易褪去的颜色。我就读小学、初中时碰到许多民办教师,他们像一个个逝去的乡村符号,永远镌刻在我的心里,久久不能遗忘。

“人家是以校为家,我是以家为校。”张菊仙老师说这话的时候,眼中闪亮着晶莹。

她出生于1943年6月20日,1958年8月,只有16虚岁的她进入了教育系统,当了一名民办教师。1998年8月退休,四十年弹指一挥间,她成了众多农家子弟心中一座晶莹的雕像。

她,身高只有1.50米左右,瘦弱的身子焕发出无穷的力量;她,学历只有小学毕业,却教出了中考状元;她,曾经是只拿工分的民办教师,却干着和公办教师一样的工作;她,只有初级职称,却是许贤教育史上的唯一一一被评为萧山市“十佳教师”、萧山市“十佳市民”、杭州市“为人师表” 优秀教师、浙江省第七届“春蚕奖”。集这么多的荣誉于一身,张老师平平淡淡地说出上面的话,体现了一位长者的谦虚。难能可贵的是,她的女儿在她的熏陶下,高中一毕业,就放弃进厂当工人的机会,到村里的完小当了一名民办教师,后来也获得浙江省“春蚕奖”。一家两代出教育人才,这在萧山教育史上也是极其罕见的。

张老师虽然学历低,但教书很有一套。长期教低段,从一年级到三年级轮回,语文、数学一人教,俗称“包班”。我们都知道,低段教学是一所小学最重要的岗位。因为是学生打基础的时候,基础不牢固,读上去也是白读读的,捱捱时间的。正如造高楼大厦,基础不牢,大厦将倾。教低段是很辛苦的,那时的农村娃没有读过幼儿园和学前班,等于是一张白纸, 前两个月要将孩子身上的“野”去尽,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培育文明的素养。而张老师正是这方面的高手,她的教学非常吸引孩子。如教学生认真听课的习惯,她会把双手交叉在胸前说:“请小朋友像老师一样放好小手,我要看哪个小朋友做得最好。”如发现学生做作业时坐得不直,她会唱自编的三字经:“小朋友,坐端正,不弯腰,好好写,字漂亮。”如发现有孩子在上课时走神,她就会立即或提问,或让走神学生到黑板上来板演。如看到有学生学习不认真或退步时,她故意提一些简单的问题,使退步的学生能够准确地回答出来,或略加启发就能回答出来,当答对题目后张老师适当给予表扬,使他们能看到自己潜在的能力,从而提高其学习信心。她曾经担任过原戴村区复式教学大组组长,到县里做过经验介绍。县教育局的一位工作人员在听了她的经验介绍后,不无惊讶地问:“这么多的课, 您一个人怎么上呀?”

是的,包括现在的年轻人,也无法体会她的艰辛。

张老师由于教学工作出色,被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转正。后来她到西山完小当校长。西山完小离家有七八里路,张老师不会骑自行车,每天是步行来回的,因此她提前半小时出发去学校,回到家比在自己村里的学校要迟半个多钟头。张老师没有怨言,服从组织分配,而且也是教低段,还是包班,其工作辛苦可想而知。

后来,张老师又调到北坞完小教书。北坞离家更远了,有十几里地,学校在南坞山里,交通不便,她还是“11号小包车”(指走路)去学校。再后来,她到离家近一点的王家桥村小工作。整所学校只有她一名教师,校长、教员、班主任、后勤都是她一人。有三个年级,凑在一间教室上课,叫“三复式”教学。你想想,三个年级光语文数学两门主课就有6门课,还有常识、音乐、美术、体育,课务繁重不言自喻。中午等所有的学生离校,她就独自烧中饭吃,吃完后又马不停蹄地改学生作业。她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耐心细致地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对班级中的问题学生,能主动与家长协商,家校携手,共同做好后进生的思想工作。平时能结合学校的各项工作,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注重学生各项潜能的发挥,在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对教材已有了很深入地理解,在教学中十分重视课堂教学效益,不仅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更加重视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不仅重视当前学生的学习成绩,更重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的培养。她注重用知识的内在魅力吸引学生,用赏识的眼光去评价每一个学生。她认为,数学学习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从培养兴趣着手,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为基础,培养坚韧的意志品质为目标,让孩子既有优秀的思维品质,更有健全的人格。

张老师教学有“一绝”。虽然学校工作量巨大,教学环境不理想,但张老师教的三个年级的期末统考成绩,6门主科竟都是全乡第一,太不可思议了。学生的学习习惯也很优秀,学生铅笔字很漂亮。并不是她的字有多艺术,而是源于她对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的培养,以及一笔一划的专注。王家桥的学生到中心小学读四年级,接收四年级的老师都感觉王家桥的学生素质最好,教教蛮轻松的。当时乡政府的驻地是王家桥,乡政府里的干部都不愿意把子女送往师资力量最雄厚、学习条件最好的中心小学就读,而是把子女托付给张老师,他们觉得“你教书,我放心”。

追寻梦想让每一位的学生都得到发展,这是张老师的追求。“滋养几年,受益终身”,这是张老师的终极教育目标。她的故事可以做很多延伸,其中之一当然是她对事业的投入一一她不只是在做事、做人,她一直在动脑筋,希望把事情做得更好。可以这么说,张老师教出的学生是最优秀的吗?她的教学手段符合儿童心智吗?那儿的学生成绩好吗?我不是教育家,不敢妄加评判。但是,我知道,张老师的故事很动听,张老师这个人很值得尊敬。从一所设施简陋、只有三间平房的小学校所传递出来的风雨兼程的保姆式的陪伴,这不是简简单单的模范效应,而是从“增量” 到“提质”的过程,从高峰到高原的过程,点亮了农家子弟的“希望之灯”。因此,我直觉上认为,听她的教育故事,该是件有趣的事情。没想到,她讲的教育故事不只有趣,简直是令人着迷和惊叹。

张老师如今早已退休在家颐养天年。她退休时还是初级职称教师,没有评上小学高级教师,原因是她只有小学学历,没有中师或同等学历。我想,如果当年她脱产去教师进修学校学习,也能获得一张所谓的中专文凭,也能堂而皇之地评上高级职称。但她没有,因为她放不下嗷嗷待哺的学子,不愿以牺牲孩子的学习来获取自己的利益。

张老师,在冷漠的规章前,您是一位失败者。而在师德面前,在学生们的心中,您,早已是高级教师,甚至是特级教师。

几十年过去了,张菊仙老师乡音未改鬓毛衰,但一想到目送一茬茬菁菁学子走进高一级学府,目击一个个孩子的茁壮成长,她知足了,一脸洋溢着获得感和幸福感。

在共和国的教育史上,有两个阶段的教师值得敬重:一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到七十年代末的民办教师,他们虽然学历低,知识储存量少,但他们有老黄牛精神,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撑起了中国的基础教育,他们是中国教育的脊梁;二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中师生,令人咋舌的全面素质,一专多能,能歌善舞,是教师中的强势群体,开创了中国基础教育的黄金一代,是中国腾飞的“垫脚石”,真正实现了让最优秀的人才去当教师。而本文的主人公,就是这样一位“脊梁式“的民办教师,她守望乡村教育,守望祖国的未来。

“三尺讲台存日月,一支粉笔写春秋”,黑板,写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粉笔,画出的是彩虹,洒下的是汗水;讲台,举起的是别人,奉献的是自己。这是教师的真实写照,张菊仙用自己的青春浇筑了孩子们的梦想之花,她把自己的人生写在了为乡村教育的奉献路上,她用自己的行动对“人类灵魂工程师”做了最美妙的阐释。

作者:黄建明,义桥人 ,浙江省作协会员、萧山区作协副秘书长、萧山诗社理事、萧山区休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萧山区社科专家人才库首批入库人员。出版散文集《在梦境的林边》《翻过一座山岗》《昂贵的记忆》等。

本站编辑:徐心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