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萧山网 - 义桥网
您的位置:萧山网首页 > 义桥网 > 综合新闻 > 正文内容

昇光村:红色文化叩开幸福之门

时间:2019-05-22 09:34:00   来源:   

义桥镇革命历史纪念馆

杭派民居

  义桥镇昇光村位于集镇西南面,村域总面积4.84平方公里,有农户776户,常住人口2500多人。村内有抗日女英雄沈佩兰墓、义桥革命历史纪念馆、东福源禅寺、非遗李氏骨伤科陈列室等。近年来,先后获得区级新农村特色村、区级美丽乡村精品特色区块,市级生态村、市级风情小镇、市级新农村文化礼堂等荣誉,并建有萧山首个“杭派民居”。

  ■文/摄 记者 徐文燕 通讯员 黄坚毅

  昇光村由簉岭、何家桥、郭村、塘坞四个自然片组成,云许线穿村而过。曾经,这个村很长一段时间摘不掉“贫困村”的帽子。如今,这里以红色文化为引领,名医文化、宗祠文化等交相辉映,已经打造成为萧山极富江南韵味的美丽乡村,“红色昇光 名医故里”品牌不断打响。

  老区人民修路建厂

  新中国成立前,昇光村也非默默无闻。何家桥李氏骨伤科是萧山骨伤科的一个标杆;李又芬故居是萧山团代会旧址,上世纪二十年代,萧山许多共产党和共青团、农会组织活动都在这里开展;抗日战争时期,沈佩兰毁家纾难的英雄事迹在当时的《东南日报》等刊登。

  作为革命老区,这里丘陵多、田地少,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之前,大多数村民的日子是非常拮据,村集体几乎也没有收入来源。

  “一直到1988年以后,村里才有了第一条柏油路。”今年68岁的李小龙大伯至今对潘山大路的建设记忆犹新。当时为了打通这条路,村里一户一户开展集资修路。“到最后钱凑不够,就每家承包一段路基,自己动手挖。”

  这条路的建设,反映出村民们勒紧裤带、改变窘状的决心。随着道路开通,汽车可以进出,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村里陆续开起了石料厂、小型塑料厂。然而好景不长,昇光村党委委员余正明回忆,这些厂虽然带来了一定经济收益,但对环境生态影响较大,所以2002年后又陆续关停了。

  红色旅游打响名号

  真正的转机来自2005年后,簉岭、何家桥、郭村、塘坞四个自然片合成了一个行政村。“我们村最大的优势是什么?是文化积淀,是精神传承。”昇光村党委书记李灿明上任后,和村三委干部统一思想,有了“文化引领,建设新农村,发展旅游”的最初构想。

  何家桥萧山团代会旧址,杭州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李又芬故居这个昔日典型的乡村宅门,曾一度被列入拆迁范围。当年,由镇、村联合出资,进行了抢救性保护,并成为了昇光村打造特色旅游的重要区块。

  此后,昇光村结合新农村建设,开展土地平整、道路拓宽、绿化美化等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村庄面貌焕然一新;以“政府搭台,民企唱戏”的发展模式,打造南坞庄“万头羊”基地,开发东福源旅游景区,让村级经济越做越活;又积极争取政策,通过村级土地流转、村企共建,发展以苗木、果树种植为重点的农业产业等,不仅摘掉了“贫困村”帽子,而且将旅游资源连点成线,逐步打响了“红色昇光一日游”的名号。

  文化引领美丽乡村建设

  “我们的村庄建设,紧紧抓住了各级重点项目推进的机遇。”李灿明说。2013年,昇光村结合区“一户多宅”清理整治和无违建创建,拆出面积17400余平方米,为打造美丽乡村腾出了空间。到2014年,昇光村在美丽乡村建设上拿到镇村级项目共25个,总投资4000万元左右。

  李又芬故居里,建起了义桥镇革命历史纪念馆,成为远近闻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不远处的李氏家庙,由村民集体凑资建成,不仅传承家风家训,还建设为杭州市农村文化礼堂,文化演出、民俗活动等你方唱罢我登台,极大地宣扬了村级文化品牌。

  如今的昇光村,池塘清澈、小桥流水、碧草绿树,不仅拥有美丽的自然风光,还有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有红色旅游革命历史纪念馆,有祈福游东福源禅寺、李氏宗祠寻根游以及骨伤科特色名医寻访游。作为萧山区美丽乡村精品区块、杭州市风情小镇,已然成为义桥镇内“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乡情寄托处。

  不仅如此,该村又抓住杭黄铁路征迁契机,在簉岭片创建“杭派民居”。走进萧山区唯一建成的“杭派民居”区块,一幢幢白墙青砖黛瓦的新民居依山而建,“回归、传承、民本、共建”等美丽庭院小品点缀其间。“村民住在这里,幸福指数特别高。” 昇光村妇女主任方利庆笑着说,有时也会有人慕名来参观,似乎还增添了一份网红气质。

本站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