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萧山网首页 > 益农网 > 党建园地 > 正文内容

“青廉说”⑥ | 杨时:廉洁的脊梁,不倒的灵魂

时间:2022-08-09 10:32:33   来源:萧山网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强调:要加强年轻干部教育管理监督,教育引导年轻干部成为党和人民忠诚可靠的干部。

为大力推进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加强对年轻干部从严教育管理监督,益农镇纪委、组织、宣传、团委联合推出90后年轻干部廉洁文化宣传专栏“青廉说”。专栏结合“妙语连珠”社团活动开展,年轻干部通过阅读《萧山清官廉吏》,解读萧山历史上清官廉吏的生平事迹,以第一人称自述的形式,表达对廉洁修身、廉洁齐家、廉洁从政的看法和体会,扣好廉洁从政的“第一粒扣子”,锤炼履职本领,强化使命担当,贡献青春力量。

第六期主讲人 施水芳

萧山区益农镇机关文书

https://mp.weixin.qq.com/s/caamMvM-6C_DAAKJVgxY2g

“清如秋菊何妨瘦,廉似梅花不畏寒”,这是一副流传甚广的对联,上联以秋菊明志,淡泊名利,宁静处世;下联以梅花为喻,洁身洁己,贫而乐道。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辉煌历史和灿烂文化,磨练出无数心存清正廉洁、务实为民的清官廉吏,为我们灵魂深处带来阵阵清风。今天我要讲述的人物杨时就是其中之一。

杨时祖籍并不是萧山,但作为北宋县令,他首筑湘湖,成为百姓传颂至今的“好官”。正史载:“杨时历知浏阳、余杭、萧山三县,皆有惠政,民思之不忘。”解民之苦,是杨时为官的准则,在萧山任职时,正值4月闹春旱,为了解决旱灾,他下定决心开筑湘湖。杨时一方面向朝廷申请建湖钱粮,一方面制定实施“湖田补偿”、“以工代税”等政策,兼顾了湖田所有人的利益。开筑湘湖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在当时解决了老百姓农田灌溉问题,如今又成为萧山的“母亲湖”。

杨时一生清贫乐道,清正廉明。致仕还乡时,按惯例可得官绢200匹、白银300两颐养天年,但杨时坚辞不受,两袖清风而回。杨时在家乡生活也十分俭朴,“虽蔬食脆甘皆可于口”,“虽敝庐优屋皆可以托宿”。杨时一家三代有10人荣登进士,当子孙们走向仕途时,杨时又反复告诫儿孙要廉洁奉公,“位重金多非所慕,直缘三釜慰亲欢”。

图片

严格自律,清廉之始。近年来,不少年轻干部被爆出腐败和作风问题,他们都存在学识高但阅历少、思想活但经验少、精力旺但沉淀少的问题,本有着大好前程,却一个个倒在了“贪欲”的门前。

杨时的精神让我深有感悟:廉洁是根脊梁,支撑着一个不倒的灵魂。作为年轻干部一定要秉持“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态度,我将不断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坚守清廉之始的底线,明明白白做事,清清白白做人。

本站编辑:朱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