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萧山网首页 > 新街网 > 综合新闻 > 正文内容

水之言故事会 | 大治河的淳朴情怀

时间:2023-12-13 08:49:26   来源:萧山新街   

大治河的淳朴情怀

大治河,一个韵味深长的名字进入我的视野。虽然,我离这条河流并不遥远,也曾屡次远眺它的身影,然而,愚钝的我,一直不曾关注它,也不曾思考它。

直到那一天,我翻开大治河的历史:大治河南起衙前镇新林周村萧绍运河,向北纵贯新街镇东部,入红山农场,至大治河排涝闸,沟通钱塘江。河长9050米,河面均宽35米。

而大治河红垦段,它连接着红垦农场的历史和现在,见证了这里几十年来的发展变化和辉煌历程。

红垦农场成立于1958年10月,由钱塘江滩涂围海造田而成,这是滩涂上一颗璀璨靓丽的明珠,总面积7517亩。《红垦农场志》载:1965年冬,萧山县开挖大治河立新闸,北端至先锋河交叉口,全长1732米。这是大治河最早的历史记忆。

但整条大治河的开挖时间是在1977年那个寒冷的冬天。大治河开挖工程战役正式打响,父辈们在凛凛寒风中浩浩荡荡地奔向工地。虽然天气冷得出奇,但他们毫无畏惧每天绵延数千米的工地上红旗猎猎、号子声声,高音喇叭里不时播放着高亢有力的革命歌曲。就在那个冬天,红垦农场也参加了萧山县革委会组织的大治河延伸挖掘工程,挖掘红垦段1350米,与沿塘河贯通。

正是有了这两次开挖,大治河红垦段才有了现在的模样。河道呈南北走向,南起立新桥,北至大治河闸,全长 3.25 千米,河道宽度 35 米,流经红山农场、红垦农场和南郊监狱。大治河红垦段为下游河段,与先锋河、沿塘河连通。

“以前的大治河边什么都没有,可是我们所有的欢乐都来自于这条河。”在红垦农场工作的杨妙传,1987年就来到了这里,那时他才26岁。在这里一待就是30多年。每天上下班都要经过这条河,因为这是唯一的通道,留下了深刻的记忆。20世纪80年代,人们上下班全靠步行,自行车也不多。早晚高峰人多时,就一个挨着一个走过大治河。

后来,这条河陆续修起了桥,也建起了景观。交通越来越方便了,环境也越来越舒适了,这条河也跟着时代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为彻底改善大治河形象,为居民建起一道生态屏障,红垦农场领导会同上级建设部门多次勘察,决定通过蓄水建景、沿河筑堤、绿化美化、建设河滨公园等措施,全面改善沿河环境质量和水体质量。

“在全区还没有正式开始‘五水共治’的时候,我们就开始了整治大治河的行动,仿佛就在昨天呀……”杨妙传回忆着。这条大治河是他整个青春的寄托。1987年来到红垦的时候,他担任的是保卫和人武工作。第二年,他们就疏浚大治河红垦段,他当时还主动参与了疏浚工程。2005年,他当上了副场长。虽然2019年下半年他刚退居二线,但是这些年和大治河的故事,他还是记忆犹新。“每一次的巡河,我都感觉还在眼前。时间过得非常快,原本周边一无所有的大治河,现在种了树,也有了景观,风景也是越来越好了……”那时候,他和汪建庆场长两人,不知道围着大治河走了多少遍。他们和工作人员一起,进行了一次又一次全面、彻底的清障和漂浮物的清理,又对沿河绿化进行了补种和修剪。他们都有着朴素的梦想:让每一块空地都变绿地,让每一块杂地都变美地,让每一个水岸都变景观。各色各样美丽的花儿盛开在大治河边,给了红垦人无限惊喜和遐想。

“五水共治”开展以来,让大治河永远“眉清目秀”已成为红垦人的共识和自觉行动。

2003年,红垦农场归属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后,大治河迎来了新生,前景令人无限遐想。

2014年,红垦农场领先于周边乡镇启动了河道综合整治工作,趁着“五水共治”的春风,汪建庆场长在两会提交了《关于统一协调整治大治河(立新桥至沿塘河段)的建议》。

在农水部门的统筹协调下,大治河治理工程启动了。大治河属于区级河道,承担着航运、泄洪、灌溉等功能。但由于各种原因,河道已有20多年没有疏浚,周边环境卫生脏乱,且80%左右的河岸没有护坡,缺少植被保护,更因长期遭受波浪冲击而导致多处出现塌方,情况较为严重。

2015年,正式启动河道疏浚、砌石护岸、河岸景观绿化工程。这一年,我刚到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作。跟随领导去调研红垦农场的时候,我才发现这条河原来离我这么近,就在浙江省法纪教育基地旁边。在那里工作了3年的我,都不曾去看它一眼。从那以后,我开始认真地观察这条河。

那天,当我伫立在大治河的岸边,注视着脚旁的一河清波时,胸腔中陡然奔涌出一阵无法抑制的异样悸动,脑海中不断涌现前辈们开挖、疏浚这条河流的种种画面,栩栩如生的场景,鲜活和生动得仿佛就在我的眼前!我突然明白,农场人前进的道路在哪里了!就在我眼前,就在这一片流域!他们与大治河有着不可分割、千丝万缕的联系。

2016年,我主动报名参与了红垦农场团委、妇委会联合举办“我为G20添绿”活动。我跟随场部干部职工到大治河边义务植树,为大治河增添新的风景。

这一年,大治河红垦段实施景观绿化和疏浚工程,累计完成砌石护岸约3500米,疏浚土方10.8万立方米,完成绿化3.3万平方米,累计投入1800万元。河道周边的违法建筑被拆除、垃圾被清理,全面完成了河道疏浚及生态护岸。其疏浚现场更是被列为杭州市暨萧山区河湖库塘清淤(污)工作现场会的指定观摩点之一,被区级电视台、网站等媒体多次报道,成为农水系统宣传治水工作的实地参观点,工作成效得到了市、区级领导的肯定。

2019年,依托法制教育基地建设,大治河3号桥北侧西岸绿化景观建设完成。建有闸门井1座,设置了雨水排放口标牌和河道公示牌。

大治河红垦段的整治工作成为开发区“五水共治”新样板河的时候,杨妙传告诉我,那时候的他和汪建庆高兴得好几天没有睡着。他们都知道,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这条河,也有越来越多的人会选择住在这里。大治河,将水岸相连,让家园如画,让人们的生活休闲模式悄然发生改变。它就如同一条轻盈灵动的绿丝带,正以一种崭新的姿态改善红垦人的生活环境,传递快乐和信念,串起种种美妙的幸福与梦想。

正是因为这条河,2006年,中国重汽集团杭州发动机有限公司决定搬迁,在对比参照了4个区域后,最终选择落户在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桥南区块,选择了来到大治河旁边。重汽杭发公司铸造厂不仅具有50年的悠久历史,且所生产的各种灰铸铁、球墨铸铁件质量至今仍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在造型材料、铸造工艺、铸铁材质等研究领域积累了深厚的技术底蕴。

就在这里,越来越多的重量级企业来了,红垦农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鳞次栉比的厂房、纵横交错的园区道路和一个个热火朝天的在建项目。从一柄铁耙、一把镰刀,迂回于田间地头浑身酸臭的农民,到一顶安全帽、一个口罩,穿梭于流水生产线的蓝领工人,再到无人车间的智慧工厂,隆隆的历史前进车轮声中,红垦农场实现了从农业到工业的跨越,也标志着从传统到新锐的时代进步。红垦农场也先后获得全国农垦经营管理先进集体、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以优美的环境、优质的服务集聚企业,以优雅温馨的人文吸引人才,以高效舒心的服务回馈居民,成为一方投资创业、安居乐业的热土,一颗熠熠生辉的滩涂明珠。

更是大治河的情怀,滋养了当地人奋斗拼搏的性格,这是弄潮儿的精神。土生土长的红垦农场人小陆回忆,当年就是在大治河边,她和父亲开始第一次比赛。“后来,人生中每次的旅途,我都不害怕,还多亏了大治河。我一直在大治河边奔跑。那时和父亲比赛,现在想来,父亲肯定是故意输给了我,我赢了。虽然,在学校的长跑比赛,我只得了第二名,但却一直记得这件事:只记得那天,天还蒙蒙亮,父亲在后面大口喘气,但没掉队,一直跟着,跟着。”

一直生活在红垦农场的她,跟所有农场人一样有一个朴素的梦想,哪一天把大治河横渡了,这样就知道河有多宽了。而大治河多远?那就是和父亲长跑的距离,也是人生长跑的距离。

在大治河边奔跑的人有很多。从钱江农场到红垦农场工作的刘庆,1995年参加工作后,一直在拍摄大治河的变化。曾有很多次她有机会调离农场,但她都不愿意离开,有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大治河,因为这条河,让她找到了归属感。

回去后我就给大治河写了一首短诗,我发给刘庆,现在已是红垦农场办公室主任的她,却谦虚地说:“你写得真好。不过,大治河真的是带给我灵感的河。小时候,我就喜欢看着河道上来来往往的船只,那时候就升腾起梦想。工作后,每当我写不出材料的时候,我就会在河边走一走,我就找到了灵感的火花,这真的不是简单的一条河……”

大治河的淳朴情怀,很难用语言去表达。我的文字是拙劣的,但跟大治河一样是朴实无华的。那么,就以我的那首小诗作为结尾:

红垦有一条河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出生

是数词、名词、动词、形容词集合

星星点灯,月亮照明

好一场人山人海、红旗招展、肩挑背扛

奋勇争先、热火朝天的人们

是一条条语录的伟大胜利

父辈们不忘水利是农业的命脉

这一条河流

见证人心齐泰山移

见证红垦这片热土的变迁

那响彻云霄的高音喇叭、工业奋进的号角

与北风萧萧的风声雨声

谱写一曲雄浑的交响乐

漫天雪飘的寒冬腊月

盛开朵朵围垦英雄花

如今这一条河

风吹稻花香两岸,新制造业齐开花

敞开胸膛与钱塘江相连

在母亲的怀抱里流金淌银

哺育世世代代的人们

与花草树木构建的河流生态系统

春华秋实,白鹭翻飞

鱼翔浅底,风光无限

本站编辑:韩晨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