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萧山网首页 > 新街网 > 综合新闻 > 正文内容

萧山这个社区有近17000人,外来人口过万!邻里氛围好得让人羡慕,怎么做到的?

时间:2022-07-25 17:04:54   来源:萧山日报   

入住人口16950人,外来人口占比达60%;80、90后新萧山人扎堆,居民来自29个省市自治区;拥有10个少数民族,以及华侨和外籍人员。成立于2018年1月的新街街道新宜社区,属于典型的融合型社区。

作为一个融合了多民族多文化的社区,面对商户多、出租房多、流动人口多、居民社会需求多样化的问题,新宜坚持“以居民为中心”的融合理念,以建设“国际化社区”的标准为目标,深入打造社区“六融”文化品牌,通过楼道长治理、“五社”联动等模式,构建新型邻里关系,“融”通群众幸福期盼,“融”出了居民美好生活新图景。

做透“融”字文章 凝聚社区发展合力

暑假来临,随着春泥计划暨假日学校开班,新宜社区又变得热闹起来。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内容丰富的课程让孩子们乐不思蜀,教室外等候的家长则聚在一起,家长里短闲聊着,俨然相识许久的老朋友,完全没有距离感。

“社区文化活动多,大家经常碰面,也就熟悉了。”说起其中的原因,朝鲜族大姐郑春红笑得很开心。“都说‘邻里一家亲’,尤其是社区每年举办的邻居节,大家欢聚一堂,参加趣味运动会、厨艺大比拼等各类活动,无形中就增进了感情。”

作为一个外来人口过万,且融合了多民族多文化的新社区,如何把大家凝聚在一起,曾让社区党支部书记周海芳百般思索。“办好邻居节,给社区居民创造可以共同参与的活动平台,增加居民之间的沟通交流,也就有助于邻里和睦,形成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

正是在这一思想指引下,以邻居节为突破口,新宜社区提出了“融”的概念,并进而形成“宜融”文化品牌,深入开展社区“六融”文化活动。

除了“融”邻里,社区积极“融”风俗,结合每年年俗文化节各项活动传承民俗文化。“融”传统,开展启蒙礼等传统习俗活动,弘扬尊师孝亲、崇德立志、仁爱处世的中华传统文化精髓。“融”人文,举办萧山话大赛,让新萧山人进一步感受萧山风土人情并更好地融入本地生活中。

“融”民族,社区每年召开民族联谊会,邀请各民族居民参与社区治理建设,并建言献策,促进各民族和谐交流。“融”国际,通过举办英语角等特色活动,加速国际化社区建设。2019年,新宜社区成为杭州市国际化社区示范点。

“我们做透一个‘融’字,让社区的成员,特别是落户的众多新萧山人,更快更好地融入社区大家庭中,切实提升他们的归属感和获得感。”让周海芳欣喜的是,通过文化走亲、文化交流等活动,“六融”文化正如春风化雨,滋润了每位居民的心田,让社区处处呈现其乐融融的美好场景。

做实“贴心管家” 激活楼道治理能效

“燕姐,看到你来了,我就放心了。”每次听到居民类似的话,叶笑燕心里都很暖。近两年的楼道长工作,她和楼道里的居民不仅“混了”脸熟,而且成了“贴心管家”。

2020年11月,新宜社区坚持党建引领,探索和试行楼道长制度,积极动员社区党员和热心居民参与到基层管理中。运行以来,社区充分发挥楼道长掌握楼道人员信息、维护楼道社会治安、筑牢楼道消防安全、化解楼道邻里矛盾纠纷、保持楼道环境卫生和及时报送楼道信息情况等作用。

在王霞眼中,“贴心管家”凝聚着居民的信任。“现在楼道居民有什么需求和问题,都会来找我。有一次,楼道内的住户通过微信,希望我帮忙出租车位。住户的一句‘交给你比交给中介放心’,让我感动坏了。”

此外,在楼道的微信群里,居民提出的诸如水管堵塞了、疫苗接种的时间和地点等问题,王霞都会耐心解答或帮助联系责任单位。当有事找楼道长成了常态,王霞坦言,居民依赖你是好事,这也有利于她们更好地服务与管理楼道居民。

同为楼道长,85后宝妈邓深月似乎要清闲许多。“我管的楼道以年轻人居多,大家素质都比较高,容易沟通。”她笑着说,同住一幢楼,平日里大家都忙于工作,很少碰面,但温暖与感动也是常在的。比如有人周末去了父母家,带回来很多菜,总会在群里喊话“想要的快上我家拿!”

恰如社区和居民之间连接的“桥梁”,楼道长总能第一时间通知和反馈。无论是实有人口排查、疫情防控,还是环境整治,有了楼道长的力量,入住人口近17000人的新宜社区,也就有了更多保障。接下来,社区将进一步完善和运行好楼道长制度,激活基层群众“神经末梢”,提升基层服务质效。

做好“五社”联动 满足居民生活需求

“服务是最好的治理。”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的周海芳,近日顺利晋升为高级社工,成为“萧山第一人”。面对这个含金量十足的职称,她激动之余,更多的是思考社区未来的发展。

2018年,新宜社区引入我区特色社区社会工作室——新意社会工作室,以公益创投大赛为契机,引导社区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公益创投,分别成功创投萧山区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公益创投大赛。

作为助推社区治理创新的有益尝试,新意社会工作室旨在为居民提供优质服务,为社会工作事业作出贡献,开展诸如老人关怀、青少年发展、义工管理、残疾人妇女儿童支持、社区矫正与辅导等领域工作。

“通过签订年度服务清单合同,我们与社会公益组织深度合作,以项目化运作的方式,对不同群体开展活动。”周海芳介绍,几年来共与21个辖区单位、3个社会组织共同搭建资源平台,成功开展妇女、青少年、老年人以及社工的系列服务项目164场次,直接受益群众约3500人次,拓展了服务内容的全面性,提升了社区服务的专业性,实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五社”联动促融合,社工是其中一支重要的力量。如今,新宜社区居民以80、90后新萧山人为主,与此相呼应,社区工作人员也以“90后”为主。整个团队年轻而有活力,打造了一支以“网格社工”为基础,以“全科社工”为导向,以“项目社工”为支撑的队伍。在不断满足居民美好生活需求的征程上,这支生力军将高举现代社区建设的旗帜,开拓进取奋勇向前。

采访手记:作为将宏伟蓝图转化为美好现实的“最后一公里”,城乡现代社区如何建设?结合萧山发展实际,区委十六届二次全会精准画像,将全区559个城乡社区分为城市社区、农村社区、城郊结合部社区、城镇社区、融合型社区五大类型。

对于融合型社区,区委要求合理调整社区规模,加强网格力量,探索分类管理、融合治理,构建新型邻里关系。纵观新宜社区的发展建设,与这一要求还是高度吻合的。

就拿楼道长治理来说,新宜社区根据党建引领网格自治,划成20个网格、65个微网格,并对楼道长队伍实行“一月一亮榜、年度评先进”的考核机制。针对楼道长的各项工作,社区每月进行综合评分,年底根据“红黄黑榜”的排名情况,以分档奖金的形式进行奖励。

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在考核机制的作用下,楼道长成了居民们的“贴心管家”。他们离群众最近、感知最灵敏、反应最迅速、处置最快捷,在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和“毛细血管”的同时,也融洽了邻里关系。特别是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中,楼道长们发挥了重要作用,帮助广大居民守住了“家门”,也就守住了社区“小门”和防疫安全的“大门”。

找准“关键赛道”,驰而不息精准发力,方能迎来社区加速“蝶变”。这或许就是新宜带来的启示。

本站编辑:童潇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