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萧山网首页 > 闻堰网 > 新闻中心 > 正文

待到山花烂漫时,家乡欢迎您归来

更新时间:2021-11-19 10:06:41    内容来源:萧山闻堰

11月18日上午,萧山名人后裔文化访谈活动(第二季)在横山湘湖书院举行。

在活动一开场,北京电影制片厂主要创始人汪洋之女汪林立通过视频的方式,回忆并传达了父亲汪洋对家乡的深厚情感。

汪洋,萧山闻堰人,新中国人民电影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我国杰出的制片家,卓越的电影事业家,北京电影制片厂主要创始人,长期担任北京电影制片厂厂长。

汪林立:父亲对家乡一直有深厚感情,他每次看到钱塘江都觉得特别亲切,他曾经对我们说过,东汪村是我们爷爷出生的地方,是父亲魂牵梦萦的故土。在父亲的影响下,我们姐弟几个人都盼望着这次能够来到家乡谈谈父亲,见见家乡人民。但是因为疫情和工作的原因,我们无法到达现场,对我们来说也是一种遗憾。待到来年春暖花开,我们一定会再回萧山,完成父亲的心愿,认祖归宗,到闻堰街道东汪村走一走看一看,增进对家乡的了解。”

汪洋非常热爱自己的家乡,他也希望通过电影体现家乡特色,如电影《早春二月》男主角与女主角第一次见面的地方就是在杭州西湖,第一部彩色影片祝福就完全是在浙江农村一带完成拍摄。

在汪洋的影响下,汪林立和弟弟汪冲、妹妹林珊,对家乡更是厚爱三分。他们在活动筹备前期就一再表示说:“我们能为父亲来一次故乡,再大困难也不算什么,我们三位也都过七十岁了,能为父亲做的事也越来越少!”

▲闻堰街道党工委宣统委员来萍代表闻堰街道接受赠书

活动仪式上,为了更好地回馈家乡人民,汪洋的子女们捐赠了一批汪洋的书籍、相册,委托杭州日报萧山分社郭燕社长转交给闻堰街道。《燃烧的汪洋》、《红色电影事业家汪洋》、中影集团为汪洋出版的相册等,这些书籍、相册详细记录了汪洋光辉绚丽又不失朴实的一生。

▲汪洋同志

汪洋在担任北京电影制片厂厂长期间,慧眼识珠,广招人才,培植了一大批电影创作、技术、制片、管理骨干,领导影片创作与制作,尤其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十七年”期间,北影厂摄制了《祝福》《红旗谱》《革命家庭》《小兵张嘎》《风暴》《林家铺子》《暴风骤雨》《杨门女将》《停战以后》《青春之歌》《早春二月》《烈火中永生》等一大批特别受观众欢迎的优秀影片,给人们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

汪洋感慨地说:“像我这样的人,是时代的产物。我们这代人,全是党在战争年代培育、教导出来的。”在电影事业上,汪洋确实当得起是“大亨”二字了,而他本人,却依旧保持着一个普通红色战士的本色。汪洋同志胸怀坦荡,为人诚恳。只要你是人才,他都会把你放在应有的位置上,给你锻炼成长的机会。这一点被无数得到他关照的同志传为佳话,至今还温暖着他们的心。汪洋确曾梦想并且也亲自做过导演,但是他最终还是义无返顾地离开了导演的“板凳”,当了三十多年厂长。

20世纪50年代,我国文艺界的领导就称他为“电影事业家”。他对电影事业的钟爱,如痴如狂,须臾难离。他脑子里只有一个敏感区,那就是电影。只要是电影生产发展所必需,他就用尽一切力量去争取。北影厂一直以油作为燃料,哪怕是油料紧缺的年月,生产用的燃料也还是油。因为他容不得厂区上空有煤粉烟尘,这要影响拷贝质量。为了这些宝贝油,他不知耗费了多少精力。“外国有的,我们也得有。”只要外国电影界使用了新的器材、设备,汪洋一定不遗余力搜求购买。有个电影大国的代表团看到本国的最新产品赫然装置在北影厂的工作间,一个个惊诧不已,连他们自己也不是每间公司都能用上这样的设备。

作为电影事业家,汪洋的心里装着十亿观众,他相信十亿人民鼓掌欢迎的影片,世界电影市场就不能小瞧。他坚持民族化的文艺方向,除了继续发扬北影厂改编文学名著、拍摄戏曲艺术片的优势之外,他还大力支持拍摄面对现实,反映生活的热流,而且充满浓郁地方色彩,特别是北京风味的影片。他坚持越是具有中国味道、中国气派的影片,越能走入世界电影艺术的殿堂。《茶馆》《骆驼祥子》《夕照街》等反映新旧北京生活的影片一部部在北影厂诞生,逐渐显露出自己的特色,也受到外国电影界的重视与欢迎。不仅如此,他还积极开拓与外国电影界合作拍片的途径。北影厂是国内第一家与外国合拍故事片的厂家。

对于他心爱的电影事业,汪洋曾有一套振兴起飞的蓝图。他要把北影厂办成既是工厂,又是艺术团体,是培养人才的学校,让她成为中国电影事业的基地之一。因此,北影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成为国内屈指可数的大厂,拥有最整齐的导演、摄影、美工、演员阵容,出产了许多令人难忘的优秀故事片。

作者:  通讯员:编辑:徐心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