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前网 > 综合新闻 > 正文

“杨梅树下青年说” ④王欣艳:以青春之名,赴传承之约

更新时间:2024-04-07 14:48:24    内容来源:萧山所前   

杨梅树下宣讲团宣讲员:王欣艳

大家好,我是杨梅树下宣讲员王欣艳。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广大青年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践行“八八战略”、投身“两个先行”、推动“浙青年 爱学习”工作在基层落小落细落实,让青春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今日来到山里王村的王华炎纪念馆,和大家一同走进红领巾路灯的故事,回顾王华炎辅导员的优秀事迹,感受他们背后的精神力量,共同追寻“把一切献给红领巾”的责任与担当。

这位老者就是全国少先队“园丁奖”获得者、浙江省优秀辅导员、离休干部王华炎。他是一位平凡的人民教师,从任少先队辅导员起,一直到86岁因病停止工作,他将红领巾戴了整整55年,用五十五年的时间,讲述了一个关于“红领巾路灯”的故事,让1983年那盏红领巾路灯一直亮到了今天。

41年前,在南阳镇横蓬小学附近的十字路口,有纵横交错的两条水渠,路口转弯处是用石板水泥筑成的闸水通道,上面架有几块条石供行人通行。这里路窄沟深,没有路灯,夜晚视线不佳,使得经过的村民师生总是提心吊胆,怕一时辨不清前进的方向而跌进渠道沟里,有很大的安全隐患。横蓬小学的少先队员们在老师王华炎的带领下,勤俭节约、团结互助,主动自费安装了一盏“红领巾路灯”。那盏路灯的光,在今后的上千个黑夜里,守护了来往的行人,照亮了那片昏暗的渠道沟;他们无私奉献的路灯精神,也在今后的上千个日夜里,引领了千千万万少先队员的健康成长,积极投身到社会建设的洪流中。这正是“把一切献给红领巾”,在现实中的生动写照。

王华炎他扎根农村小学教育,深耕少先队辅导工作,不断创新思维,不断突破少先队教育的薄弱环节,开创了萧山区少先队工作的“十个之最”。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把一切献给红领巾”的崇高信念,以高尚的品德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影响和激励着每一位少先队员。

1983年8月,在王华炎老师鼓励、指导下,“红领巾路灯”小队活动参加了全国“快乐的小队”竞赛,这是萧山的少先队工作第一次走向全国,并荣获了“最佳快乐的小队活动奖”。王老师就像红领巾路灯,他辗转瓜沥、南阳、义蓬七地任教,始终坚守在教育一线,不仅传道授业,更注重少先队员的德育发展,用爱和专业引导少先队员走向美好的未来,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984年,王老师选择“离休不离岗”,又一次踏上了为人民奉献的道路。1985年,他设计“红领巾车站”;1995年,他成立萧山区首家少先队大队部;1997年,他举办爱党夏令营,同年十月他办起了浙江省首个校外少先队辅导员之家……他曾经七个春节忘我工作,牺牲小我只为成就心中的“红领巾路灯精神”。他的兢兢业业、无私奉献,收获了全国上下的广泛好评,成为萧山区首届美德标兵,浙江省优秀教师、少先队优秀辅导员,全国百名道德模范等;他不舍昼夜,用行动践行内心信仰,用微小的力量传播可贵的路灯精神,创造了萧山红领巾事业的奇迹。

在这里,我看到了被誉为“心灵卫士”、“童心老人”的王华炎老师,在平凡岗位上的坚守,在宁静岁月中的传承。我突然明白了薪火相传这个词的力量,这份不息的传承之火,不仅仅是壮怀激烈,也是平凡岗位上的奋斗。青春当有为,奋斗正当时,扛起我们的使命担当,把个人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接力跑中,跑出我们的精彩。


作者:  编辑:顾晨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