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萧山网首页 > 蜀山网 > 综合新闻 > 正文内容

抓住国庆的尾巴,一起来蜀山这些历史文化古迹打卡吧!

时间:2023-10-07 18:04:54   来源:萧山网

蜀山有八千年的历史积淀,富一山庄、埭上黄家桥、思家桥、甲科济美坊……这些古迹都有着深厚的文化背景故事。

抓住国庆的尾巴,让我们一起来探寻蜀山历史文化古迹,深入阅读蜀山的文化气脉,走进贺知章诗歌中蕴藏的文学世界和盛唐气象。

01

富一山庄

位于蜀山街道溪头黄社区,始建于民国初年,2004年公布为杭州市市级文物保护点。山庄总占地面积489.77平方米,建筑面积316.16平方米,该山庄是民国初年施凤翔为纪念七世祖富一公所建,山庄坐北朝南,由南北两个院落组成,平面呈“H”型,寝堂为“一脊翻两堂”,所用石柱上镌有伊立勋、来裕昌等江浙文人、书法家所撰14副楹联,书法规整,刚劲有力,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

02

埭上黄家桥

埭上黄家桥,俗称黄家大桥,南北跨大汛河(旧称埭上河),是两岸百姓出行的主要桥梁。该桥原为五孔石梁桥,全长50米左右,每孔桥面由4条石梁铺成,宽2米。中孔东侧石梁侧面镌刻“埭上黄家桥”,西侧为“龙门浴日”。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七月,该桥由钦差工部主事吉水谢体升、光州朱惟一,同赐进士里人黄九皋鼎建。本世纪初,南端两孔石梁和桥墩坍塌。蜀山街道于2022年将修缮此桥列为民生工程,历时一年多,现已竣工。修缮后的桥梁保留原形制,新增纪念碑亭、水榭亭台等,成为大汛河上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03

路平新凉亭

位于萧山区蜀山街道黄家章村路平自然村西部,建于民国辛酉年(1921年),1988年修葺。石柱上刻黄祖洛撰,来裕昌书四副亭联,路平新凉亭是古代交通道路分布的历史见证,建筑反映了民国初期西学东渐的建筑特色,亭联包含历史人文底蕴,书法优美,2015年9月批准为杭州市文物保护点。2021年11月,蜀山街道办事处联合萧山区文物局、黄家章村对该处亭子重新进行了修缮和维护,使新凉亭焕发了新的生机和容颜,也成为当地群众休憩的一个驿站。

04

思家桥

又名史家桥、义方桥,位于蜀山街道知章村,东西向横跨史家桥河,为单孔石梁桥。思家桥现为杭州市市级文物保护点。传说为唐代大诗人贺知章回乡所建。

05

甲科济美坊

位于蜀山街道知章村。全坊四柱三间三楼,石质,高8.5米,宽9.5米。正中双龙捧诏“恩荣”二字,两边雕双龙戏珠。中门上有定盘枋,正中为“甲科济美”四字,左右镌明嘉靖四十年(1561)为立坊作出贡献的19位官员官职及姓名。上檐雕有鲤鱼跃龙门,下坊刻有自永乐至天启中举人、进士姓名16人。现在是杭州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06

文笔峰

据地方历史记载,萧山南有文笔山,文笔山的最高处叫文笔峰,峰下即为贺家园,是贺知章的出生地。乾隆朝举人郭伦《萧山赋》云:“文笔环季真之宅”,指的就是此处。文笔峰高257米,因远望犹如笔架得名。

07

百步禅寺

百步寺在蜀山街道知章村,位于文笔峰下。始建于北宋乾德二年,初名崇福寺。北宋治平三年,改名显教寺,铸铁佛金身如来。元代至元年间,寺院被毁,直到明朝洪武年间才修复。万历《萧山县志》载其事。后因寺前砌石阶数百步,遂改名“百步寺”。清道光年间,里人黄春寅发起重修寺院。同治年间,僧人惠灵募建斋堂5间。光绪年间,里人黄柏卿重建山门,寺额仍书“显教禅寺”。据年长者回忆,寺额正中上方有“龙蟠”图案,还有“圣旨”二字。经过清末3次修复扩建,百步寺渐成规模。至解放初,百步寺有殿宇三进,大殿的释迦牟尼佛像仍为铁铸金装,像高数米,重2吨多,佛相庄严慈祥。

08

史家桥大厅

坐落于蜀山街道知章村内史家桥自然村,是明代进士、工部营缮司主事、鲁府长史黄九皋府邸的厅堂部分,是萧山境内唯一尚存的明代官员府邸。该文保点于2021年进行修缮,目前正积极打造成黄九皋纪念馆,进一步促进文物的活化利用。

本站编辑:韩晨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