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旧版
您的位置:萧山网首页 > 蜀山网 > 综合新闻 > 正文内容

童心迎亚运 稚笔绘知章 | 带你趣看乡贤“贺知章”的故事

时间:2022-05-05 17:24:16   来源:萧山蜀山

近日,蜀山街道联合贺知章学校掀起了一阵关于贺知章故事的绘画热。开展以贺知章为创作原型,通过漫画的形式描绘“诗人贺知章”传奇故事,展现先贤光辉形象的绘画比赛。

贺知章学校的孩子们为此探访古迹、翻阅书刊、上网查询贺知章的各种名人轶事,并根据自己的想象,为这位才华横溢的大诗人绘制出一幅幅生动有趣的故事画面。

下面小编带你趣看贺知章学校学生

笔下的“知章故事”~

回乡偶书

一群正在村口嬉戏的儿童,见到陌生的贺知章便好奇地将他围住,笑嘻嘻地问道:“客人从何处来,要找哪一家啊?”听到久违的乡音,贺知章感慨不已,于是提笔写下《回乡偶书》一诗:“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文笔拱秀

萧山南有文笔山,文笔山的最高处叫文笔峰,峰下即为贺家园,是贺知章的出生地。乾隆朝举人郭伦《萧山赋》云:“文笔环季真之宅”,指的就是此处。文笔峰高257米,因远望犹如笔架得名。宋时山顶有塔。贺家园被群山环绕,秀丽如画。每逢大雨,溪流成瀑,水声潺潺。溪畔有环翠阁,当年文人墨客常笔会和吟咏于此。

斥资造桥

思家桥坐落于萧山区蜀山街道贺知章村,又名“史家桥”、“仪方桥”。东西跨埭上河,为石台石梁桥,长12.6米,宽1.68米,高3.3米,两端分别设11级和12 级踏跺。桥额镌有“思家桥”三字。桥墩上至今刻有:“贺学士创始,族长相继懿修,口口玄孙九皋重建。”据学者考证,此“贺学士”正是“奉旨还乡”的贺知章。

咏柳诗意

天宝三年(744年)农历二月底,“离别家乡岁月多”的贺知章终于回到故乡萧山。故乡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无不让他动情。时值早春,冰雪消融,万物复苏。河边一棵高大的垂柳丝丝下垂,细叶新绿,在春风吹拂下风情万种。贺知章诗兴大发,吟道:“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知章归越

天宝三年(744年)正月初五,贺知章上表乞为道士还乡,明皇下诏许之,并赐金赠诗,又命皇太子及百官作诗饯别。当年作诗送别的官员有:李适之、李瓘、李璆、李林甫、席豫、宋鼎、李岩、郭虚己、韦斌、李慎微、齐浣、韦坚、崔璘、粱涉、王浚、王瑀、何千里、王铎、严都、康王建、严向、韩宗、郭慎微、丁休烈、齐光义、韦述、韩倩、杜昆吾、张绰、陆善经、胡嘉鄢、魏盈、卢象、姚鹄、辛普否、李白、张博望、李彦和、李亨、张说。

横塘渔歌

横塘位于古越时“萧山县”南,塘长约三里,系越国大夫范蠡所筑。据《萧山县志》载,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这里称“横塘里”。塘边就是文笔峰下环翠溪。当年贺知章在此捕鱼虾、摸螺蚌、摘茭白,或供自家食用,或到渔浦街出售。温庭筠东游吴越至萧山时,曾寻访贺知章故居及萧山庙,还特地两度到“横塘”瞻仰先贤遗风,并写下《题贺知章故居叠韵作》等诗篇。

周官湖农桑

与文笔山、上湘湖比邻的周官湖,因汉代孝子周举曾在此处定居而名。周官湖清波荡漾,芦苇丛生,四周是以种植水稻为主的“湖田”。贺知章年轻时,曾在此耕种农田,种植芝草和桑麻。贺知章还乡之际曾向唐明皇乞周官湖一曲,而唐明皇考虑到贺老最终将定居越州(今绍兴),便赐镜湖剡川一曲。

斗奸保民

据《天宝遗事》记载,宰相杨国忠、李林甫和太尉高力士等狼狈为奸,图谋篡权。据传,杨国忠等密谋以追捕盗贼为由,欲在元宵节上大开杀戒,然后嫁祸于李琎、李适之和王忠嗣等忠臣。此毒计被贺知章觉察,他急忙觐见梅贵妃,梅贵妃则暗中禀告唐明皇。一场大祸得以避免,保护了百姓和忠臣。

吴中四杰

贺知章少时以诗文闻名,神龙年间已名扬京城。开元初年,与吴越人张旭、张若虚、包融以诗文齐名,世称“吴中四杰”。

担母读经

贺知章幼年丧父后,母亲日夜劳作,得了痨病,双脚不能行走。贺知章常用箩筐一头担着经书,一头担着母亲去乡市庙里。途中休息时就拿出经书来细细研读。每行至“横担河”边的木桥头时,母亲总是非常紧张。贺知章中了状元后斥资把木桥改建为石桥,还了母亲的心愿。乡亲们称它为“箩婆桥”,并修“箩婆寺”以祭祀。在明嘉靖《萧山县志》中,有关于此桥的记载。

四明狂客

浙东四明山又名丹山,四面各有七十余峰,相连如屏,山中多奇木异兽、仙家遗迹。汉代刘阮曾到此采药,晋代仙翁葛洪也曾到此捕鱼。晋朝元虚桦有《丹山图》及咏,贺知章见了倾幕不已,即对图咏作了注释,释文秀美俊绝、神韵超然。贺知章曾自号“四明狂客”及“秘书外监”,以此表明自己回归仙乡的意志。

仙踪十友

唐代道教兴盛,诗歌繁荣。宋初画家石恪曾画《仙踪十友》图。“仙踪十友”分别是:贺知章、陈子昂、卢藏用、宋之问、高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司马承祯。

举荐李白

天宝元年(742年),经贺知章举荐,玄宗看了李白的诗赋,十分仰慕,便召其进宫。李白朝见那天,玄宗降辇步迎,“以七宝床赐食于前,亲手调羹”。玄宗问李白一些当世事务,李白胸有成竹,对答如流。唐玄宗大为赞赏,随即令李白供奉翰林,陪侍皇帝左右。玄宗每有宴请或郊游,必命李白侍从,以赋诗纪实。

晓发诗意

武则天证圣元年(公元695年),朝延招贤纳士。贺知章踌躇满志,欣然启程赴京应试。晓月当空,晨露溶溶,贺知章乘舟至西陵驿(今西兴)时,钱塘江早潮隐约,杭州吴山依稀可见,回望故乡,却是杳然无踪,不禁思绪万千,遂作《晓发》一诗。

季真狂草

贺知章常与张旭同游,尤喜在饮酒中乘兴书写诗文。“每醉,辄属辞,笔不停书,咸有可观,未始刊饬。善草隶,好事者具笔研从之,意有所惬,不复拒,然纸才十数字,世传以为宝。”厅馆好墙壁及屏障,忽忘机,兴发,落笔数行,如虫篆飞走。

金龟换酒

李白与贺知章相善,亦师亦友。一日,李白拿出《蜀道难》向贺知章请教。贺知章看后惊叹:“真乃谪仙人也!”两人相约来到长安西市的一家酒楼,开怀畅饮。直至天色将晓,才步出酒楼。正要付钱,知章才知身无分文,即刻将佩戴在身的一只金龟解与店主,权作酒钱。金龟是唐代三品以上高官佩戴的凭物。

龙楼讲经

开元十三年(710年),贺知章迁礼部侍郎,加集贤院学士,又迁太子宾客,充皇太子侍读。贺知章学富才雄,当年曾在龙楼为皇太子李亨(即唐肃宗)悉心讲解经书,使太子学识大为长进。乾元元年(758年),肃宗以侍读之旧下诏:“故越州千秋观道士贺知章,器识夷淡,襟怀和雅……侍讲龙楼,常静默以养闲,因谈谐而讽谏……可赠礼部尚书。”

遗珠入道

贺知章在长安宣平坊居住时,与王道士相邻。一天,贺知章携夫人魏氏,带了一颗大明珠,前去拜访王道士,请求收为徒弟。王道士将大明珠换来几个胡麻饼后告诉他:“道法只可以心得,怎么能去力争呢?吝惜财物之心不去,是不可能得道的。应当到深山穷谷之中,勤奋而专心致志地去修行。”贺知章后来离开金殿到深山道观中修炼了一阵,终成闻名全国的黄冠道士。

女陂湖农桑

贺知章先祖本姓庆。据民国萧山县志记载,“萧山在越之上流”这与“居于会稽上”之义相同,庆女居此地,是因越人相哀。“女哀”之地,因得“幸”而复苏,所以庆女将其子改名为庆幸。据字典“女哀”又可作“女陂”解,故云,贺知章的先祖是避居在浙江萧山县南。

二十里的女陂湖,即今文笔山东之孔湖是也。女坡湖属来苏乡,溉田二百余亩,周里许,西南北三面是山,林壑优美,其水出一小桥,流入南门江。

庙烛烷读

贺知章早年俗称“贺担僧”,这与他常去寺庙有关。贺知章幼年丧父,因生活困窘,常随母亲去附近水仙祠、萧山庙等寺庙乞食斋饭、“宿山”。贺知章酷爱读书,他常秉烛苦读经书。庙里的法师见了很受感动,认定贺知章日后必为国之栋梁。

秘省思家

贺知章三十七岁离开故乡,七十一岁时当了秘书监同正员和秘书少监,八十岁那年做了秘书正监,“掌邦国经籍图书之事”。知章在秘书省共住了十多年,犹如幽禁的鸾鹤。据温庭筠诗云,每见秋风起,思家情更浓,一时兴起便题写草书诗文,内容多和故乡的旧事有关。天宝三年(744年),知章因病恍惚,梦游帝居,数日方才苏醒,思乡之情愈加难以自禁,乃请为道士,求还乡里。

本站编辑:来陈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