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阳网 > 镇街风采 > 正文

浦阳文化名人录 | 浙江丝绸事业的开拓者——朱新予

更新时间:2023-04-18 09:27:21    内容来源:萧山网   

浦阳镇因地处浦阳江畔而得名,这里依山傍水、人杰地灵、历史文化丰富,先后出了不少名人志士,特此推出浦阳文化名人录专栏,今日为大家介绍的是浙江丝绸事业的开拓者——朱新予。

名人简介

图片

▲朱新予

朱新予(1902—1987),字心畲,浦阳镇十三房村人,出身于书香门第的他,幼年受到祖、父“两代书屋、紧跟时代”思想的熏陶,青年时期,受孙中山先生建国大纲的教育,立下了兴教育、重实业的志愿,由此,他于1915年考入浙江省立甲种蚕业学校,攻读蚕桑和丝绸织造技术,1922年留学日本,学成回国后从事蚕桑丝绸专业的教学。

名人事迹

图片

▲20世纪80年代初,朱新予在浙江丝绸工学院

朱新予学成回国,踌躇满志地上书军阀政府实业部,却遭到回绝。理由是:洋人的技巧会让原本干这一行的人吃不成饭!报国无门,才华难展,朱新予与志同道合者一起先后在苏州、无锡、镇江创办了蚕桑专业学校,坚持学以致用。

1929年开始的世界经济危机,使我国的丝绸业遭到沉重打击,蚕农毁桑还地成风。为挽救这一困局,当时朱新予发起建立了江苏金坛县和浙江萧山县蚕桑模范区,传播推广新法。他与同仁挨家挨户地向蚕农发放优良蚕种,并派出专业技术人员分头深入乡村加以指导,同时推广新式缫丝设备。在朱新予与同仁们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蚕丝业产品得到质和量的提高,经受住了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

名人成就

图片

▲中国丝绸博物馆

新中国成立后,朱新予任浙江丝绸工学院院长,他每天中午午休时间还坚持在校工作,创新推出了“丝绸美术与品种设计”新专业。1980年,他开始试办服装专业,这在当时国内的纺织丝绸院校实属首创。

图片

▲位于浙江理工大学校园内的朱新予铜像

在注重教学的同时,他还想方设法从医学、农学、生物学的基础学科方面入手,提高蚕丝的质量,以求让中国丝绸质量跃升至国际顶级水平,还丝绸为国粹的原貌,使丝绸文化承接中国的文明之光。为发掘丝绸历史宝库,他在全国政协会议上提出建立中国丝绸博物馆的建议,受到国务院、浙江省和杭州市政府的重视。1992年2月,建筑面积1万多平方米的中国丝绸博物馆在西子湖畔落成开馆。

图片

▲朱新予主编的《中国丝绸史》

1987年,朱新予重病住院,仍念念不忘他为之奋斗数十年的丝绸事业。在病危临终前,他向前来看望的省领导嘱托三件事:一是“恢复林社”,以纪念林启创办蚕学馆(丝绸工学院的前身)的功绩,教育后人;二是帮助建成中国丝绸博物馆;三是帮助落实美籍华人赠款建丝绸陈列室。


作者:萧山浦阳  编辑:朱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