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阳网 > 综合新闻 > 正文

匠心非遗 | 探寻浦阳葫芦范制技艺,感受指尖上的艺术

更新时间:2023-03-06 07:30:56    内容来源:萧山网   

传统技艺是中国民间传承下来的技艺,每一门技艺都烙着民族的印记,为让大家更好了解和共享这份珍贵的文化财富,浦阳推出“匠心非遗”系列,陆续带领大家了解浦阳的非遗传统技艺。

接下来让我们述说第四个非遗传统技艺:葫芦范制技艺。

图片

范制葫芦又称模子葫芦、范匏,就是将幼小的葫芦,纳入刻有阴文的范模中,随着葫芦的长大,逐渐填实范模中的空间,待葫芦木质化后取出,范模的阴刻图文便在葫芦上作阳文显示出来。范制葫芦有简有繁,模型的类型包括夹范、素范和花范。

夹范,仅以两片木板将幼葫芦夹起来,长成后的葫芦呈扁形,这是最简易的范制葫芦。

素范,范模光素无纹,仅求葫芦的整体造型的变化,但对造型要求非常高,轮廓线条曲直长短的不同,体现了器物艺术性的高低。

花范,范模刻成各种图文的形态,葫芦通过花范培育,便可获得各种人物、花卉、鱼虫、山水图案和文字及各种造型的器物。花范葫芦制成的品种最多,也最精美,如碗、盆、笔筒、鼻烟壶、摆件及蓄虫具,可达数十种。

图片

从《诗经》记载的时代来计算,我国栽培葫芦也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据清代《古今图书集成》统计,提到葫芦的古书有近百部(篇)。在这些书里,有的写葫芦的种植方法,有的写葫芦的食用、药用及日常器用的价值,有的是歌咏葫芦的诗文,还有大批有关葫芦的神话传说故事。大概从五十年代起,由于社会变革,农村政策的制约,徐水、天津都没有人从事种植模子葫芦,范匏工艺濒于失传。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范匏工艺部分恢复,主要集中在京津沪等地区。

图片

范制雕刻精致,制作精良,极富艺术性,同时范模又是匏器文化的直接体现,所以雕刻精致的阳模或阴模也都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有的范模制作名家成为被载入史册的人物,所以名家制作的范模一直受世人青睐。如今故宫博物院收藏有清代范制葫芦工艺品为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最为精湛的葫芦工艺作品,技法不仅仅涉及烙画、押画、范制及漆画等工艺,而且每道工序的细腻程度和要求之高,是其它工艺生产难以比拟的。

葫芦虽然是一个小的文化属种,但是在整个华夏文明发展史中具有重要的文化研究价值,众多典籍都有相关记载,是文人墨客的书画作品中喜爱的表现题材,更是民俗文化重要的载体,“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这句俗话至今还流传在人们口头上。

图片

图片

浦阳镇尖山村民谢国民自1989年开始系统整理,恢复家传夹板、勒扎葫芦种植技艺,在夹板、勒扎的基础上摸索葫芦范制种植技艺,已掌握全套葫芦范制技艺。2014年9月范制葫芦被列入杭州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并积极协助葫芦种植与加工在职业高中结合园林、烹饪、电子商务、旅游服务等专业,开展葫芦产业的实践研究,以培养文化创意产业的从业人员的项目。


作者:萧山浦阳  编辑:朱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