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阳网 > 新农村建设 > 正文

隐藏在香山中的桃北新村“暖仓”

更新时间:2022-09-05 10:15:28    内容来源:萧山日报   

桃北新村粮仓

初夏,我来到浦阳镇桃北新村横塘倪自然村东庄。

这个小村,远看不甚特别。走进村子,发现三三两两的清末民居,散落在村子的角角落落;一个个小小的池塘,如洁白明亮的星星,营造出恬淡幽美的意境。

村子虽小,中央却有一座小山,当地人叫香山。

香山不高,只有20多米。

香山很美,山上长满小竹,丰满奔放的绿色,冲开了小村的灵魂,渴望着夏天灼热的风。在这密密麻麻的小竹背后,隐藏着一排早已废弃的粮仓。

我和横塘倪自然村向导倪正华师傅一起登上山去。我们穿过杂草丛生的山路,一路走一路拨开荆棘,不一会儿,光秃秃、看上去很土气的建筑物横亘在我眼前,这就是战备粮仓。

5座粮仓坐北朝南,呈横向排列,各自独立建造。粮仓圆柱形仓体加穹隆顶,粮仓外径4.6米,内径4米,高6米。以石块砌地基,墙壁为黄泥、石子掺和而成,并以白石灰涂抹。仓门为闸板门做法,以利粮食运出,墙壁一大窗为粮食倒入处,高处开一小窗口,用以对堆放满到一定高度时的存入口,屋顶出气孔用以调节温湿度,作粮食防潮之用。

上世纪60年代,香山南麓建起5座粮仓,准备战争和遇到灾荒时应急。粮仓建在山麓,节约土地;采用板闸门结构,防麻雀和老鼠。粮仓建筑材料简陋,但设计科学,建筑坚固,外形也十分美观。该粮仓群保存状况一般,中间一个已倒塌,有3个粮仓外墙白石灰基本脱落,闸板门也荡然无存。只有最北面的一个粮仓结构稳定,保存完好。

横塘倪战备粮仓,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代表性建筑,具有一定的文物价值,2015年9月,被评定为杭州市文物保护点。

粮仓建造的时候,倪师傅才20岁出头,他亲眼看见粮仓建造的全过程。因为粮仓的设计者和建造者正是他的父亲倪吾根。

粮仓建造的时候,没有图纸,公社组织到义桥公社去参观学习,也只是看了看外观,量了量尺寸就回来了。一回来就动手建造粮仓,因为秋收近在眼前。建粮仓的队伍由小队里的5名壮劳力组成,主要原材料都是从附近山里挖来的。当时没有像现在这么好的机械设备和交通工具,最多只有手拉板车,更多的时候是肩扛手抬,花了整整4个月时间才把粮仓建好。砌筑80多厘米厚的泥墙,只要用弯模板就可以了。最难的是砌粮仓的伞面形顶部,先是用红砖一块一块旋转砌好第一层,然后用红砖交叉砌第二次,在切好第三层时,要用14号铅丝绑住,小心翼翼地、一步步地往圆心砌,不能贪求快,因为一快就前功尽弃,重新来过。

粮仓造好以后,社员群众从四面八方挑来一担担稻谷,这稻谷已经晒了一个又一个的太阳,稻谷咬在嘴里嘎嘣响,风车里扬了一遍又一遍,绝对没有一点杂质。粮仓外面,小队买了一台新的磅秤,这一担担稻谷必须要在磅秤上停一停,然后记账的人在账簿上认真地写上“几斤几两”。

每年夏秋,收获夏粮、秋粮后,队里把人口粮分到每家每户后,将剩余的稻谷翻晒干燥后存入粮仓,一两年后再换一批粮,陈粮分给村民。粮食满仓,全村人的心里就踏实。因为它曾经伴随着当地乡民走过了收获的季节,囤积着他们的付出与汗水,也见证了历史发展和变迁,成了一代人心中难忘的回忆。

这5座简简单单的粮仓,却是不那么简单,因为在浦阳镇,粮仓古已有之。

明《万历志》载,浦阳建有官办的桃源粮仓,纵四十五步,横三十五步,厅三间,左右廒凡一十九间,谯楼三间;除此之外浦阳民间还有义仓存在,据“民国”二十四年《萧山县志稿》载有谢氏义仓,当地传是谢灵运后代迁徙至此居住繁衍所立,为弱势群体营造了一个“暖仓”。

“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历经岁月沧桑,昔日的大粮仓只能作为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在岁月的长河中默默地见证着桃北新村历史。

新村不新,幽幽荒草,还在叙说艰难岁月;悠悠岁月,还在流淌似锦繁华。



作者:文/ 黄建明  编辑:韩晨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