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网 - 南阳网
您的位置:萧山网首页 > 南阳网 > 新闻中心 > 正文内容

闲坐烹茗,记忆中的赭山老街

时间:2023-12-19 14:50:25   来源:萧山南阳   

焕然一新的民居,拔地而起的高楼。从气势恢宏的萧山国际机场,到四通八达的公路;从刚刚开通的地铁,到杭州国际会展中心的在建;故乡赭山正以稳健的步伐,飞速地向国际人都市迈进。

“一赭山坞里好风光,三面青山一面靠钱塘…”这伴随我童年的歌声,有时还会在心头响起,这就是我曾经生活、学习、玩耍的故乡。

一条不息的江水,携新安,汇富春,下钱塘,浩浩汤汤,直奔东海。而杭城既过,江面渐宽,状若喇叭口。这喇叭形的南岸,有三座小山,山上土石多赤,三山山势如围。中有一块三四里地方圆的盆地,叫作坞里。山坞里,坐落着沈家潭、胡家潭等几个自然村。北面山脚下,连绵着一条街道,就叫赭山街。

三座小山虽不甚高,却郁郁葱葱,秀丽可爱。南面一山最高且长,如翠屏横亘于前,我们都叫它南山。因山上土石殷红若丹,亦名红山。以至当年山东侧的生产大队,就叫红山大队,后来山西侧建立的农场,也取名红山农场。北面一山亦是东西略长,赭山街依着山脚而建,因在街后,就叫后山。山上有禅机庵和地母庵,颇具规模,故又叫禅机山。最特别的是坐落在街西,紧靠着钱塘江的那座山了,除了山西面有包公殿,北山坳里有白马庙之外,并无奇异之处,却有一个令人充满遐想的名字美女山。就连后来由山脚延伸入江的围垦丁字坝,亦被命名为美女坝。美女坝是钱塘江南岸观潮胜地,名声远播。而美女山却少为外人知,就是少时的我们,也大多叫它西山。南山和后山不仅土石多赤,还有一种石头十分奇特,此石质地较松,遍布小孔,易于造型,是庭院或盆景做假山的好材料。特别是入水不沉,世所罕见。大家叫它“浮石头”,曾被誉为萧山一奇。

故乡水好,后山城皇殿下有泉水叫“野猫洞口”,其水甘甜。街上亦有前家井等好几口井可取水。最著名的是南山脚下龙华寺西的陆家泉,水质极佳,满碗的泉水中,能浮放多个硬币而水不外溢且一年四季从不干涸。相传是南宋皇帝狩猎时的御用之水,当年曾有几位杭州茶客,闻其名声,特地过江到一镇上茶馆品尝,茶馆老板专门取了陆家泉水,放在紫铜茶壶里,用白炭火烹了,泡上好茶,请他们饮用。临走,茶客们意犹未尽,又特地去井口打了泉水,带回家去享用。陆家泉的名头,也因此更为响亮了。陆家泉离街上较远,不常有人去打水。而后山脚下,街后面的“大井”可以说是故乡的生命之水了。它的井口大,有台阶可以走下去直接担水;再就是水量大,镇上的人排着队去挑水,并水也不见浅,碰上大旱天,一两个月不下雨,水也不减少。到年底镇上的人给大井清淤,用抽水机抽干了,只见井底好几个碗口大的泉眼,突突地往上冒水,不多时井水又满了。水质虽不及陆家泉,但也清冽可口,甘甜宜人。萧山东片大都是海涂改良后的盐碱地,其水苦涩难饮,“天落水”泡茶已是客人才有的待遇了,对于赭山坞里的好水,人们是有口皆碑,颇为神往。

赭山历史悠久,可追溯到春秋战国。越王勾践在坞里美女山造百尺楼以观海。唐李商隐曾有“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的著名诗篇。南宋乾道帝赵恒赭山狩猎,始名“赭山十景”,可见当时已有相当规模。到明清俨然已是南沙重镇,著名的“马胡戴沈徐,高赵杨陆俞”十大姓,均在赭山镇上开店经商。当时“百货云集,船泊千艘”,是南沙各种土特产的集散地。原与杭州、海宁连成一片,隶属海宁。汹涌澎湃的钱塘江在赭山与二十余里南的龛山之间入海。明代嘉靖年间泥沙淤积,江水改道,竟把赭山变成了钱塘江的南岸,跟龛山、瓜沥连成一片,反而和海宁隔江相望。赭山也因此在清代和整片南沙一起划归萧山。

镇上街面不宽,街路一色的用石板铺成。临街大多是楼房,下可开店,上可住人,典型的江南小镇的格局。最热闹的地段是我家所在的中街,十多间楼房朝南一字排开,中间是一个大台门,进去又有门三重,东西各有过道、厢房、天井。中间一个天井最大,然后才是正屋且都是楼房,很是气派。这就是有名的徐氏家族,店号“徐源盟”,我们都叫它“源盛里”。街前有一座五六间店面长的木结构凉棚,罩住整个街面,既遮阳又挡风雨。旁有一狭长的官湖,两家茶馆就坐落在官湖北面和东侧,再加上饭店、布店、副食品店等。每天早市总是熙熙攘攘,十分热闹。街东地势较高,称为墙上,一条堤塘连接后山和南山脚。街西叫坝头,紧靠着钱塘江,也有堤坝由后山连接西山,再由西山连接南山脚,把整个赭山坞里围在里面。这应是钱塘江水患所致,不得不如此。

由于水好,茶馆业就兴旺,天蒙蒙亮,镇上的两家茶馆就忙碌起来,几乎每天座无虚席。有时还有跑江湖说大书的人来凑热闹,报酬是凭茶客自愿,不论多少,给几个硬币。但一边喝茶聊天,一边听着《三国》《水浒》等,却也别有一番乐趣。少时的我,虽不会也没资格喝茶,有时也会赖在茶馆里听大书听得出神。来喝茶的多是附近农村的长者,他们往往要走上五六里地,先到镇上茶馆里泡上大半天,近中午了才顺便买些荤菜回家。街道两旁的菜摊,新鲜而且便宜。都是附近农民自留地里的产品,拿来换几个小钱补贴家用的,而水产品除商店经销的海鲜外,大多是江边渔民捕捞的江鲜了。

镇上最热闹的时候除了春节,就是清明节前后和八月十八大潮汛期间。赭山以外多是沙地,难得有山,习惯土葬的人们大多把墓地选在这几座小山上,连钱塘江对岸的七堡、下沙等地的人们,也有把墓地选在这里的。所以山上鳞次栉比、重重叠叠的都是坟墓,也许是这个原因吧。山上庙、庵亦多,有九庙十三庵之众且香火颇旺。一到清明节前后,满山都是扫墓的人,小镇上也就热闹非常。这时,也是故乡最美的时候。

山脚下,成片的桃树绽放出无数粉红色的花朵,远远看去,就像缭绕在山边的片片红云。山坡上,映山红星星点点、漫山遍野,如众星烁天,又锦绣铺地;田野里,整片整片金黄色的油菜花,散发着一阵阵的芳香,引得蜂儿蝶儿们来来往往,忙个不停;沟渠旁,一枝枝蚕豆排着整齐的队伍,似在接受春的检阅,粉紫色的蚕豆花,瞪着黑幽幽的眼睛,好像在打量这陌生而又充满生机的世界;竹林中,随着声声春雷,竹笋们一个个冒出尖尖的脑袋,争先恐后地往上蹿,似乎都急着要看一看头顶这片蔚蓝的天空;而蒲公英、荠菜花、马兰头和一些不知名的小花小草,也不甘落后,舒展着各自的身姿,在春风中摇曳-一那时的农家,除坞里几个自然村外,多是茅舍,虽然简陋,倒也冬暖夏凉,舍后是一片竹林,舍前是一块宽阔的“道地”,周围多种有果树:枣子、文旦、梨、石榴等,形成颇具那个时代特色的农家庭院,有着一种和大自然浑为一体的温馨与和谐。

本站编辑:韩晨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