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爆!唱响萧山!
时间:2024-09-30 14:54:57 来源:萧山发布
9月29日,在萧山区临浦体育馆内,一场“丰收”好戏拉开帷幕——萧山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歌咏大会暨2024年“潮文化Party·我们的村歌”大赛总决赛于今夜进行,来自萧山9个村的村民代表们登上舞台,唱响家乡的歌谣。
种子在一年前就已播撒。去年,萧山区首届村歌大赛举办,一首首浸润着泥土芬芳的村歌被搬上舞台中央。如今,主角依旧是村民,“我们的村歌”再度唱响,在稻穗飘香的季节唱出文化自信,展现出一幅动人的精神“丰”景图。
村歌,唱什么?
提起村歌,很多人第一反应是乡间小调,或是乡愁的表达,当是种小众、冷门的音乐体裁,且具有局域性。
某种意义上,这也是人们对乡村文化的一种“刻板印象”。乡土文化内涵广阔,谈起时却只余“纯粹”:是“背朝黄土面朝天,辛勤耕耘在田间”的景象,是低矮的篱笆、静谧的小路,是乡村逐渐凋敝的叙事。
但在新时代,这般景象已然退场。如今的乡村美丽宜人、业兴人和,以传统文化为基,在时代浪潮里一路高歌,逐渐建构起新乡村文化。
而村歌,唱的就是村事,记录了乡村变化的点滴。
二十多年前,浙江省开启“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谱写出建设美丽乡村的新乐章。在萧山,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到“千村精品、万村美丽”再到“千村未来、万村共富”,乡村气质不断升级,一幅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新图景在田野间徐徐展开——
临浦镇横一村村歌《梅里的柿子红了》里的一句“梅里的柿子红了,山村的家园火了”,就描绘出了在“千万工程”理念的指引下,横一村村美、人和、共富的生动形态;新街街道元沙村村歌《我从红卫桥走来》则唱出了家乡建设的新气象与村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不忘初心,一路奋进,我们激情满怀。美好的元沙,将与时代同在……”
此外,比音乐更动人的,是唱村歌的人。
文化之所以能够深入人心,关键因素之一便是参与感。在村歌的演唱中,村民做主角,带着对家乡最深情的眷恋,他们唱活了家乡事、家乡景,歌声里既有扎根土壤的乡愁,又有新时代农民的精气神。可以说,首首村歌,唱出了百姓生活的幸福与愿景,彰显了乡村文化自信,更激发了乡村振兴的活力。
声入人心,必有回响
村歌的“火”,在意料之中,也在情理之内。
2024年“一号文件”中提到,坚持农民唱主角,促进“村BA”、村超、村晚等群众性文体活动健康发展。
乡村振兴,离不开乡村文化这一深厚的精神土壤;另一方面,乡村文化要发展,亦需要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乡村活动来支持。
随“村字号”活动频频出圈,村歌作为其中一环,火爆程度可见一斑。
说心声、传乡风、记振兴,作为载体,村歌承载了诸多文化表达。这些年,萧山村歌创作活动繁荣,一首首原汁原味、脍炙人口的村歌不断诞生。“乡创时代”,本就是你方唱罢我登场才精彩,我们也惊喜地发现,田间地头,村民们会自发以歌会友;村歌大赛中,村与村之间彼此交流、碰撞,尽显乡村魅力。
无疑,当这颗在田间种下文化的种子,在稻花香里唱响,跨越了四季,跳跃的音符将有更大的回响。
事实上,到最后,村歌大赛决出的名次已并非重点,在村民开口的瞬间,在台下观众的掌声里,村歌已经“声”入人心。
既有乡土味,又具烟火气,更显发展魂,如今的村歌,已然融入了村庄发展血脉,成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而随“村字号”遍地开花,乡村的价值正被更多人听到、看见,通过打造有“土味”、有特色的“村字号”文化品牌,“村口”文化不断升级,在诠释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同时,也展现出一个个活力满满、千姿百态的中国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