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萧山网首页 > 临浦网 > 越美文化 > 正文内容

和美乡居图丨通二村:通家之好万事兴

时间:2024-04-01 16:06:26   来源:萧山临浦   

通二村毗邻G60沪昆高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全村由7个自然村组成,地广人勤,一直来都是临浦镇乃至萧山南片的强村、富村。2002年,临浦工业园二期落户通二村,为村庄带来强有力产业支撑的同时,也使得通二村的外来务工人员大幅增加,为基层治理带来了不少困难。村“两委”干部坚持“党建+”理念,打造“通家之好”党建品牌,探索党建引领外来人口治理、村庄基层治理新路径,建设善治、安居、宜业、乐游的新一代强村。


01 架桥梁

“外来客”变作“自家人”

“我住通二村19年了!”这是郑师傅自我介绍的第一句话,神情里带着点小骄傲,令人印象深刻。郑师傅名叫郑勇,河南人,外出打工第一站就在临浦,一直住在通二村。郑师傅工作踏实,受企业重用,全家人陆续搬到了临浦,可谓安居乐业。

但有件事曾经令他“不满足”——作为一名流动党员,他每个季度都要请假回老家参加党组织活动,很不方便。“我是在平凡岗位上入党的,当时是(老家)全村近30年里唯一入党的人。”2002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郑师傅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党员身份,珍惜每一次参加组织生活的机会。

▲通二村组织流动党员子女暑期班

位于临浦工业园中心位置的通二村有流动党员30多人,他们和郑师傅一样,有着强烈的向组织靠拢的愿望。2022年起,在镇党委的领导部署下,通二村党总支开始纳管这些流动党员,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期盼已久的“家”。

去年,通二村打造了“通二驿家人”流动党员服务站,针对园区流动党员工作时间不固定等特点,利用午休或晚上时间,组织形式多样的茶话会、座谈会,向流动党员征集“微心愿”,优先帮助流动党员解决创业、租房、办证、子女入学等生产生活方面的实际困难,让流动党员切实感受到身归心也归。

▲郑勇与孙子、孙女在放学路上

不久前,郑师傅参加了村里临时召集的组织活动,针对最近发生的电瓶车交通事故,专题提醒他们对驾车安全的重视。“我们平时上下班都用电瓶车,这样的讲解太为我们着想了。”不善言辞的郑师傅反复强调:“真的很感动,很温暖!”


02 筑平安

“小细节”撑起“大治理”

特色鲜明的通二村有“三多”:外来人口多、企业多、沿街商铺多,号称临浦最复杂的村。十多年前,这里治安状况复杂,突发情况频出。回忆当时情景,2006年起担任通二村党支部书记的华伟达笑言,晚上都睡不好,也不敢睡好。

▲临浦工业园二期落户通二村

2019年,临浦镇党委开展平安创建工作,通二村作为“平安钉”试点村抓住契机,不断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推动“自治、德治、法治”与智慧治理深度融合。一时间,“你钉我办”成为全村最“流行”的口号,通过积分兑换,有效促进了大家参与村庄治理的积极性。试点一年,每位村民都成为村里大事小情的“眼睛”和“手脚”,通二村成为远近闻名的平安村。

现在,村里人都能熟练使用“临云智”(即“平安钉”迭代系统)。村里的不少退休人员已经习惯了每天上午打开APP,先在“平安学堂”点点学习视频,我们随机采访了一位72岁的郭大爷,提问一些反诈知识,这位年届古稀的大爷一点不慌,“都学过了!”看到村内出租房旁有垃圾堆积,拍照上传到钉钉群,“都可以换积分的、换东西的。”郭大爷乐呵呵地告诉我们。

▲通二村办事大厅

“这些年来,村民提交的事项我们都兑现了24小时办结,升级‘临云智’后,外来人员也加入了进来。”通二村党总支委员祝成冲介绍,随着“平安通二”建设的深入,村民与村干部之间的信任与默契不断增强。遇到矛盾纠纷,村干部们都能做到第一时间出面,再根据村民纠纷、邻里纠纷、劳务纠纷等不同情况,用好“老村长调解室”、“律师会客厅”、“微法庭”等8个功能室,分门别类调解,并进行后续跟踪,真正实现“小事不出村”。

▲通二村婴幼儿成长驿站

考虑到外来人口多的特殊村况,通二村在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基础上,成立了兼顾内外的村级社会组织服务中心,既提升村容村貌,让村民看到村庄的变化,也打造了共享书房、共享健身房等共享空间,满足外来人口的生活需求,并建立“小树芽快乐成长营”、“春泥”计划等7个公益服务项目,让所有生活在村里的“通二人”都感受到厚重的人文关怀。


03 谋未来

“示范村”领奏“振兴曲”

通二村生态清清、文态悠悠,西施娘娘庙千年古迹保存完好,隐秘在山脚的青山下坞湿地山清水净,自然人文资源得天独厚。得益于村级经济基础厚实,通二村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是临浦镇最早实现天然气全安装、4G网络全覆盖的行政村,完成了电力、雨水管道、生态停车场等多项改造。通二村先后获得浙江省民主法治村、浙江省第三批引领型农村社区、浙江省善治示范村等40多项荣誉。

▲临浦镇三月三西施庙会每年在通二村举行

作为名副其实的示范村,通二村主动探索“强村带弱村、抱团共发展”的模式。2023年1月,通二村、苎东村、苎萝村、通一村、塘郎孙村等五个村共同成立了“共富工坊”强村公司,业务主要依托工业园区产业资源,当年底就实现了近800万元的营收收入,为五个村共增加集体经济收入100万元。

▲通二村“老年食堂”免费为80岁以上老人提供午餐,并配送到家

另外,“共富工坊”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安置了退伍军人、失地农民和残疾人等社会弱势群体,为他们增加了家庭收入、提高了生活质量。共富工坊的利润用于各村内公益事业如老年食堂建设、困难帮扶和特殊群体探望等,通过关注一老一小弱势群体,促进村庄共同富裕,通过发挥工坊在企业和群众牵线搭桥作用,奠定了便民群众、村企共赢、长久发展的坚实基础。

谈到未来设想,通二村党总支书记华伟达表示,发展是硬道理,想要保持“强村”引领的底气,我们必须自加压力。村干部们正在谋划,继续利用工业园区落户的优势,打造以“蓝领公寓”为核心的“新居民生活服务综合体”,既成为村级集体经济的新增长点,也使“通家之好”的美好图景更加清晰。

本站编辑:蔡少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