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萧山网首页 > 临浦网 > 乡风文明 > 正文内容

王保国用棕编技艺给家里造了一个“动物园”

时间:2018-03-15 10:19:34   来源:   

  蚱蜢像不像 问问老母鸡

  他用棕编技艺给家里造了一个“动物园”

王保国的棕编作品

  在枝头歌唱的黄鹂、在石头上比武的蚱蜢、威武霸气的中国龙、轻盈灵动的小蛇、亭亭玉立的丹顶鹤……家住临浦临水苑的王保国家里俨然一个“动物园”,而动物园里的每一只“动物”,都是他用几片棕叶或是彩带编制的。

  孩提时,他与棕编技艺结缘

  王保国今年53岁,他说,自己的这个技艺叫棕编,棕编是汉族传统手工技艺之一,是以棕榈树叶为原料编制的工艺品,而他与棕编的缘分要从小时候说起。

  那时,王保国的爷爷是一名棕编艺人,以编制实用工具、工艺用品养家,孩提的他看着爷爷如变魔术一样拿着几片叶子在手里变出一个个玩具,心里产生了学习棕编的想法。

  王保国试着像爷爷一样,拈起两片棕榈叶开始编制,但常常编了一半便进行不下去——怎么编都编不像。他翻出书本查找资料,再拿着两片棕叶在指尖折叠。出于爱好,他常常去看一些老手艺人编制。结婚后,丈母娘家院边有一大片棕榈叶,他便常常坐在树下练习。经过了多年的勤学苦练,他可以在几分钟内编制出一个惟妙惟肖的手工艺品。

  说话间,他拿起了棕叶,只见叶子在他指尖蹁跹流转,经过穿刺、撒拉、折叠穿插、打结等方法,用不了几分钟,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的“小动物”便在他手里诞生。

  指尖的游动皆是匠心

  王保国对自己的棕编有着严格的要求,编得不满意,常常重新再编。对于自己的作品,他也有了考核的方法——蚱蜢编得像不像,问问家里的老母鸡,即扔出一个编好的蚱蜢,老母鸡当作食物反复啄,说明“形”似了,孩子们看着一件件棕编艺术,能毫不费劲猜出是什么,这也是对自己的肯定;懂些门路的人,在观看许久后发出赞叹,那是对“神”像的肯定。

  不光对自己的棕编技术要求高,他对别人也有着同样的要求。某次,王保国在河坊街游玩,无意间瞅到了一个棕编艺人,但他眼前摆放着的棕编工艺品,有不少质量欠佳,只能在模糊中认出形状。待到摊位前游人离开后,王保国便和这名艺人探讨起来。随后,他现场编制了一个工艺品,这名棕编艺人当即对王保国竖起大拇指。

  王保国的“现场揭短”,并非耀武扬威,他告诉这位棕编艺人:“这是老底子的技艺,容不得我们马虎,更不能敷衍。”

  棕编是老底子的传承

  对于他来说,棕编不仅仅是自己的兴趣爱好,也是他的美好回忆所在。

  女儿小的时候,他常常编几个小动物给她,女儿因为有了这些玩具的陪伴常常开心不已;在家里编制工艺品的时候,邻居孩子们一个个探着小脑袋目不转睛地望着,这像极了小时候的自己;有一次,他去外地出差,但钱包却被小偷偷走了,身无分文的他急中生智,捡了几片棕叶编制成工艺品卖掉,这使得他有了回家的路费。

  如今,王保国的棕编手艺已小有名气。亲朋好友来到家里,常常被生动传神的各种手艺品吸引,王保国也不吝啬,看到大家喜欢,他常常拿出几个送出去。

  王保国说:“我这一生只练就了这一个技艺,如果有人想学习棕编,我一定倾其所有,毫不犹豫传授,这是对老底子的一种传承。”(记者 李小荣)

本站编辑:张悠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