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萧山网首页 > 空港经济区 > 规划建设 > 规划概况 > 正文内容

规划概述

时间:2015-08-20 09:35:05   来源:   

  规划概述

  一、规划背景

  1、宏观发展背景

  (1)临空经济发展背景


  临空经济是依靠机场在其周边地区发展的,由直接服务机依托于航空运输业的产业和具有航空枢纽指向性的产业组成的区域经济体系。它是产业结构演变、交通运输方式变革的产物,是极具影响力、带动力和发展潜力的区域经济类型,具有科技含量高、开放程度高、国际化特征明显等特点。

  80年代以来,临空经济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亚洲一些国家的机场,如新加坡樟宜国际机场,韩国的仁川机场等等都在机场建设的同时同步建设了航空开发区或者临空型的工业园区,积聚了尖端的技术工业和行业。这种全新空港经济区的发展模式为所在地区城市经济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临空经济的出现需要三大条件:一是空港本身,也就是所谓中心机场的客流量和货流量达到一定的程度;二是机场周边的城市以及这个国家经济达到一定的发展程度之后;三是空港周围有一大批能够提供税收和就业机会的企业。“临空经济”的出现表明一个国家的经济达到了一定水平。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民航业的发展越来越快,规模越来越大,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和对区域的辐射作用也越来越强。我国目前已经是全球航空运量的第二大国,因此我国已面临临空经济发展的良好机遇。应该紧抓这个机遇,推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更快的带动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


  (2)空港城地区发展背景

  空港周边地区作为临空经济的集聚载体,开始逐渐发展,并吸引更多的商务、研发、居住服务功能,形成以机场为依托的综合发展区域,称为空港城。空港城的提出是与大都市枢纽机场地区的发展趋势密切相关的。近年来,世界上一些国际化大城市,利用航空运输的优势,带动机场附近地区的土地开发和产业调整,逐渐形成以机场为依托的多功能综合性的空港城,如美国达拉斯机场、荷兰史基浦机场。

  作为一种新型的城市,目前在国内外尚无统一定义和发展模式。一般来说,空港城地区应明确划分可建设区和控制建设区,采取“机场区—控制区—城市化区”的发展模式。机场区:指直接为航空运输和管理服务的区域,其界限为枢纽机场的征地红线。控制区:指在枢纽机场以外,为保证飞行安全和机场正常运转而确定的控制发展范围,范围大小由噪声、净空限制、电磁环境及振动、烟气影响的程度来决定。


  (3)萧山机场发展背景

  萧山机场是中国重要的干线机场。自民航属地化管理以来,浙江对杭州萧山国际机场投入逐步加大,机场业务年均增长率超过30%,机场实力不断增强,是中国民航“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大型枢纽机场和国家对外开放的一类航空口岸。目前,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已开辟国内外航线126条,通航城市59个(其中国际15个),先后引进了日航、全日空、大韩、马来西亚航空、曼谷航空、港联航空等多家境外航空公司,与美国联邦快递公司(FedEx)也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

  近年来萧山机场呈持续快速增长态势,目前已经成为全国发展最快和最具发展潜力的机场之一。2008年萧山机场旅客吞吐量1267万人次,货邮吞吐量21万人,两项排名均列全国第8位,运营规模为2001年通航初期的4倍。机场综合营运规模在华东地区仅次于上海浦东、虹桥机场。萧山机场二期扩建工程为空港新城的发展提供后续的硬件支撑,包括第二国内航站楼和第二跑道工程的建设,可以容纳年旅客吞吐量256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50万吨。将发展成为大型枢纽机场、国际定期航班机场、上海机场的备降机场、未来航空货运及快件集散中心之一。萧山机场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将成长为国际级航空枢纽港和长三角第二国际门户。


  2、城市发展背景

  (1)杭州总体发展方向

  杭州的发展坚持“保老城、建新城”理念和“两疏散、三集中”方针,大力实施“城市东扩、旅游西进、沿江开发、跨江发展”战略。为实现杭州发展的新目标、新任务,市委、市政府坚持从“西湖时代”向“钱塘江时代”迈进的城市发展方向,沿江规划建设一批新城作为未来发展的重点。其中的空港新城是以空港新城为导向的新城,是杭州连接世界,建设生活品质支撑的关键区域。


  (2)浙江经济发展概况

  改革开放30年来,浙江经济快速发展,人均GDP年均增长12%,是各省市区中人均GDP增长最快的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大大增强了综合实力,使浙江经济在全国的地位和影响力迅速上升。2008年,全省生产总值为21486.92亿元,比上年增长10.1%。人均GDP为42214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6078美元),增长8.6%。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从上年的5.3∶54∶40.7调整为5.1∶53.9∶41。GDP列广东、山东、江苏之后,居全国第4位;人均GDP列上海、北京、天津3个直辖市之后,居全国第4位和各省区第1位。

  (3)杭州经济和产业发展概况

  改革开放以来杭州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快速健康,连续18年GDP保持两位数增长,经济总量位居全国省会城市第2位、副省级城市第3位、大中城市第8位。2008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781.16亿元,比上年增长11.0%。按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GDP分别为70832元和60414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10199美元和8699美元),增长10.1%和9.4%。杭州经济总量稳步上升,经济增速维持稳定。目前第二产业占比重最大,第三产业增速更快,经济增长主要靠二、三产业推动。

  杭州在主导产业方面,提出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形成四大高技术产业与研发基地;加强扶持现代机电设备制造业,建设长三角重要的先进装备制造基地,积极提升旅游产业,建设国际风景旅游城市和“东方休闲之都”。目前重点发展的主导产业为现代服务业、旅游休闲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扶持发展的成长性产业为交通物流业、特色块状产业和都市农业。空港新城发展的区域经济服务平台、临空产业、旅游休闲产业等都将成为杭州城市产业体系中的重要而独具特色的组成部分。

  (3)萧山区发展概况

  萧山区属于发达地区,人均GDP达到了发达国家水平。萧山区的经济总量历年位居浙江省90余个县(市、区)首位。改革开放以来,萧山经济和社会取得长足发展,国内生产总值以年均超过15%的速度增长,多次荣获“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全国明星县(市)”、“全国十大财神县(市)”、“国家卫生城市”、 “浙江省品牌强县(市、区)”、“中国最令人向往的城市十强”、“浙江省科技综合实力第一名”、“大陆极具投资地第一名”等称号,是浙江省的首批小康县(市)。近几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工业总产值等主要经济指标实绩居浙江省县(市、区)级前位。工业是萧山经济的支柱,截止2006年底,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2507.27亿元,比上年增长25.0%,工业销售产值2464.27亿元,比上年增长25.1%。其中区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2249.33亿元,增长25.7%,销售产值2213.14亿元,增长25.9%。


  (4)大江东新城发展概况

  杭州大江东地区成为杭州市未来产业与城市发展的重要战略性地区。大江东新城位于杭州市萧山区东北部的沿钱塘江区域,范围涵盖河庄街道、南阳街道、义蓬街道、新湾街道、靖江街道、临江街道、前进街道等7个街道的全镇域,党湾镇、坎山镇、益农镇等3个镇及红山农场等的部分区域,规划总面积约500平方千米,现有户籍人口23.83万人。

  2009年1月15日的“河庄会议”上,杭州市委、市政府和萧山区委、区政府作出了统筹规划建设大江东新城、实现大江东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要求把大江东地区打造成产业主导、生态优先、服务完善、品质高尚的“大江东新城”。大江东新城规划以集聚发展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空港经济为重点,强化现代产业功能、综合服务功能、高端城市功能、一流生态功能,成为产业主导、生态优先、服务完善、品质高尚的大江东新城。

  在杭州沿江重点发展的十座新城中,大江东地区有三座,面积占沿江十座新城的一半。空港新城是其中三座新城之一,是以机场交通枢纽为主导的新城。

  3、空港新城发展机遇

  原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国平指出,建设空港新城,是杭州市和萧山区“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打造增长极、提高首位度”的关键之举,建设长三角综合交通枢纽的关键之举,推进转型升级、建立“3+1”现代产业体系的关键之举,实施“城市东扩、旅游西进、沿江开发、跨江发展”战略的关键之举,推进“大江东新城”建设的关键之举,促投资、扩内需、转危为机、跨越发展的关键之举,意义十分重大,是提升杭州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快速发展,提高城市能级的重要一步。

  4、规划编制背景

  杭州空港新城是大江东新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大江东新城是杭州市未来产业与城市发展的重要区域,是杭州重点发展的一座产业主导、生态优先、服务完善、品质高尚的新城。而在大江东区域,唯有空港新城走的是一条以现代服务业带动新型城市化的道路,才最有条件打造功能完善、环境一流、品质高尚的现代新城。空港新城正牢牢把握大江东新城开发的机遇,努力打造临空产业与区域经济对接互促发展的成功模式,在钱江南岸建起一座现代化的国际航空城。

  因此,空港新城正在进入一个大投资、大开发、大建设的阶段。空港新城的开发建设已具备一定基础,同时该区域也已编制一系列相关规划,如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分院于2009年6月编制的《杭州空港新城概念性规划》。为了更好的指导空港新城的建设,符合杭州市、萧山区政府的新的战略定位和发展要求,需要编制更具有操作性的分区规划。

本站编辑:高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