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化网 > 综合新闻 > 正文

【进化论】“进化飞鸡”助力农民增收

更新时间:2024-04-15 10:30:57    内容来源:萧山三农   

栏目介绍

为推进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深走实,进化镇深耕地域特色,聚焦乡村文化振兴,深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打造“进化论”理论宣讲品牌,精准对接群众需求,有效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惠民政策、进化故事“飞入寻常百姓家”。

栏目宗旨

坚持创新、把握特色, 用行动讲好进化故事,传播好进化声音,让“进化论”宣讲品牌薪火相传。

“进化论”栏目将于每周日更新进化之路、进化故事与进化古今,传递进化发展的正能量。


“进化飞鸡”助力农民增收

在萧山,南部乡镇村级集体经济普遍薄弱,进化镇农民总体收入水平更是低于周边乡镇。针对辖区农民增收困难的情况,该镇认真分析、集思广益、统筹布局,充分发挥进化镇“七山半水二分半田”的独特优势,以青山绿水的闲置山林资源发展本土特色土鸡养殖产业。

欢迎走进本期“进化论”:“进化飞鸡”助力农民增收。

基本情况

关于进化镇农村经济,有这么一句话:“萧山贫困看南部,南部贫困看进化”。因受收入来源单一、生产条件不利、缺乏技术和市场信息等因素制约,广大农户在农业生产中处于不利地位,收入难以提高。近年来,虽然进化镇以踏石有痕的决心狠抓农民增收共富工作,通过多种方法顺利完成了阶段性的“消薄”工作任务。但总体形势仍不容乐观。

做法成效

一直以来“到进化吃鸡”是进化农村的一张农产金名片。面对农民增收的困境,2022年初,进化镇党委政府把“让村民从‘去进化吃鸡’的名气中得到实惠”这项工作直接落实到强村公司的经营项目中,为提升农民收入助力。主要举措如下:

一是建强指挥系统。以政府为主导,通过“政府+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进化在组建强村公司的基础上,成立了农业专业合作社,由村书记牵头组织“进化飞鸡”集中养殖。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共富领导小组,设立共富办,从良种供应、技术培训到品质监控、品牌宣传、冷链销售,进行了全流程指导管理。

二是促进多方合力。依托“强村公司”建立强村共进农业专业合作社,联合共富品牌“萧帮帮”,以山林资源为“飞鸡”品质赋能,遵循“50只/亩”的“飞鸡”放养要求,盘活约800亩闲置山林资源,培育富硒、原粮、无药、无激素、无抗生素的品质“飞鸡”。联动江东养殖场,助力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萧山大种鸡保种和复兴,已做好第一批次4600只“萧山大种鸡”的养殖保障工作。

三是完善监督体系。区畜牧中心、进化镇联合发布“进化飞鸡”低密度放养标准,对良种供应、技术培训、定期免疫、监督指导、价格回收、品牌宣传、包装销售进行统一管理,实现品质规范化与管理标准化。围绕养殖全流程制定了“1+7+N”的监督体系,即建立1套养殖档案,制定“防疫检疫、卫生消毒、饲料使用、药物使用、无害化处理、饲养员岗位、低密度生态养殖”等7个重点方面的管理制度,实现了从“鸡苗接收、下地上环、疫苗接种、上山上环、二维码回溯”等全流程节点的监督。

“进化飞鸡”品牌自启动以来,在富民增收方面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绩。去年初,首先在低收入农户家做示范养殖。鸡苗养足120天后,由强村公司负责收购,该农户毛赚10万元。“一声鸡鸣不热闹,万方鸡叫才共富。”看到收益这么高,其他村民们坐不住了,有10个村的村民申请规模养殖。高峰时期,全镇在栏养殖的飞鸡有5.3万多只。特别是去年9月,进化镇举办了“进化飞鸡”品牌发布会。活动当天,飞鸡火爆预售,受到了恒逸、荣盛等许多企业和社区的积极认购。经测算,“进化飞鸡”从品牌诞生至今,参与养殖的10个村集体增收260万元,带动就业200余人,养殖户户均年增收10万余元。尤其是通过百姓互助互享,将资源向低收入农户倾斜。依托养殖点,新设养殖服务、健康管护和产品运输等岗位,解决低收入农户工作岗位。以养殖服务工作为例,通过“基本工资+规模提成”的模式,激活致富动力。比如原散养农民家庭沈云娥户雇用了本村低收入农户帮助日常养殖管理,月付工资4000元。另外针对“产品运输”难题,招募30名低收入农户作为配送人员,根据专送数量,实现单趟10-100元的飞行补贴。

经验启示

农村是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末梢单元,强村富民集成改革与村民息息相关。萧山南片地区山地资源丰富,在发展农文旅产业方面具有先天优势。如何开展模式创新,巧借东风兴产业?进化镇通过找准乡村发展优势,努力集聚产业元素,为乡村振兴提供持久动力。加大对本土优势特色农业产业的扶持培育力度,积极打造特色鲜明、优势集聚、市场竞争力强的农业产业品牌。打好联盟共进牌,采取“农户-村-企业”合作模式,利用保底收购机制保障农户和村集体的利益。以强村公司作为具体运营载体,推动村集体、养殖大户、养殖散户的联盟抱团。依托村集体负责、点位专班负责,推动要素资源共享,比如吉山村、华家垫村、太平桥村等通过三村交界处65亩山林的抱团凝聚,共同开发打造6000只飞鸡的规模养殖,聚点成面,实现了村域边缘地块由过去的“三不管难开发”向如今的“一起管共致富”的华丽蝶变。


作者:  编辑:蔡少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