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化网 > 新农村建设 > 正文

进化镇华锋村实施“华锋五德”积分制,探索乡村善治之道

更新时间:2022-04-14 19:55:00    内容来源:   

积分制治理的实践逻辑,在于将乡村治理事务转化为可量化的积分评价体系,进而以积分评价结果规范乡民行为、促进乡村善治。中国乡村社会复杂多样,积分制的具体形式不可能千篇一律。进化镇华锋村探索“华锋五德”积分制 的经验做法,提供了一个具有实践意义的乡村善治样本。

曾经的“治理之痛”

进化镇华锋村辖4 个自然村,面积 4.41 平方里,有农户 550 户、人口 1780 人,其中党员 93 人、村民代表 50 人。该村山清水秀,村民以种植粮食、青梅、茶叶为主业。村内有南宋皇坟遗址、古泥马庙等多处历史遗迹,德孝文化传统深厚。该 村 也 曾 是 当 地 有 名 的“问 题 村”。2015 年村“两委”换届前,由于村务财务不透明等问题,干群之间信任缺失、关系紧张,4 个自然村有 3 个发生过群访事件,召开村民大会时需要警察维持秩序。当时乡风不良,特别是婚丧嫁娶,村民有钱没钱都要大摆酒席,铺张浪费严重。村治秩序混乱,文明乡风缺失,直接导致村庄发展能力不足,村集体经济常入不敷出,还一度负债高达50 万元。

“华锋五德” 积分制运行机制及其成效 

2015 年,新一届村“两委”班子痛定思痛,下决心立规矩、聚民心、促发展,积极打造“华美先锋,德孝兴村”品牌文化。在此基础上,2019 年该村又探索推行“华锋五德”积分治理模式。民主协商“加与减”,把积分细则定下来。在广泛征求党员代表、村民代表和乡贤代表等群体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围绕“政治道德、个人品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兴村积德”五大方面,制定“华锋五德”积分细则 48 条(加分项 27 条、扣分项 21 条),并由户代表签字通过生效。积分细则通过民主协商程序将大多数的村庄公共事务融入其中,形成可量化评价、抑恶扬善的村规民约。公正开展“评与议”,把积分威信树起来。积分评议是否会戴有色眼镜?积分评议是否存在暗箱操作?面对村民的种种疑虑,华锋村以公正为先设置评议程序:召开村民代表大会,从党员代表、村民代表和乡贤代表中推选成立村积分评议小组和仲裁小组,两小组成员不交叉任职;设立积分账簿,一户一账,一季一评,积分情况由 4 名德高望重的乡贤负责登记管理;农户也可通过口头、书面或微信等形式自荐加分,如果对评分结果有异议,可申请仲裁。公开晒出“高与低”,把积分榜单亮出来。积分基础分为 80 分,根据积分细则加减分,不可跨年结转。为营造“比学赶超”的氛围,该村还编制了积分红黑榜,在村民微信群、村委布告栏等处一季度一公示,起到监督作用。在7天公示期内,村民或其他组织有异议的,均可向积分仲裁小组反映,仲裁小组 7 日内作出仲裁并公示结果。定期开展“奖与罚”,把积分实效兑出来。设立积分奖励制度,所需资金来自乡贤捐资成立的村爱心基金会。在村委大楼的“爱心超市”和积分流动兑换点,农户可凭积分卡兑换大米、食用油、肥皂等十余种日用品。每逢冬至,该村还结合年糕节等传统民俗,举行“华锋五德”表彰活动,为“十佳家庭”“十佳婆媳”“十佳村民”等颁发荣誉证书和奖金。“华锋五德”积分制推行几年来,“德孝兴村”的氛围逐渐形成:由乡贤出资创办、村民志愿者参与运营的“爱心食堂”为老人配送暖心套餐,让村民普遍叫好;90% 以上农户参与垃圾分类“攒积分”,让垃圾“随手分”成为生活习惯;村民民主议事成为常态,村集体经济明显改观,存款达 416万元。由此,该村先后荣获浙江省首届善治示范村、浙江省民主法治示范村、浙江省引领型农村社区等荣誉称号。

“华锋五德” 积分制探索实践的启示

华锋村的实践表明,积分制作为一种彰显地方特色的内生型乡村治理模式,符合农村社会实际,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操作性,是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效探索。为促进乡村善治提供了启示:积分制是激发群众主体性的“催化剂”。“华锋五德”积分制以户为单位,通过将繁杂的村级事务转化为对村民行为的道德评价和量化激励,推动了乡村治理由“村里事”变为“家家事”,由“要我参与”变成“我要参与”,有效调动了村民参与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积分制是引领乡风文明的“助推器”。“华锋五德”积分制将法治要求和德孝文化转化为具体的公共评价指标,让“德者有得”有明确依据,让“违者有失”有具体标准。这无疑加强了对村民行为的激励约束,促使其律己向善、比学赶超,从而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和淳朴民风。积分制是促进“三治”结合的“新载体”。“华锋五德”积分制坚持公正公开,不仅为行为规范立标尺、为新风良俗加分值,还积极鼓励党员、村民、乡贤参与议事协商、监督评议,发挥了党建引领、村民自治和乡贤辅治功能。可以说,积分制是自治、法治、德治的显性化、具体化,为“三治”有效结合提供了新的实践载体。


作者:  编辑:高宇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