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化网 > 新农村建设 > 正文

进化非遗传承人孙永良的根上乾坤

更新时间:2021-12-07 19:55:00    内容来源:   

在人们眼里是一堆不起眼的烂木根,但在孙永良眼中,可都是一个个宝贝。进化根雕制作荣获萧山区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这让孙永良很是激动和兴奋。

走进进化镇新江村孙永良的根雕工作室,客厅里摆满了根雕作品。既有兼具实用和欣赏功能的根雕茶几、凳子,也有造型别致的根雕工艺品,“憩”“白蛇”“舞者”“从猿到人”……人物栩栩如生,场景气势磅礴,一件件作品都惟妙惟肖。

孙永良之所以会着迷根雕,家族“遗传”有着很大的原因。从祖父到父亲,都是当地有名的木匠,所以在不到20岁的时候,孙永良也跟着父亲一起干起了这行,主要从事古建筑的彩绘,后来又转战家庭装修行业。

20多年前,孙永良开始接触根雕制作,这一碰就沉迷了。在根雕行业有句话叫做“七分天成三分人工”,要做出好的根雕作品,树根的原型很重要。

为此,老孙每个月都会花几天时间在外面寻找原材料,大岩山、工地、花木场、湖泊沿岸,这些是根雕宝贝聚集的地方。

把树根运回来了可不是马上就能进行创作的,还需要经过半年的水浸,一年的风干,两次的防虫药水喷洒。经过两个年头,这个树根才算是可以进入创作间了。

干根雕这个活需要一定的美术基础,也需要吃苦耐劳,但最重要的是“想象力”,这样才能制作出独具特色的根雕作品,一个个树根,在别人眼里看起来都差不多,但在老孙眼里它们可都是独一无二。

打磨毛坯,初步创作,精心雕刻,上漆晾干……一件根雕作品起码要花老孙一个月的时间。

“我创作的根雕作品基本保持其八分原有的造型,只需经过一点修饰和雕刻即可。”现在,老孙还注重创作“一物多雕”,正如他客厅中摆放的一件作品,正面看是“仙女”造型,而在另一面看则是活灵活现的“济公”。

上了“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榜单,一方面让孙永良很欣慰,但另一方面也有他的担忧。

“年纪大起来了,一个人有时候心有余而力不足,最希望能有一个传承人,能将这门老底子的艺术传下去。”老孙说,目前他的根雕作品进行销售的很少,他自己也主要靠家庭装修的收入来支撑根雕艺术的创作。

“由于经济的限制,很少有年轻人愿意静下心来学习。”老孙说,还有一个心愿,就是希望得到政府的支持,办个像样的工作室,能够把根雕艺术发扬光大。

今年,老孙的根雕工作室成为了村里的展陈室和春泥计划室,免费教授村内的孩子们学习根雕技术,他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也能把这一份匠心传承下去。(进化广电站 田何兴)


作者:  编辑:高宇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