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萧山网首页> > 靖江网 > 靖江故事 > 正文内容

苦辣酸甜卖“咸货”

时间:2023-12-01 15:18:36   来源:肖国林   

题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勤劳朴实的靖江农民以敏锐的经济头脑,演绎了一幕幕不畏艰难,跋山涉水卖“咸货”的生动故事。被称为驮在自行车上的“长途运销”。

从我的记忆里,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靖江农村绝大多数农户住的的是低矮的草舍,吃的是粗粮麦粞饭。艰苦的生活环境,练就了靖江农民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精神。进入七十年代以后,随着农村自行车的逐步普及,农民将自己种植的芥菜、大头菜、榨菜、萝卜等蔬菜腌制加工成“咸货”,从船运的短途销售到用自行车的长途运销。其足踪遍布绍兴、余姚、新昌、诸暨、义乌、浦江、临安、富阳、建德、安吉等十多个县市区的一些城镇农村和偏远山区,成为当时农民增收的一条重要渠道。许多农户还利用卖“咸货”的积蓄造起了房子,改善了生活。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靖江人,我也有幸参与和亲身体验了卖“咸货”的艰辛与快乐,各种苦辣酸甜仍记忆犹新。

一、夜航船进绍兴城,大江桥边落眼泪

1973年初夏的一天中午,我家刚吃过中饭,母亲皱着眉头说:“家里的米和麦粞快吃完了,该想想办法了”!父亲一连吸了几口闷烟说:“家里还有几坛冬芥菜可以换点钱。”他又对我说,“你已16岁了,除了在生产队参加劳动外,也该到外面去闯闯了,我想明天带你去绍兴城里卖冬芥菜,你看如何?”我想了想便当即答应了。

第二天中午,父亲和我一起将四坛冬芥菜从草舍里往外搬,从坛里挖出后分装在四只塑料袋内,外面套上石棉袋。然后,我们用杆秤称了下,总共有230多斤。父亲将装得少的二袋交由我去销售。同时,我们还准备好小秤和篮子。等到吃过中饭,我和父亲将四袋冬芥菜挑到二里多路外的船埠头,装上了由阿根伯和他儿子摇的埠船。

当到达瓜沥老闸口后,我们将冬芥菜搬上岸,翻过瓜沥“老塘”,乘上去绍兴城里的夜航船。等到大家把船里货物装好和乘客坐稳后,开船的时间也快到了,只听见船老大大声叫喊起来:”我们去绍兴的船马上要开了,请大家都准备好!”这时,只见船头上紧绷的缆绳被迅速解开,站在前船头的船夫将蒿子往河边一撑,船头离开了河岸,看到站在后船头上竟有三位船夫开始用力摇,比一般的船多了中间一支橹,大中小三支橹配合默契,夜航船开始往绍兴方向驶去!这时候,太阳已经下山了。

我们坐的船上看到,每到一个指定的地点船就要停留一下,既有人员和货物要上岸,也有乘客和物资要落船。每到一个停船埠头,船老大都会提前叫上几声。坐在船上,我一直在想,去绍兴的船为了什么要在晚上开呢,哪要是在白天开不是更好吗?我问父亲这是为什么呢?父亲回答我说:“这你就不懂了,利用晩上开船,既利用了时间,还能在船上宿夜,省去了住旅馆的钱。像我们这次去绍兴就能省下一天时间,在生产队可多挣一天工分,还节省了两人的旅馆费”。听了父亲这么一说,我这才知道原来乘坐夜航船还有这么多好处啊!伴随着船边哗哗的水浪声与船上人群的交谈声,我竟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等到凌晨3点左右,船老大在叫了”绍兴大江桥到了!”这时,父亲在一旁提醒我,我们已到码头了!等到船靠岸后,我和父亲将四袋冬芥菜搬上了岸边。父亲对我说,“这里就是大江桥头,是绍兴城里最闹热的市场,等到天亮后,我们就在这里叫卖”。眼前看到的这个市场,也没有什么设施,其实就是个沿河边上的石板大道地,但在道地里边的房屋廊檐下还有几盏暗淡的灯亮着,能看到有几家茶馆,小饭馆、点心店之类的店面。

由于我和父亲到得早,摆放的位置随便可以挑选,父亲将装得满一点的两袋冬芥菜搬到斜对面去摆放,由他自己去卖,与我摆放的距离也就相差十多米远。等到天蒙蒙亮时,前来这里摆摊销售的人越来越多,我也将两袋冬芥菜摆放好,把随带的草帽往地上一放,准备好找另的角子小钞和小秤及篮子,以迎接顾客。这时,父亲在市场内转了一圈,没有看到其他卖冬芥菜的摊位,便悄悄地对我说,今天的冬芥菜每斤能卖到一角四分,统一口径后,我们就按照这样的价格出售。

等到东方露白时,只见大江桥头的露天市场内人头攒动,人声鼎沸,各式各样的叫卖声和交易时的吵杂声时起彼伏!这时,我也被现场的氛围所感染,也大声地叫卖起来,”冬芥菜要勿要、冬芥菜?好的冬芥菜在这里,大家快来尝尝看”!当我这么一叫后,果然陆续有人来品尝购买了,有些大伯大叔还背着长环篮,带着细长的白布袋子来到我面前,我便热情地招呼他的,一边称,一边收钱。

称着称着,突然间,前来买的人越来越多,还有几个小贩小脑也插入其中,顾客都围在我的旁边,有几个人一边挖菜,一边催促我马上给他们称,弄得我手忙脚乱,应接不暇,自己一个人那里对付得了眼前的这么多顾客呢?这时候,有人乘我忙乱之机,将冬芥菜称也不称拿走了,也有的虽然称过了,但还没有付钱也悄悄地溜了,当我发现这一情况后,我说:“这人也太多太乱了,这菜我不卖了,等大家秩序好了我再卖!这时,就有人站出来说:“咯小娘啦妮子,我们已等这么久了,你敢不卖?你要是不卖,我就把你的菜扔到前面河里去!”而在场的一些人也一起附和起哄!我一下子懵了!但致细想想自己还是个毛孩子,哪里对付得了这么多当地人呢?只能敢怒而不敢言,眼睁睁地看着这样乱哄哄地继续卖下去,直到卖完后周围的人才散场离去,我立即收好袋子和小秤及篮子,并将收在草帽里的钱作了盘点。

结果让我大吃一惊,这两袋百余斤的冬芥菜,只卖了8元多点钱,算算本来可以卖到14元多点钱,结果却少卖了6元钱,按照当时大米价每斤1角3分8计算,相当于流失了40多斤大米的钱。难道这里的一些人竟有这么贪婪吗?白白地拿走了我这么多菜,这让我百思不得其解。想到父亲辛辛苦苦种出来的芥菜,再经过清洗、翻晒和腌制加工到销售要化费多少时间和精力?却由于自己的疏忽大意就白白损失这么多,这次肯定要被父亲埋怨和责备了。还想到自己和父亲都一夜没有睡好,又困又饿,越想越觉得气愤和伤心,便走到江桥边暗暗地流泪。

这时候,父亲看到我后也走了过来,他问我怎么了?我说那两袋冬芥菜只卖了8块多钱,被人拿走了不少。见到父亲后我边说边呜呜地哭了起来。这时,父亲不但没有批评和责怪我,反而还安慰我,劝我不要哭,他说:“我们都是自己的东西,又不是做生意的,少卖点钱也不要紧。年纪轻轻就是要靠这样练出来的,下次注意点就是了”。他又说:“我们已有好多天没有吃到肉了,等会儿我买块绍兴扎肉给你吃吃。听了父亲的安慰,又想到今天还能吃到肉,使我的心情慢慢地平静了下来。当我们在附近小饭馆吃饭时,父亲果然买了两块绍兴红烧扎肉,他说这一角八分钱一块的扎肉就是好吃,可惜平时很难吃到。(注:扎肉是用麻皮丝扎起来的长方型红烧五化肉)另外还点了两碗菜、一包绍兴兰花豆和半斤老酒。

父亲边喝酒边对我说,今天你是遇到“麻雀阵”了,被“刨黄瓜”哉(“麻雀阵”形容人多一轰而上的意思。“刨黄瓜”是形容年纪轻、又缺少经验的人容易被人欺负)。他们看到你还不成熟,资格又嫩,趁你忙乱时将冬芥菜拿走的。我问父亲,难道这些人就怎么不讲理呢,这么可以随便拿人家的东西走人呢?父亲分析说:“这些人中可能也有无良小贩,买东西不付钱是不道德的可耻行为!我也碰到过这样的情况,但只要你吸取教训,多到市场上练练手,以后经历的事多了,一旦遇到这种情况也能应对处理了。“听了父亲的话,我觉得很有道理,关键只要自己成熟起来,遇事就不会手忙脚乱,即使有人想白吃白拿也就无计可施了。

二、不知不觉闯梁弄,老区乡亲好淳朴。

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后期,我家先后添置了两辆自行车,我们就不再局限于靠船运到绍兴及富阳一带卖咸货了,我们的目标要卖得更远。在那几年,父亲带着我多次到临安、诸暨、上虞等地农村及山区兜卖冬菜、大头菜、榨菜,还有萝卜干。

等到我20岁那年时,我就开始自己单独行动,因为一个人去卖咸货,一不用“张郎等李郎”浪费时间;二不用怕两个人同在一起影响销量。因此,凡外出去卖“咸货”的人绝大多数喜欢单独行动。但有时也会遇到老乡在同一个地方出现,这就需要有人换一个地方去卖。

我也碰到过类似这样的情况。那是1977年8月初的一天,我骑着自行车驮着180多斤重的大头菜准备到上虞的夹塘去卖。当天下午3时左右,在即将到达夹塘时,路上遇到了正在休息的两位靖江老乡,听他俩说也准备在夹塘一带销售,他们打算先到附近的乡下,走村串户兜卖一圈,然后在第二天早上到夹塘市场上销售。

听了他们说的情况后,我说你们俩已经打算在这里附近卖了,如果我们三个人都在这里卖,销量肯定有限,那我还是继续往前赶路,换一个地方去卖吧。他们还连声向我表示谢谢!我说我们都是老乡用不着客气!当即,我便离开了夹塘,骑了大约10多里路后,发现路越来越窄了,还看到了前面一个小山坡,延着山坡往上有一条泥泞的小道,这让我疑惑了起来,是往回走,还是爬过小山坡,继续前进?正当我犹豫不决时,路上遇到了一位40多岁的大叔,我就问他,这是哪里啊,这山坡能翻过去吗?哪边还有路吗?他说:“这里是上虞与余姚的交界,过了这个山头便是往余姚的公路了,你想过去的话,我就帮你推上去。于是,我在这位大叔的帮助下,将带着大头菜的自行车用力地往山坡上推,由于上山的路泥泞不堪,山坡又陡,翻过这个小山头已是汗流浃背,气喘吁吁了!

然后,继续朝东南方向骑行,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赶路,发现前面有一座石拱桥,桥的左侧有用红颜色写的“梁弄”二个大字,过了桥,我就问当地老乡,这里是什么地方啊?他们说,“这里就是梁弄,是四明山革命老区啊!”我这才知道,我竟然不知不觉地进了梁弄,来到了这个让人敬仰的革命老区。

骑行一段山路后,看到前面有个小山村,我便开始进去叫卖。我将自行车停在了村中央的一坐小桥边,然后在周围大声叫卖起来,”大头菜要勿要?大头菜,要买的赶紧到小桥头来买!”我在村坊里走了一圈,也叫喊了一路,听到我的叫卖声后,吸引了村里的一些妇女和老人前来购买。

当卖掉几十斤大头菜后,我准备离开时,有一位老大妈特地给我端来了一碗热茶,刚有点口渴的我喝完茶后,连声称谢谢、谢谢!这时,我便离开了这个小山村,往下一个村去叫卖。随着自行车重量的减轻,骑行在蜿蜒的山区道路上,感觉轻松了不少。可惜,天气很快有了变化,正可谓山区的天,象小孩的脸,天气说变就变,刚才还好端端的天,突然乌云密布,狂风大作,一阵暴雨淋得我像落汤鸡似的。穿着湿淋淋的衣服骑车,虽然凉爽了不少,但感觉总是不舒服,我想我该找一个晩上落脚的地方了。

当翻过一座小座山头后,我来到了四明山脚下的一个小村庄,向村里的人打听一下晩上住宿地方。这时,村里有位大约50多岁的大伯告诉我,他家可以给我安排住宿。于是,我就跟着这位大伯来到他家。他对他的老伴说,晩上,这位客人要住在我家,你去准备一下,烧几碗菜,在我家一起吃饭。我也从袋子里拿出几斤大头菜送给他们。大妈还连声说“哇咦,哇咦”。(这是余姚、上虞一带的方言,意思是“不要”)

这时,大伯从房间里拿来一套崭新的衣服要我换上,说这套衣服是他儿子的。还告诉说,他儿子在余姚城里工作,晩上就让我住在他儿子的房间里。等到我换好衣服后,大伯还帮我把换下来的衣服拿去在大灶前去烘干。当晩,在与大伯大妈一起吃饭聊天时,大伯还兴致勃勃地向我讲述了四明山革命老区的斗争史。我听了非常感动,为老区人民不顾安危,义无反顾地支援前线抗击日寇及坚韧不拔的革命意志所折服。

第二天一早,我在大伯家吃过早饭,准备出发时,大伯怕我不熟悉哪里的山路,还骑上自行车亲自带我去梁弄。到了市场后,大伯还站在我旁边,一直帮我叫卖起来,直到我把大头菜卖完后,他还说要我去他家吃了中饭后再走。这时,我从衣袋里拿出几块钱要塞给大伯,我说我给你们添太多麻烦了,这点钱请你务必收下!可大伯却语重心长说“人总有出门在外的时候,难免会会遇到一些难处,能帮则帮一下也是应该的!”他坚决不肯收下,坚持要退还给我!这令我非常感动!连声说大伯,太感谢你啦!在回家的路上,我的脑海里一直想着照顾我的这位大伯、大妈,还想到了山村里给我端茶的那位大妈,他们这种善待别人的举动令人感动不已!从他们的身上体现了老区人民的淳朴和善良!

三、昼夜骑行四百里,糕饼充饥快赶路

七十年代后期,我家种了很多榨菜,每年春季可收获新鲜榨菜3000多斤,可腌制加工成品榨菜在2000斤左右。为了赶在“双抢”农忙前将榨菜销售出去,必须抢时间,争速度,才能不影响参加生产队的抢收抢种。

为此,我利用晩上骑车赶路,早上到市场售卖的办法,多次前往诸暨的草塔、牌头等地销售。如1978年6月中旬的一天晩上,我将自行车装上两袋约200斤的榨菜,借着月光出发,途径萧山楼塔、诸暨次坞、应店街、大唐巷,然后到达诸暨牌头。

在翻越次坞山区时,由于重车爬陡坡,上坡路段长路况差,在上山时就得靠两脚牮直,左手把住自行车把手,右手抓住后面车架,使劲往前推,嘴里还自言自语地背诵着“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毛主席语录!以激励自己勇往直前的斗志!

就这样,在盘山公路上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艰难跋涉,终于将自行车推上了山头的最高点。然后再往下坡骑行。夜深人静时,一个人骑在山区的道路上,听到山间里响起呼呼的风声,难免会有点心慌的感觉,这时候就学唱起了电影巜青松岭》的主题曲“沿着社会主义大道奔前方”!为自己壮胆前行。

当经历整整一个夜里的骑行后,第二天天刚刚亮起来时,顺利到达诸暨的牌头市场,并迅速摆好摊位开始将榨菜售卖。由于牌头市场是逢单日子作为赶集的市日,刚好与距离10多里远的草塔市场相交叉(草塔市场逢双为市日,即赶集的日子)这样的赶集日子会特别热闹,当地人对我们萧山榨菜也情有独钟,特别喜欢,经过大约四个多小时的售卖,驮去的两袋榨菜已销售一空。

眼看吃中饭的时间还早,我便备了一些糕饼,当即从牌头出发,往回家的方向赶路。当骑了三个多小时后,感觉肚子越来越饿,骑车的速度也越来越慢了,这才想起来自己还没有吃中饭呢,可在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半路上,哪里去找吃饭的地方呢?这时,我忽然想到车上还备有一点糕饼,还可以充充饥。

于是,我便下车吃了点糕饼后又继续赶路。当骑到达萧山楼塔官村时,已是晩上7点多钟了,一轮明月已渐渐地升起来了,进入萧山境内,紧张赶路的心情已开始放松下来了,虽然到靖江家里还100多里路,但感觉就象回到家乡一样。因为再骑四个小时就可以到家了,从第一天晩上出发到第二天半夜回家,这样整整一昼夜下来,去诸暨牌头市场卖一次榨菜,虽然只是一天一夜,但从出门到回来的路上且骑了20多个小时,骑行路程有400多里。

这样就可以少影响一天在生产队的出工时间。昼夜连续赶路,虽然很疲惫,手上起了血泡,臀部也磨破了皮,但能在这一天一夜之间带回40多元的现金收入,赶在回家的路上还是感到非常开心的!

四、夜宿於潜汽车站,偶遇老乡见真情

1978年7月24日,有一次强台风在浙江沿海登陆,给我省部分地区包括浙西山区带来强降雨和洪涝灾害。台风过后,天气刚开始好转,我骑着自行车,带着180多斤冬芥菜从清晨出发,向浙西山区进发。

沿着104国道、跨过钱塘江大桥、翻过青山湖大坝、穿过临安县城,来到临安於潜。这时候,太阳落山了,当途径於潜汽车站时,我将自行车暂停了下来,打算在车站内休息一下,顺便打听一下这里的行情。心里想的是第二天究竟往哪里去卖更好?是往西南方向的昌化,还是去西北的安徽宁国?我便打听了当地几位大伯大叔,询问他们冬芥菜在哪个地方好卖?他们的回答各有不同,有的劝我明天可以在於潜市场上卖,也有的说可到昌化或安徽宁国县去卖,还有个大叔给我提供了一个信息,

他说:“我建议你可以到龙岗去转转,那边有个杭无二厂,有很多职工,现在正值蔬菜接不上来的时候,那里肯定好卖的,但是路远一点,还有好几十里的山路。”当我还在犹豫不决时,听了最后一位大叔这么一说,我便当即决定明天就去龙岗的杭无二厂。

眼看天快暗下来了,汽车站的人也陆续散去了,看到空荡荡的大厅里有几排水泥长凳,而且又是开放的,我想了想今晚就在这里过夜吧。从旁边的小饭馆里吃过晩饭,停放好自行,还在附找来了一捧干燥的稻草填在水泥凳子上,便开始休息。晩上,车站大厅内蚊子很多,还传来了一阵阵的狗叫声,但也顾不上这么多了,只好睡了再说,由于赶了一天的路,感觉很疲劳了,晩上还是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我清理掉稻草,离开了於潜汽车站,骑上自行车往西南方向骑行。在去杭无二厂的路上,要经过太阳(地名)昌化、龙岗等地,这里因为山多,一直是上坡路,还有几段山路由于山高坡陡,又是沙石路,路面高低不平,骑车必须非常小心。特别是在下坡时,应从山头上面开始刹车,慢慢往山坡下骑行。否则,装有货物的重车从山头上下去,速度会越来越快,中途刹车就容易失控,就会有翻车的危险。

因此,无论上车骑、还是下车推时都必须全神贯注。从於潜到位于龙岗的杭无二厂虽然只有几十里山路,但我足足花了大半天时间才上去,直到下午3时左右,好不容易到达了杭无二厂。这个厂就建在龙岗山区的半山腰上。进入厂区后,看到下班的工人很多,也都很年轻。

他们问我是做什么的?有点上气不接下气的我告诉他们,我是从萧山过来卖冬芥菜的。他们都往我的自行车旁边围了拢来,有一个小伙子竟高兴地跳了起来说,总算有人给我们送蔬菜来了!”这时候,从人群中走出来一位中等身材,穿着工作服,年龄在30多岁师傅,他操着我熟悉的乡音对我说,“你是从萧山过来的啊,我也是萧山河庄人,我们还是老乡啊,晩上有没有地方住啊?如没有地方就住在我这里吧。”我说这太好了。

他接着告诉我,“他们这个厂有600多名职工,平时吃的蔬菜都是从杭州运过去的,这几天因受台风影响,杭州巳经有一个星期没有送蔬菜过去了,大家都没有蔬菜吃了,这次你来可帮上大忙了,来买的人肯定会很多,等会儿我一起帮你”。我说“遇到你这位老乡太好啦!”他还问我,“你的冬芥菜要卖多少钱一斤啊?”我说每斤只卖二角四分,我虽然跑了300多里路,送到你们这里山上来了,但我不能因为工人师傅蔬菜紧张了就抬高价格!

他尝了尝后说“味道不错,价格也可以的,但你卖的时候数量上最好控制一下,每个人最多给予买二斤,这样会有更多的职工能买到”,我说“这样好的,那我现在就开始准备卖啦!”这时周围已经有几十个人等着来买了,老乡一起帮我把冬芥菜从自行车上卸下来后,我就开始售卖,他大声地对工友们说:”这是我老乡从萧山带过来的冬芥菜,我巳尝过了,口味可以的,价格也不贵,每斤二角四,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吃到我们家乡的冬芥菜,我建议每人最多买二斤,过几天,杭州的蔬菜肯定会送过来的,大家可以放心,如果说这样好的话,就请大家排好队伍,我们一个一个地来。”

这时职工们都一个个排好队伍,我将戴在头上的草帽往地坪上放着,准备好找另的角子小钞,开始边称边收钱,这位老乡在旁边帮我维护秩序。过了一会儿,人越来越多,队伍排得也越来越长,看到这样的情形,老乡说,“这人也太多了,速度太慢了,来,你把秤给我,我帮你称,你只顾收好钱。”我马上把秤杆交给了这位老乡,他熟练地称了起来。就这样,在这位河庄老乡的帮助下,仅一个多小时,把这满满的二袋冬芥菜卖了个底朝天。

幸好,我在卖前从小袋子里留下了一点送给老乡尝尝。他说:“还是你考虑的周到,否则,我也吃不到了。”这时,我感到浑身的轻松,心想如果没有遇到这位老乡的帮忙,就不可能这么快就卖完了呢。老乡把我带到了他的厂区宿舍,他亲手烧了几个菜招待我。

我们一起吃晩饭时,他告诉我,他是1968年入伍的,从部队退伍后被安排在杭州无线电二厂工作,因此就来到了龙岗这个偏僻的地方。吃过晩饭,留下我在他的宿舍里过夜,而他自己去了朋友家里借宿。对于这位河庄老乡的真诚帮助,我一直铭记在心。只因当时还没有手机和其他联系方式而感到婉惜。

本站编辑:值班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