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萧山网首页> > 靖江网 > 靖江故事 > 正文内容

元宵烧蝗虫

时间:2019-07-24 15:57:31   来源:   

  在历代《萧山县志》中,凡元宵节,几乎都是张灯结彩的风俗记载。其实在我们靖江,元宵节从来没有张灯结彩闹元宵的习俗,而元宵的头一天,即正月十四夜“烧蝗虫”则是靖江人的传统习俗。

  上世纪60年代,沙地蚕桑业已经衰落,请紫姑以占“蚕花”收成的习俗也已基本消失,但一年一度的烧蝗虫仍然十分热闹。

  所谓烧蝗虫,是在正月十四的夜里,烧塘边的芦苇,烧埂上的茅草,或者以自家的络麻秆、稻草等扎一个火把,在路边、田塍、田沟上边跑边烧,又大声高呼:“哗啦熏――!哗啦熏――!”如此兴高采烈地放火烧草,据说为的是烧死虫卵,以兆丰年,故叫“烧蝗虫”。

  烧蝗虫者多为小男孩、小伙子,年纪稍大一些的如三四十岁的男人就比较少。没有人组织,没有人动员,至多是兴奋不已的孩子们在白天相互撺掇、怂恿而已,而到得天色将暗未暗之际,广袤的平原上,已有星星点点的火把、火堆亮了起来,“哗啦熏┉”的吼声渐渐响起,随之火点越来越多,叫声越来越响。转眼间,遍野已是流动的火把。烧蝗虫的柴薪,主要是塘埂边那些残剩的芦苇、茅草。谁要是出门较晚,轮不到烧残芦剩茅,那就破费一点自家的柴草。有的小孩为了让火把耐燃一些,则束缚两三把竹梢,甚至浇以煤油柴油,这样便可以高举火把,在麦地上尽情地呼喊奔跑。

  多年烧蝗虫的活动中,不曾听说有人家因此而失火的。或许正因为当地人家多草舍,即使小孩,烧蝗虫反而更注意火患了。偶或听到有人在骂骂咧咧,那只不过是顽皮的孩子烧了他的稻草堆或捧走了他的几捆络麻秆而已,但这在烧蝗虫似乎是应该的,没有人会同情他的骂。


  元宵烧蝗虫

  烧蝗虫之得以成为节令风俗,与当地历史上蝗灾频发分不开。有史记载的1929年萧山特大蝗灾,也发生在这里。蝗虫,形似大头蚱蜢,后肢发达,善于跳跃和飞行。它以禾本科植物为食,坚硬的口器能将整株棉花、玉米吃得只剩一根光杆儿。它们又具有群栖的习性,且繁殖力极强,干旱季节,蔓延特别迅速,常常是黑压压一片铺天盖地飞行,所到之处,大片农作物遭受毁灭。以前没有农药治虫,唯一的办法是用人工捕捉。而蝗虫是以短而弯曲的产卵管凿土产卵的,卵又是成块产在庄稼的根部,大家除掉卵巢的办法主要就是用火烧。元宵节,春节活动至此而尽,春耕生产即将开始。

本站编辑:韩晨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