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网 - 河上网
您的位置:萧山网首页 > 河上网 > 文化河上1 > 文化河上 > 正文内容

记者跑“村社”| 河上下门村:用艺术为乡村“上色”

时间:2024-04-17 14:34:25   来源:萧山网—萧山日报   

在萧山区河上镇有一个620多年历史的村落,名为“下门村”。走在下门村,除了青山绿水、诗意田园,还有艺术带来的缤纷色彩。近年来,下门村积极推动艺术乡村建设:白墙黑瓦的墙门群重获“新生”、老旧厂房改建的美术馆“筑巢引凤”、老四合院打造的海鸟天地精品民宿、应物山房陶艺工作室吸引了众多游客打卡……下门村正探索一条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好生活“三美融合”的乡村振兴之路,打造一份独属的“艺术浪漫”。

创新,村里的美术馆成了

“筑巢引凤”的创意空间

在下门村村口有一幢造型独特的建筑,很多入村的游客都会忍不住多看一眼。这便是村里的美术馆,名字也很独特,取名为“丄”,寓意“知行而上”,是萧山为数不多的有美术馆落户的村子。

这座占地15亩的美术馆成了村里年轻人的聚集之地。走进美术馆一楼的展厅,一幅幅山水画、人物画映入眼帘,里面还有当地人文景观元素的创作。

丄美术馆馆长林科达说:“这里展出的都是入驻美术馆的艺术家们的创作,目前已经有油画、摄影、书法、雕刻等23家工作室入驻,有来自中国美院、中央美院等艺术家,还有留学归国的艺术家,他们中大多数人已落户河上,成为新河上人。”

村里爬山小径、漫山的玉兰花、山里的竹林、村口的大树……都成为艺术家的笔下作品。优美的自然环境、安静的生活空间给他们带去了众多创作灵感,同时丄美术馆也为众多年轻艺术家打造一个引进来和走出去的艺术交流平台。

如今,丄美术馆已然成为村里的“颜值”担当。在选择美术馆的位置时,林科达也是精挑细选。林科达说:“原来这里是苏联式的老建筑,后来被作为厂房,我们融入了现代艺术手法,除了展厅和工作室的设置外,美术馆还融入了咖啡茶吧功能,设置了户外露营区域,周末节假日很多年轻人在这里打鼓、烧烤、聚会。”

采访当天,丄美术馆还接待了一批外国友人的参观。过段时间,美术馆还将承办全国青年艺术家博览会。下门村用艺术为乡村发展“上色”,在艺术的引领下,让更多人走进下门村,了解下门村。

守正,百年历史古迹重获新生

下门村在融入新生代艺术魅力的同时,也牢牢守住文化根底。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在村党总支书记俞巨江的带领下来到了村里的另一个宝藏点,墙门群。

在青山绿水间,一座座白墙黑瓦的古老大院,也是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走进其中一个墙门,一幢二层的砖木结构建筑映入眼帘,坐北朝南,古朴雅致,五开间,房檐下精致的窗雕、梁雕等木雕工艺透着古典韵味。

这一座老墙门成了村庄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老祖宗留下的根基。俞巨江说:“下门村也叫下墙门,村庄因墙门众多而得名。现在保留下来的墙门群始建于清末民初,共有八幢,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已有100多年历史。”

2019年,下门村的墙门群被列入萧山区古墙门群,还成为杭州市文物保护点。这些墙门见证了村庄的繁荣与变迁。经过岁月的洗礼,下门村的墙门很多已经变得斑驳不堪。近几年,下门村在河上镇和区文旅局的支持下陆续花费了500万元对墙门群进行了修缮。如今的墙门再次焕发新生。

俞巨江说:“我们在跟一些艺术家洽谈合作,目前已达成初步的框架协议,把这座墙门打造成为艺术工作室,更好地发挥古建筑的效用,从而能更好地保留历史文化。”

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深入,下门村也在探索一条美丽致富之路,用艺术为村里的发展助力。对于美丽经济发展,俞巨江说:“这是一篇很长的文章,我们2015年就开始规划,近年来随着丄美术馆的入驻,精品民宿、陶艺工作室等美丽艺术产业的引入,初步形成了一个艺术产业链的发展矩阵。后续,我们在洽谈几个艺术产业,让更多的人喜欢下门村,在艺术旅游项目提升过程中,逐步实现村强又民富的美好愿景。”


本站编辑:蔡少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