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网 - 河上网
您的位置:萧山网首页 > 河上网 > 综合新闻 > 正文内容

文化浙江大讲堂 | 诗路明珠:人文河上 越中山水绝纤尘

时间:2022-01-06 09:47:55   来源:   

城,是岁月的沉淀;镇,是文明的集聚。浙江这片土地,散落着一个又一个古城古镇古村落,宛若一颗颗闪耀的明珠,串起数千年的历史文明。

萧山南翼,有个小镇叫河上,这个名字道出了这座小镇怎样的山水风光?独特的地理环境又给小镇孕育出哪些生机?古镇上作坊、老字号密布,它们经历过怎样的风云烟雨?遒劲的“老当益壮”四个字,又诉说了谁的故事?

守望文化家园

传承历史文脉

本期文化浙江大讲堂为您讲述

《诗路明珠:人文河上 越中山水绝纤尘》

金秋时节,是一定要到萧山南翼的河上走一走的。在这里,远处是青山,近处是麦浪,田埂边有供人歇息的风雨亭,高高翘起的檐角和远处村庄的徽派建筑遥相呼应。

这是一座浓淡相宜的江南小城;这是一段如梦如幻的远古记忆;这是一幅韵味悠长的历史画卷;这是一座历史可追溯至千年以前的古镇。

据史料记载:“和尚店即河上巅也”。相传唐朝末年,在今河上店西南的黄通岭脚,有座广福寺,寺内有僧百余人,香火甚旺,来此朝拜礼佛的人们络绎不绝,寺内和尚除佛事外,又开店经商,俗称和尚店。因店铺都开在永兴河的上游,人们口口相传,这个人气甚旺的地方便称之为“河上”。

滨江临河逐水而居,聚而为市筑而为城,是古代城市的基本成因之一。河上镇自古繁华,自然也离不开穿镇而过的这条永兴河。

永兴河河流潺潺,携着一千多年的建镇史,从小镇中间穿过,承载了村民们祖祖辈辈的记忆。很早以前,河上集镇就店肆林立,有米铺、布店、酱园等等。竹排进里河,有两个装卸货物的埠头。独特的河道条件,使得来往运输山货的船只,经过河上时不得不慢下速度,悠悠地从小镇穿过,感受河道两畔的喧闹。

河上的名字就是从“和尚店”演化而来的,这里街市的繁华也是唐代开始计时的。河上老街卧伏于萧山南部山地丘陵中,永兴河在其脚下溯源而上。经过千年的时间催化,如今的老街 街市纵横交错,旧貌尚存。小青瓦、木梁雕花、勾檐斗角,顺着月亮门走进去,是一条普通而略显狭窄的街道。青石板路斗折蛇行,逶逶迤迤,两旁古早的店面依旧用着那已不多见的排门,这些店面屋舍虽然很古旧,斑驳的门楣上依然清晰可见当年的招牌字号,倔强地显示它们曾经的轩昂和繁华。

这些老字号的店铺里,最负盛名的当属徐同泰酱园了。“若问香气何处来,路人遥指徐同泰”“钱塘徐同泰,西湖楼外楼”……徐同泰创立于清朝光绪三年,距今已有140年历史,制酱用的水是河上镇一口很深的百年古井,水质清冽,回味甘甜,为酱油增色不少。制成的徐同泰酱油具有“色泽淡朴、酱香浓郁、味道鲜美”三大特点,有“酱韵飘香 百年百里”之说。1914年,早已名声在外的徐同泰,用500石上好大米,换取了“两浙盐运使司”颁发的编号为196号的“官酱园”牌匾,这一牌匾保存至今,成为保存下来的为数不多的历史见证。

除了老底子留下的这些味道,河上老街上开的最多的便是纸行。从清末民初到共和国早期的五、六十年代,土纸一直是河上店最大宗的手工艺土特产,最多时周边造纸槽户就达千家。

河上镇属典型的江南丘陵地貌,镇内山峦叠翠,风景秀丽,分布在群山谷地的村落成辐射状,一个个似世外桃源般幽静淡雅。群山环抱给这座小镇披上了安逸的色彩,也带来了丰富的资源。河上曾经是诸、富、萧三地土纸集散地,山民们上山砍伐青竹,槽户们做京放、元书、四六屏纸,这在中国的纸文化发展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土纸,给小镇带来了书香气;诗人,牵动着这座小镇的文脉。河上人杰地灵出名人,素有“文化之邦”的美誉。

越中山水绝纖尘,溪口风光步步新。

若得会稽藏拙去,白云深处亦行春。

范仲淹曾到过河上的广惠寺,在这里可以坐拥绿水青山,移步即景,他感叹于眼前明媚的山水风光,写下了这首广为流传的诗篇。一方面见证了河上历史之悠久,风光之秀美;另一方面为这座小镇“吆喝”,吸引了一代又一代文人墨客来这里赏景抒情。

在河上大桥村,有一素朴的四合院,外墙上题有遒劲的“老当益壮”四个大字,这是毛泽东在瞿缦云60岁那年亲笔所题。

瞿缦云的一生,离不开“医者仁心”这四个字。凭着优异的成绩,他考入梅藤根创办的广济医学专门学校。只是,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瞿缦云还未及正式毕业,就投身于革命。他与同学一起,冲破学校的阻拦,救治伤员,后到上海参加了中国红十字会,先后分派到汉口、南京等战地救治伤员。

1937年3月,日军大举侵华在即,瞿缦云奉命到了陕甘宁边区的延安。抗战全面爆发后,大批青年投奔延安,他的工作量也骤然增加。而此时,他患上了严重的风湿病,但他依旧坚持在工作岗位上,无条件地服从组织上的频繁调动,尽自己所能精心救治伤病员。在当时,不少病伤员都说他“越老越精神”。正是这份对于生命的敬畏和负责,1942年,在瞿缦云六十寿辰时,毛泽东为他亲笔题词。1962年,瞿缦云与世长辞,享年80岁。

距瞿缦云故居不远便是东山村,这是一个宁静、质朴、美丽而又充满特色的小山村,2016年被住建部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蓝天白云、竹林溪流、田庐鸡舍,这里有古风古韵的老宅群,这里是河上人寄托乡愁的地方。

在河上,有着千年以上历史的,除了商业的繁荣、文化的昌盛、民风的淳朴,还有一项国家级“非遗”——河上龙灯胜会。“又有龙灯又有会,还有马灯来凑对”,在杭州市萧山河上镇一带,一直流传着这古老的谚语。

河上板龙始于南宋年间,传说唐太宗李世民向一条“泾河老龙”祈雨,老龙悲悯人间,降了水,却触犯了天条。老龙做了好事却没好报,被天庭斩成数段。百姓感激缅怀老龙,家家户户用板凳扎灯,祭起板凳龙。这一习俗延续至南宋,随着迁都,板凳龙舞到了河上。板龙问世后,年年春节都会舞起来,形成了气势宏大的龙灯胜会。

河上,总能让人找到诗和远方。当城市的轨迹走向河上,杭州中环、杭州时代高架等城市基建为河上带来了全新的发展视野,它又从“西湖正南30公里”的地理IP中找到了新时代的诗与远方。河上,不再是偏安一隅的萧山南部山区小镇,而是逆袭转身,站在了新时代的聚光灯下。这座古韵流存的千年小镇,揭开了新的发展篇章。

本站编辑:缪承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