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湾网 > 学习论坛 > 正文

党湾镇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更新时间:2021-01-27 09:33:11    内容来源:   

党湾镇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的牢固基础和农业的积累与支持,就不可能有国家的自立和工业的发展;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农业丰,则基础牢;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昌。只有亿万农民全员加入现代化进程,才能盘活国民经济全局,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广大农村的落后面貌明显改变,才能实现更大范围、更高水平的小康。为此,中央审时度势,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为今后我国农村勾画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蓝图。新农村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长期实践和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要全面理解其丰富内涵,防止片面性。党湾镇镇村干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排除“边等边看”的畏难情绪,跳出党湾看党湾,动员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整合农村工作的资源和力量,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

  一、党湾镇新农村建设主要做法及成效

  党湾镇地处萧山区东部、钱塘江南岸、美丽富饶的萧绍平原中部,是萧山东部一个农村乡镇,全镇辖17个村,1个社区,地域面积32.73平方公里,人口4.4万。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紧紧抓住中央和省、市有关政策机遇,坚持经济发展促新农村建设这条主线,以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为支撑,以文明生态村镇创建为抓手,以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为保障,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坚持政策惠民,产业富民,基础先行,民主管理。通过多管齐下,不断创新思路和方法,近几年来先后被评为中国建筑名镇、浙江省标志性教育强镇、杭州市小康乡镇、杭州市新农村建设示范乡镇、杭州市卫生镇、萧山区文明镇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1、从提升发展优势工业、培植主导特色农业入手,强化新农村建设的经济支撑。

  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生产发展和农民增收是根本,是关键。近年来,党湾镇始终坚持把发展农村生产力放在第一位,把发展农业作为稳民心、安天下的政治任务,着力夯实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党湾坚持“工业兴镇,产业带动”的方针,力促工业企业成长。积极引导企业做好科技创新、转型升级文章,鼓励企业不断提升资质,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理念,积极做好协调服务工作,加大力度推进项目建设;全力开展招商引资,缓解要素制约,实施节能降耗。通过提升传统纺织印染、服装绣花,引进五金机械,培育高新产业,做强建筑桥梁,党湾的工业实力得到了不断提升,目前已有近20家产值超亿元企业,2家全国民企500强,2009年完成企业总产值119.43亿元,完成规模工业销售产值62.40亿元,完成利润总额3.28亿元,经济总量得到新增长。深入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通过引导扶持,形成了蔬菜、畜牧、水产、花卉苗木等四大农业主导产业。集聚财力改善生产条件,投资4000万元,全面完成35000亩标准农田建设。全面落实支农惠农各项政策措施,累计发放粮食直补资金近1000万元,受益农民1万余户。农业生产条件不断巩固,农民种粮和发展现代效益农业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一村一品”特色农业已见雏形。加大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引进、推广力度,农业发展内在质量有了较大提高。新型农业机械得到不断推广应用,农业机械化作业率达到90%以上;有12只农产品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9只农产品通过国家农业部无公害产品认证,建有省级无公害基地8个,积极推行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推广设施农业、鱼虾鳖等混养高效种养模式面积近1万亩。大力发展畜禽养殖和强化污染治理,已建成高标准畜牧园区4个,规模养殖大户近20户,畜牧业产值在大农业中的比重达到27.3%,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2009年,全镇农业产值达到4.51亿元、粮食总产量达到21800吨、水产品总产量突破6000吨,肉类总产10000吨,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7282元,各项指标均达到较好水平。

  2、从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改善农民生活环境入手,强化新农村建设的环境支撑。

  加强新农村建设,必须从基础建设入手,不断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力度,为新农村的长足发展提供前提保障。近年来,党湾镇坚持科学制定镇村发展规划,按照接轨大江东新城的思路,城镇总体规划(详规)修编意见征求和方案评审基本完成,并把文明生态村创建纳入新农村建设总体发展布局全力予以推进。以道路硬化、环境净化和村庄绿化为切入点,科学制定规划,分类指导实施,大力加强农村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扎实开展联村联网公路建设,累计完成联村联网公路建设里程34公里,努力抓好河道整治工程和桥梁改造建设,自2003年区政府实施“二标准一改造”以来,已完成河道整治20余公里,完成桥梁改造维修34座。污水管网工程大力推进,污水中心泵房和文化路、镇中路沿线管网埋设全部完工。积极做好各项协调工作,扎实推进天然气管网埋设工程。深入实施“最清洁城乡”工程,全镇卫生面貌得到进一步改善。全面开展“最清洁村庄”评比活动,已有15个村实施“一户一桶”保洁机制。完成镇垃圾中转站二期扩建工程,垃圾中转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年清运垃圾能力达10000余吨。生态创建成效明显,党湾镇创建为省级生态镇,梅东村、新梅村、曙光村创建为市级生态村,幸福村、大西村、裕民村、新前村等创建为区级生态村。村容村貌进一步洁净,农民生活环境明显改观。

  3、从开展弱势群体救助、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入手,强化新农村建设的社会支撑。

  加强新农村建设,发展社会事业是重要载体。党湾镇抓住区域经济发展的有利时机,将统筹城乡、和谐发展作为工作的重要指南,抓住群众关心、基层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统筹财力,倾斜支持发展农村各项社会事业。累计投资1亿多元,新建镇初中和改扩建小学,形成了一所初中两所小学的教育基本格局,办学条件达到全区一流水平;全面实施教育达标升级,顺利通过省标志性教育强镇验收。成功完成省、市体育强镇创建工作,有力促进了农村体育事业发展。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围绕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累计投资近1000万元,完成了传关医院迁建,4个规范化社区卫生服务站投入运行;全面推行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参合率达到98.5%以上;高度关注弱势群体,深入开展就业帮扶工作;积极推行农村居民养老保险,仅2009年镇财政补助达543万元。扎实推进低收入农户结对帮扶工作,全面开展“一户一策一干部”扶贫帮困活动;成立了镇慈善分会,筹集留本冠名慈善基金3640万元,共募集善款468万元。积极开展低保户、困难户和残疾人家庭的救济工作,2009年对402户低保户发放低保金184万元,发放各类补助金、救济金达400余万元。大力支持“家电下乡”和“汽车、摩托车下乡”活动。自2007年区委区政府开展“千企结百村,共建新农村”活动以来,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已累计到位结对资金1972万余元,共帮助村级修建道路36公里,修建桥梁2座,安装路灯648盏,砌石护岸8000余米等;帮助村新建公园8个,老年活动室10个,篮球场、健身苑、文化设施等20多处。农民保障也得到了加强,如三元控股集团已连续三年对全镇65-69周岁老年人每人每月发放60元生活补贴,百荣投资控股集团继续对梅东村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每人每月发放100元补助。

  4、从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培养新型农民入手,强化新农村建设的人力支撑。

  建设新农村,提高农民素质是根本,必须始终把发展生产与精神文明建设有机衔接,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几年来,党湾镇以建设和谐社会为目标,以创建文明城镇为主线,以提高全社会文明素质为总揽,深入开展了勤诚文化四进、星级文明家庭、广场文艺演出、科技下乡等系列活动,成功举办了首届建筑文化节活动,品牌文化建设深入推进;通过勤诚文化“四进”活动,使“勤劳俭朴、诚信开放”的党湾精神得到进一步继承和弘扬;广泛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全社会现代文明素质明显提高;文化市场管理不断加强,“黑网吧”整治工作有效推进;成立镇图书支馆,建立10个村级图书分馆,有效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着眼于提高农民就业机会和创业本领,不断加大农民专业化教育培训力度,建立了以镇成校为核心的再就业培训基地,加强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联系与合作,针对本镇纺织、印染、机械、五金等工业经济和三产服务业发展的用工需求,通过开展技能培训和推荐就业岗位等方式,重点培育社会上需求量大的制造业技术工人和专业服务人才,大批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实现转移。按照发展现代农业和特色产业的需要,广泛开展针对农民的各类专业技术培训,目前全镇有农业专业种养殖大户170余个、专业合作组织8个、农业龙头企业经营者19人,为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力支撑。

  5、从加强基层民主管理,推进农村体制机制改革入手,强化新农村建设的管理支撑。

  民主管理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中,既要维护和保障好农民群众的民主权利,又要引导村民遵守民主议事规则,形成有效的议事决策机制。近年来,镇通过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各项制度,不断推进民主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建设,让农民群众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按照管理要求,基层各村不断提高村务公开质量和水平,做到了财务收支账目必须逐个、逐笔公开,重大经济活动随时公开;村内重大事项和农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随时公开,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在公开形式上,除了利用现有的固定公开栏进行公开外,并采取明白卡、有线广播等多种形式有效保证了村务活动的严肃性和规范性。建立健全村民“一事一议”制度,坚持村发生的收支票据必须经理财小组审核盖章后方可入帐并进行公开的制度,保证了农民群众对村重大活动的知情权和对财务的监督权。凡村内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事项,都以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的形式进行决议,项目实施过程认真接受村民监督。全面推进以农村财务制度改革为主的各项改革。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和政策支持,减轻农民负担;扎实推进村级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目前已完成了14个村的股份制改革,成立了股份经济联合社;对村级公益事业建设资金开展“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试点及推广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在财务管理上建章立制并开展评星晋级活动,各村资金管理日趋规范,村级债务得到有效化解,财务状况实现了明显好转。

  二、几点体会

  近几年来,全镇上下扎实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仅极大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的较快发展,也进一步深化了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内涵的理解和把握,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1、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以工促农,用抓工业的思路抓农业,促进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在工业经济不断发展壮大的背景下,必须坚持以工促农,用工业化的理念抓农业,是全面繁荣农村经济的必然要求,是加快农村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培育特色产业为关键,加大农业项目招商力度,积极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不仅能够拉长农业产业链条,提高农业产出效益,而且是工业反哺农业,实现以工促农的有效形式。近年来,党湾镇深入掌握农业资源优势,围绕土地保护利用、土地资源整理、科技成果转化、优势产品加工等方面,通过运作工业项目的方式组织农业项目招商引资,进一步强化“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业、发展龙头企业就是富裕农民”的观念,大力发展农业龙头企业。目前全镇已建成一定规模的农业企业20多家,解决了部分农村闲散劳动力的就业。

  2、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实现以城带乡、城乡互动的良性循环。

  统筹城乡发展是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新形势下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之策,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保障。统筹城乡区域发展,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在指导思想、发展战略、政策取向、资源配置和规划布局等各个方面,统筹城乡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构建平等和谐、良性循环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共同繁荣。近年来,党湾镇着眼接轨大江东,下大力量推进城镇开发建设,完成了多项城建基础性工程。在加快城镇设施建设和公用事业发展的同时,以文明生态村镇创建为抓手,加快农村水、电、路、通讯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极大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全镇共创建市级文明生态村10余个。积极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万爵休闲葡萄园已初步建成,新梅休闲观光园正在抓紧实施中。大力推进农贸市场、宾馆饭店、百货商场等设施建设,加快发展城镇服务业,同步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引导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

  3、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政府统筹,加大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力度,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各级财政应按照公共财政要求,努力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快建立有利于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稳定增长的财政投入机制,努力实现财政支农“三个高于”(即确保每年的财政支农资金增量高于上年,预算内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比重高于上年,财政支农资金投入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的目标。近年来,各级财政支出逐渐向农村倾斜,有效保障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资金的需求,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长足发展。切实加强上级财政支农资金的监管,规范运作程序,确保专款专用,如近年来争取上级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资金近4000万元,累计实施农业综合开发、整理土地3.5万亩,极大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积极协调以农行、农发行、农村信用社为主的金融资金向“三农”倾斜,鼓励和引导各类社会工商资本投向农业和农村,参与新农村建设,为农民增收致富提供了资金支持。

  4、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农民意愿,充分发挥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新农村是农民自己的家园,群众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参与者和直接受益者,农民最盼什么、最需要什么,新农村怎么建、生产如何发展,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方面需做哪些事情,农民最有发言权。要坚持以民为本,尊重农民意愿,充分保障农民的民主权利,切实维护农民的正当利益。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要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统筹考虑各村的经济基础、发展优势等因素,分批次、有重点地展开工作,使优势村率先发展,并带动落后村加快发展,形成了以点带面、渐次推进的良好态势。同时,在建设新农村的实践中,政府部门应坚持执政为民,切实转变职能,以维护农民利益,增进农民福祉为出发点,把工作重点放在扶持、引导和提供服务上,着力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最基本、最迫切、惠及面最广的实际问题,使农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提高,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推动新农村建设取得成效。

  党湾镇农业办公室



作者:马艳敏  编辑:楼晶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