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萧山网首页 > 城厢网 > 人文城厢 > 新闻 > 正文内容

千年古韵 通济天下

时间:2024-04-01 12:37:59   来源:萧山八千年   

萧山,因运河而生息,因运河而繁荣,因运河而文明。

2020年,千年古刹——江寺以浙东运河萧山展示馆的崭新面貌亮相运河之畔,成为萧山历史文化的生动注脚。由此,千百年来的风华韵味,重新焕发蓬勃生命力。

浙东运河萧山展示馆

步入江寺,仿佛穿越时空。黄墙黛瓦,飞檐翘角,每一处都透着岁月的痕迹。寺内,运河展示馆面积约800平方米,以现有殿堂、厢房作为展陈空间,分为历史、人文与诗路三大篇章,通过文字、图片、影像、实物以及互动体验等多种形式,全面展示了萧山厚重的运河历史和丰富的运河人文。

历史厅——浙东首邑 运河华章

历史厅位于天王殿,它以“浙东首邑 运河华章”为主题,讲述了浙东运河的开凿历史与发展历程,展示了运河沿岸的水乡风物和民俗风情。据了解,浙东运河的开凿与繁盛,使成为江河海三水之枢纽的萧山,农业增产、人口增多、经济发展、城市日趋繁华,逐步发展成为“川泽沃,有海陆之饶珍异所聚,故商贾并辏”的锦绣之地。而在这20余公里长的运河边,闸坝、纤道、驿站、老街、古桥、寺庙,就像一颗颗大小不等、光彩夺目的珍珠,赋予运河以时代内涵与张力。苍老的石桥、肃穆的庙宇、繁华的街市……漫步展厅,古运河之上商船来往、运输繁忙的景象跃然眼前。

当然,作为古时重要的黄金水道,浙东运河不仅是通江达海、沟通中外的“商道”,还是帝王巡游江南的“官道”,人们求学赶考、打工经商、出仕幕佐、走亲访友、烧香拜佛等日常出行的“民生之河”。曾经,无数名人雅士巡游运河、流连萧山,运河两岸更是汇集了众多文运昌盛、人才辈出的名门望族。他们世代居住在运河边,在运河的滋养下,创造家族的辉煌历史,传承萧山的历史文脉,为萧山留下了光耀千古的华章。

人文厅——望族流芳

《康熙南巡图》第九卷

穿过历史厅,正对的便是人文厅。进入室内,一幅长达40多米的画卷徐徐展开,这是有萧山版《清明上河图》之称的《康熙南巡图》第九卷。画面中,江岸垂柳吐绿,江水浩荡,风平浪静。康熙乘坐的御舟在众多大小船只的簇拥下,驶抵钱塘江南岸。此次康熙南巡的目的之一是视察黄淮水患治理工程,而大禹陵是康熙南巡的终点。画卷展示了康熙帝沿着浙东运河一路南巡经过萧山的盛况,也反映了浙东运河沿途的风貌。

视线往下,孙中山、鲁迅、秋瑾等无数名士巡游萧山的故事,庙西王氏,西河单氏,东门、西门汤氏,堰下任氏,匠门蔡氏等运河边萧山十大代表性家族的过往,一一映入眼帘,似能触摸感知萧山文脉的赓续与传承,让人不禁联想起“勇立潮头、奔竞不息”的萧山精神。

游历浙东的唐代诗人

在江寺东厢房展示的,则是以浙东唐诗之路为主题的诗路单元。这里介绍了曾经游历浙东运河的唐代诗人,展示了千百年来有关萧山的诗词,同时设置了“读诗亭”和“重走诗路”等互动空间。

萧山,浙东首邑,於越名邦,挹江海之洄,集湖山之胜概,不仅是浙东唐诗之路、大运河诗路、钱塘江诗路三大诗路的交汇节点,更是浙东唐诗之路的重要起点。

“千岩竞秀,万壑争流,青山绿水,倒映成趣,舟行画图,人在镜中”,这是浙东运河两岸旖旎风光的写照。唐代诗人慕名而来,驶经运河,至古越,溯剡溪,至新昌,登天台,一路上饮酒赋诗,留下了脍炙人口的佳丽诗篇。而这些名篇佳作汇成诗路璀璨千年的文化遗韵,也为浙东运河增添了浓重的人文色彩。

运河汤汤,文脉悠悠。于萧山而言,浙东运河是沟通东西南北的水上动脉,是连接江河湖海的黄金水道,亦是穿越千年的文化长廊,萧山重要的历史见证。值得一提的是,寺内还设置了文创区,各类与萧山非遗项目相关的文创产品在这里“上线”,已成为展示萧山非遗文化、文化创意产品的一个重要窗口。

江寺公园

千年古韵,通济天下。走出江寺,历史的回音仍在耳畔。如今,尽管河上的橹声桨影,点点白帆,渐渐离去,但浙东运河的山水风光依旧,它深厚的文化魅力,固有的水运潜力,早已深入历史发展基因,构成了萧山城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本站编辑:顾晨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