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萧山网首页 > 城厢网 > 新闻速递 > 正文内容

以高质量发展撬动城市原点复兴 萧山城厢探索“产城人文”深度融合

时间:2024-03-28 16:59:32   来源:潮新闻   

编者按:

随着城市化推进,不少城市的老旧城区在迎来自己的后城市化时代——老龄化、基础设施陈旧、空间资源不足、产业引育受制约等问题突出。

但是,城市发展的逻辑,并不是绝对的,会依靠一定条件发生变化。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大背景下,作为萧山城市文化的发祥地,城厢因势谋变,决心再造发展新优势。

老城区到底会如何变?《后城市化时代——看城市“厢对论”》专栏,试以城厢为截面,观察老城区的重焕活力之路。 

萧山最老的城区还有机会吗?

这些年,随着G20杭州峰会、杭州亚运会的举办,萧山城市重心一路向北,重塑城市天际线。与之相伴随的,是产业平台、人才资源、消费业态一同北移。

北望城市繁华,传统的老城区显得落寞黯然。

日前,萧山区委主要负责人赴城厢街道调研时强调,城厢要锚定萧山“后亚运、大都市、现代化”的全新坐标,发挥比较优势,补齐弱项短板,全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要谋准定位,全面发挥老城区厚重历史文化资源和区位优势,全力做好盘活存量文章,持续提升城市功能、彰显城市温度,推动城市有机更新,进一步激发老城发展的内在动力。要加快推动城厢发展由外延扩张式向内涵提升式转变,实现“产、城、人、文”等要素的深度互通互融、相互赋能,真正变“点上盆景”为“面上风景”。

复兴城市原点,破题老城“抛弃论”,城厢如何从萧山出发,为全省乃至全国探索新路?

答题

新城的崛起,是否意味着老城区将被抛弃?

这个问题在国内外普遍存在。回顾世界城市发展史,科技革命的每一次跃迁,都会让城市形态与经济形态发生深刻变革,抓住风口崛起的新城会对老城区形成降维打击,从而让较早进入城市化的城区一步步变为以居住功能为主的区域。

跳出老城造新城,特大城市、超大城市尤甚。

北京是如此。疏解非首都功能,北京在通州再造城市副中心。

上海也是如此。2021年,上海提出打造“五大新城”,要从中心城市极化发展到都市圈抱团发展中,开辟出上海的未来。

当城市人口不断膨胀,产业功能不断增加,城市发展的重心持续外拓,老城区似乎无法回避衰落的命运。

“老城区的确存在着空间紧张、业态老旧、配套欠佳等问题,但对于老城区发展仍需辩证看待。”作为萧山最老的城区,城厢街道无疑是解剖老城区发展的“一只麻雀”,在城厢街道党工委主要负责人看来,挑战与机遇同时存在于老城区中,如果能做好“产、城、人、文”深度融合的文章,老城区的时代风口,依旧存在。

如何破题?城厢的先手棋,是要素重组。

让产城融合。从工业化带动城市化,到城市化拉动工业化,萧山在产城融合中探索新型工业化之路。纵观萧山经济版图,向北,有钱江世纪城、萧山经开区双平台、双引擎;向东,浙江绿色智造产业新城的旗帜,飘扬在萧山工业化的新天地;向南,膜材料小镇为杭州新材料产业发展支撑起一个高点。而随着中国视谷、萧滨一体化战略的推进,让以城厢为代表的传统城区跃入省市战略能级发展的上升力中,有潜力代表萧山扬起新质生产力的风帆。

以人文出圈。有人说,老城区是城市的母体,孕育着城市化进程的初心。城厢同样如此,作为萧山城市的原点所在,大樟树、西河路、永兴公园、大操场……一个个地标,承载着萧山人心中的美好记忆。如今,城厢创新打造西湘里、紫橙国际等新经济业态、产业业态的地标建筑,为老城记忆再添新质的同时,也焕新人文经济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

凡此种种,皆印证着一句话——“老城不是包袱”。不久前,萧山区委主要负责人专程前往城厢街道调研,走园区、访企业,与城厢干部群众一起谈困难、谋发展。在实地考察与听取汇报以后,萧山区委主要负责人就旗帜鲜明地指出,城厢要锚定萧山“后亚运、大都市、现代化”的全新坐标,发挥比较优势,补齐弱项短板,全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现“产、城、人、文”等要素的深度互通互融、相互赋能,真正变“点上盆景”为“面上风景”。

而萧山对老城区的坚定看好、逆势加码,无疑为老城区发展树起了风向标。

破局

城市间的竞合博弈,归根结底还在于经济形态、产业形态。

这一点,无论是老城区,亦或是新城区,都不例外。

在城厢街道党工委主要负责人看来,要抢抓时代风口,凝聚起发展的强劲动力,不仅要依靠要素重组盘活存量空间,更要以产业转型集聚资源红利。

对基础设施陈旧、产业持续外迁的老城区而言,转型二字谈何容易?

城厢街道做的,是抢抓外部机遇,激发内生动力。

向外,萧滨一体化,让城厢再次站上风口。“城厢街道是萧滨一体化的一处落脚点。”城厢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以萧滨一体化、中国视谷两大战略为牵引,城厢迈上了产业转型发展之路。

眼下,以风情大道为主轴,紫橙国际、蓝橙国际、汇智科创园、湖头陈工业园分布两侧,承接来自高新区(滨江)与中国视谷的新兴技术产业落地,统筹云、网、端三大新基础设施,构建数字经济产业闭环,城厢要打造“新制造中心”创新基地。

紫橙国际是城厢转型最好的例证。自2019年开园以来,紫橙国际已入驻企业100余家,累计缴税约6亿元,创造产值约120亿元。

向内,依靠人文山水本底,城厢还在后亚运时代创造新的风口。与萧山其他镇街相比,人文山水是城厢的本底优势。如何依靠人文经济,推动城市原点的复兴与出圈?在城厢,一条文创产业带,正串珠成链,让老城再度成为热门打卡点。

“沿西山山麓,我们正在积极布局文创产业。”城厢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坐落在城厢的西山又名萧然山,历史悠久,文脉绵长。明嘉靖《萧山县志》就曾记载:“萧山,邑以是名。又云萧然山。……云句践与夫差战,败,以余兵栖此,四顾萧然,故名。”西山,正是萧山这一地名的来源。

面对“后亚运、大都市、现代化”的格局,城厢还在人文经济这盘棋上不断落子。

赛时看赛事,赛后看城市。站在后亚运时代这一文旅发展全新起点上,城厢借势湘湖品牌影响力,深挖西山历史文化资源。今年以来,围绕西湘里文创园、“西山1977”坡地运动艺术街区,城厢街道重点培育文化创意、特色体育等产业,打造新潮、年轻、独具特色的新业态文创园区,不断刷新萧山文创产业地标。

跳出城厢看城厢,萧滨一体化战略与人文经济的两条“黄金线”,牵引着城厢能级再度攀登。

今天的萧山,已然形成“一心两翼”的发展格局。而纵观萧山全域经济版图,无论是新业态、新产业,还是新模式,都亟需传统中心城区,支撑起萧山经济版图核心地带上“缺失的一极”。两条“黄金线”牵引下,城厢街道随能级提升再次站出来,以中心城区之担当,拓展萧山经济的纵深。

探路

继省市区“新春第一会”召开以后,城厢街道召开新年首个大会,提出要“踔厉奋进‘三大攻坚’,砥砺复兴城市原点”。在“后亚运、大都市、现代化”的全新坐标上,城厢要突破阻碍,复兴城市原点,打造“产城人文”深度融合的高品质高能级中心城区。城厢的先行之举,无疑是为老城区的复兴探路。

历史上的城厢,领风气之先,是常态。

从唐仪凤二年(公元677年)至上世纪末,城厢街道一直是县治所在地。其商业、文化、经济与社会发展,始终走在前列,是萧山乃至杭州的一处文脉兴盛之地。

特别是在杭州与萧山的城市化进程中,城厢街道以城市化先行者、源起地的姿态,为萧山拉开城市格局、提升城市能级闯出一条新路。时至今日,沿人民路、市心路,还可以看到街边的金融机构、医院、学校、体育馆,这里依旧是萧山绕不开的区域。纵然老城已老,但始终不改其城市中心之面貌。

如今的城厢,照样要领城市更新、产业转型风气之先。

“如果没有空间,任何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要想落地,都是不可能的。”谈起城市更新、产业转型与经济发展,城厢街道相关负责人首先就提了这样一个先决条件,这同样适用于其他老城区。

空间紧张的老城区,如何盘活存量?城厢街道打出自主更新、联合更新以及合作开发三种模式“组合拳”。对于有意愿、有实力的企业,街道鼓励其开展自主更新,比如国丰科技园项目,由企业投资5.3亿元进行改造,改造后建筑面积由1.4万平方米增至8万平方米;同时,城厢街道还统筹国企、民企、村留地等资源,腾笼换鸟、以旧换新,招引更多新企业、新项目入驻,助推经济发展。

产业转型更需要业态转型。城厢街道沿西山山麓布局文化创意产业带,沿风情科创走廊布局科技创新产业带,以规模效应带动新型产业蓬勃起势。在人文经济与新质生产力成为经济发展重要动力的当下,城厢的产业布局对于老城区而言,尤其具有借鉴意义。

而任何产业转型,都离不开优质的创新创业生态。多年来深耕服务业发展的城厢,尤为明白这一点,锚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要求,城厢街道统筹辖区内81家规上服务业企业,成立了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联盟,以服务业的提能升级,撬动创新创业生态持续优化。

正如萧山区委主要负责人所期待的那样,实现“产、城、人、文”等要素的深度互通互融、相互赋能,城厢将以更多有城厢辨识度的工作成果,为萧山奋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区(县)域范例作出新城厢贡献。

本站编辑:顾晨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