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网
微信

第一艘国产航母山东舰舰长来奕军是我们杭州人

2019年12月19日 9:21来源:都市快报

  第一艘国产航母山东舰舰长来奕军是我们杭州人!

    “来”这个萧山、滨江的大姓,从哪里来?

  12月17日下午,我国第一艘国产航空母舰山东舰在海南三亚某军港交付海军。

  让很多杭州人自豪的是,首任国产航母舰长来奕军,是我们杭州人!

第一艘国产航母山东舰舰长来奕军是我们杭州人

  来奕军(左)

  回顾:首艘国产航母山东舰入列!舰长来奕军是萧山人

  来奕军的父亲来壮熙说,来奕军出生在滨江长河,在长河天官社区居住了8年,后来搬到了萧山。

  滨江长河街道的天官第,来奕军家的老房子经修缮后,现在依然完好保留着,他的小伯一家,现在还住在那里。

  昨天上午,我们去了趟来奕军在长河的老家——天官第1号。

  这是一幢从清代留存至今的民居建筑,一个木构院落式住宅。大门是一扇掉了漆的红色木门,上面安着一把老式的锁。

  推门进院,有一个天井,左边的房子,刷上了白色,现在是来奕军小伯一家住的。右前边的一间房子,门牌上写着“天官第1-3号”,那是小时候来奕军一家住的。

第一艘国产航母山东舰舰长来奕军是我们杭州人

  来奕军老家的天井。林建安 摄

  一幢两层楼的房子,一楼是客厅,顺着边上木头的梯子走上二楼,就到了卧室。现在已经空着了。

  来奕军的小伯说,来奕军小时候喜欢音乐,也爱踢足球,羽毛球打得也很好,“他爱看书,也很会玩,夏天跟着我抓蛐蛐,黏知了、捉蜻蜓。”

  老街里的新当弄,是来奕军小时候最常去玩的地方,吃过晚饭后,他经常会和小伙伴到那里玩,打个小弹珠什么的。

  对于这位出生在杭州、成长在杭州的“首任国产航母舰长”,杭州人充满了自豪。与此同时,也对“来”这个姓氏,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滨江长河是杭州来氏家族的发祥地,自南宋至民国八百余年间,来氏甲第绵延,簪缨不绝,致仕为官者甚多,他们在槐河两岸、泽街两旁,建幽斋,营府邸……一直到现在,滨江长河也是杭州“来”姓最多的地方。

  据统计,目前,杭州一共有25273位姓“来”的人,其中萧山有6001人,滨江有13823人,最大的101岁,最小的1岁。

  昨天,不少网友留言都提到了长河来氏——

  @TANG:来氏不仅出文官、做宰辅、上朝堂。还有抗倭英雄来端蒙等英雄义士,武状元、武举人一大批。来氏刚柔并济,出一个来奕军绝非偶然。

  @春暖花开:来氏家族自古以来文武并济,作为一个长河街道来氏家族一员而深感自豪。

  @华盛轮胎专业:是浙江滨江区长河人:为长河头这个福地争光赞一个 (我是长河头人)。

  @彩虹居:为我们滨江长河宁赞一个 我们来氏家族的骄傲呀!

  @来刚:来氏一门多豪杰!为本家点赞!

  @wwq:为祖国喝彩,为海军喝彩,为来氏喝彩。

  作为一个并不太常见的姓氏,来氏,昨天狠狠地骄傲了一把。

  那么,“来”,这个萧山、滨江的大姓从哪里来的?在历史长河中,他们有过怎样的故事?

    杭州一共有25273位姓来的人 萧山6001人,滨江13823人

    “来氏”在杭州 是不折不扣的学霸家族

  钱塘江南岸的长河街道,隔江与杭州老城区相望。

  1995年前,长河隶属于萧山,1996年,滨江区成立后,长河镇被划到了滨江。2003年,长河镇撤销,建立了长河街道。

  来氏,是萧山、滨江地区的一个大姓,来奕军的家乡,滨江长河,就是因为“来氏”家族发展起来的。据说,长河每三到五个人里,就有一个姓“来”的。

  辛弃疾的好朋友来廷绍

  被称为萧山来氏的始祖

  昨天,我们采访了《萧山来氏家谱》修编的发起人来银水,他给我们讲了讲杭州来氏的“来龙去脉”。

  来姓,源于子姓,最早多生活在河南荥阳一带。后来是怎么来到钱塘江南岸的滨江长河的?

  来银水说,要说长河来氏家族的起源,就得认识一下“来廷绍”了。

  来廷绍字继先,号平山,原籍在河南鄢陵,1150年出生于江西袁州。

  青年时的来廷绍,不仅爱读书,也很喜欢旅游。1195年,认识了辛弃疾,两人成了好朋友。

  1202年,来廷绍52岁,朝廷派他去绍兴当知府,他带着一家人南迁。那时,他的好朋友辛弃疾已经做了浙东的安抚使,听到来廷绍要来绍兴,非常高兴,说了句:“来君来,事济矣。”

  这里的“来君”,说的就是(来廷绍)了。

  可惜的是,还没到绍兴,来廷绍就在当时的萧山病倒了。

  1202年12月15日,来廷绍在萧山祗园寺病逝,享年52岁。

  辛弃疾听到他病逝的消息,扼腕叹息:“呜呼,岂天下之不欲平治天下也哉。”来廷绍病逝后,葬在了湘湖的方家坞。

  他的长子来这里为他守墓。后来,来氏一支,就在长河定居了。原来荒芜的长河一带,也因为来氏一族,逐渐兴盛起来。

  来廷绍也一直被称为萧山来氏的始祖。

  一门24进士

  妥妥的学霸家族

  来氏出了不少名人。

  来楚生,被称为是诗、书、画、印四绝的著名艺术家,是萧山来氏二房24世裔孙。1925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回杭州后,就和潘天寿等人一起从事美术创作活动,后来加入了西泠印社。

  据说,明、清及民国初期,来氏一族前后出仕387人,官至礼部尚书、内阁大学士、太常寺少卿、布政使等。

  据《萧山来氏家谱》记载,南宋嘉泰二年至清光绪三十年的700年间,长河来氏受皇上封诰101道,有进士21人,武进士3人,举人39人,武举人18人,贡生97人。

  这个家族的人读书到底有多厉害?跟大家介绍三句乡谚,你就知道了。

  “一门24进士”

  据说,自南宋绍熙年间至清末,萧山来氏一门24进士、57位举人,因此被誉为“两浙巨宗”,史称“一门24进士”。

  据《萧山来氏家谱》记载,萧山来氏到第九世的时候分六房,第十世时候,来氏第五房出现了第一个进士。

  来天球,五房十世,是萧山长河来氏第一个进士,也是萧山长河来氏首个三品高官。

  “无来不出榜”

  “槐花黄,举子忙,无来不出榜。”是流传在长河的一段童谣。

  说的是,来氏家族的年轻人,常常会在槐河边的槐树下用功苦读。到了每年的秋天,河边的槐花黄了,各家各户的士子就会到省城去应考。每年考试,来氏家族中举的人,达到了总人数的六分之一,发榜的时候,一定有来氏举子。

  “三石六斗芝麻官”

  说的是来氏从南宋至民国的800年时间里,人文兴盛,门庭显赫。就在这小小的长河里,官员很多,多得像“芝麻”。

  那段时间,享誉“三石六斗芝麻官”的来氏,一共有387位当官的来氏。著名的有:宋龙图阁学士知绍兴府事宣奉大夫来廷绍、元信州路学正来恬斋、福建盐课司提举来斌山等。

  来氏的眉林书屋

  曾和钱塘江北的万松书院齐名

  为什么来氏家族能出这么多学霸?因为他们重视“耕读并举”“兴学育人”,当年,这也成为了萧山、滨江一带的一个风尚。

  1368年到1399年,长河处士来静庵,在槐河边建起了来氏的第一座私塾——龙潭书院。长河来氏历史上第一位进士来天球,就曾在这里上过学。

  1460年,来氏第八世处士来康顺总结了来氏180年的历史经验,创立了社学、义学,开设了320亩“学田”。当时,他还发了一条规定,只要是来姓的子弟,都可以免费入学。

  他也被称为来氏家族的“中兴之祖”,他著作的《四训八戒》,强调“书则必读,田则必耕。维此二者,可以为生。家因可富,身因可荣,绝胜他务。”

  注重农耕、重视教育的治家思想,后来也在来氏历代子孙的推行下,一直实施。也正是因为“耕读并举”的学风,让来氏书香不绝,人才辈出。

  1829年,在礼部尚书、长河籍人汤金钊的支持下,儒林郎授国子监学录来淞亭还在长河的月湾潭创办了“眉林书屋”。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来氏的眉林书屋和钱塘江北的万松书院齐名,有“北有万松书院,南有眉林书屋”之称。

  “眉林书屋”,打破了宗族的观念,提倡“择优入学”,各地不是来姓的学子,也都赶来上学。

  长河的耕读文化,随着2018年夏天“崇实国学馆”的开馆,有了创新性的传承。

  崇实国学馆在槐河西侧,天官社区小桥弄1号,是一个砖木结构的建筑,院落里铺着石板,古色古香。以前,这里是“小桥弄地方银行”,因为建于民国,因此也叫作“民国银行”。

  在以后的日子里,小朋友们可以在这里进行国学、国艺、礼仪、家风等传统文化的学习,开启长河耕读文化寻源之旅。

  来氏家族兴建的九厅十三堂

  滨江计划对它们进行修复

  长河是来氏家族的发祥地,自南宋至民国800余年间,当官的人很多。

  长河之所以叫长河,是因为这里有一条2000多米长的河,叫槐河,北起龙潭头,流经槐街,出财神桥,经过大河沿、月湾潭、汤家桥,再过飞虹桥,注入白马湖。

第一艘国产航母山东舰舰长来奕军是我们杭州人

  槐河。林建安 摄

  明清两朝,从长河来氏家族走出去的当官的,小时候都喝着槐河的水长大,他们在槐树下学习,也在槐河里玩水,抓抓小鱼小虾。

  而等这些人“衣锦还乡”“荣归故里”时,也都会在槐河两岸种上槐树,建起大房子。每到夏末,河边一连串儿的槐花挂满枝丫,白花碧水,衬得树下的河水和河边的房子越发清新好看。

  河两岸的房子,要说最有名的,就是明代的“九厅十三堂”了。

  九厅指的是,阁老厅、腾蛟厅、起凤厅、亚甲厅、石厅、大厅、慎俭厅、陈家厅、花厅。

  十三堂是会宗堂、百顺堂、光裕堂、世馨堂、绪昌堂、肯构堂、南川堂、慎俭堂、务本堂、绍恩堂、中宪堂、咸毕堂、承裕堂。

  “九厅十三堂”依山傍水,宅院相连,青瓦白墙,楼阁回廊,玲珑蜿曲,雕梁画栋,当时可是被称为江南明清建筑的“大观园”。

  九厅十三堂,都是来氏家族建起来的。现在,保留完好的九厅十三堂,已经很少了。不过,滨江方面已经有计划,要对它们进行修复。

  现在,虽然已经难见槐河边的往日繁华,但依然能看到几株有百来年历史的槐树。那条见证来氏荣耀的槐河,也依旧在畅快流淌着,并被纳入了“长河历史文化街区”范围。

  来氏后人来银水

  正在做《萧山来氏家谱》

  “格郎头,夯郎头,萧山长河头。”这则童谣,说出了杭州这个千年古镇的历史渊源。

  家谱,一个家族的历史记载,通过它,我们可以了解当时的历史面貌、时代精神、社会风尚,了解在那个历史背景下人们的生产、生活情况。

  52岁的来银水,是长河街道长一社区人。在他看来,一个家族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形成凝聚力,修谱、建谱,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途径。

作者:记者 林建安 胡信昌 胡鸿  
编辑:程栋

相关新闻

萧山网版权声明

    根据萧山网与萧山日报社和萧山广电局的合作协议,萧山网拥有萧山日报、萧山电视台、萧山人民广播电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的网上独家发布权,版权均属萧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萧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图片新闻

头条推荐

视频推荐

新闻 即时报 专题 视频 教育 房产 理财 家居 健康 汽车 钱塘新区 网络问政 湘湖社区 北干楼宇 钱塘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