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萧山财经网 >  银行 >  行业信息 > 

“每镇有支行、每村有网点、每人有账户” 萧山农商银行:融入百姓生活 为幸福增色

[ 行业信息 ]    
2024
05-27
14:07

走进幼儿园普及人民币等金融知识

在网点设置亲子阅读区,便捷周边社区居民

走进社区,演绎方言反诈小品

开辟绿色通道,提供上门服务

携手红垦社区及社区警务站开展便民服务活动,向老年群体普及金融知识

一家银行,可以开在哪里?在繁华的主干道上、热闹的村口集市、社区门口、科创园区里……萧山农商银行的答案是在百姓有需要的地方。70年前,这家银行还在当时义蓬区永新乡的一间低矮平房里,而今,其网点遍布城乡,构建起“每镇有支行、每村有网点、每人有账户”的普惠金融格局。70年深耕本土,该行以热情的服务、贴心的陪伴,打破空间限制,融入地方百姓的生活里,一路成长为萧山百姓信得过的银行。

寓教于乐推动少有所学

智慧银行初体验、货币知识小课堂、点钞技能学习……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30个孩子走进萧山农商银行益农支行,沉浸式体验了一把成为“小小银行家”的快乐。实践是最好的学习。在工作人员的细心讲解和现场演示中,他们不仅对银行以及金融业有了初步的了解,而且在亲身实践中感受到人民币的重要性,树立了正确的理财观念。这是该行与益农镇联合开展的“弘娃银行家,金融初体验”青少年银行研学活动。政银携手,推开了孩子们金融知识启蒙的大门。

“我们开‘银行’啦,我的‘七彩币’就存在里面,超酷的!”6岁的楠楠高兴地挥舞着属于他的“七彩银行存折”。在幼儿园里开“银行”,这有趣的一幕发生在萧山区瓜沥镇七彩幼儿园。在楠楠所在的幼儿园,孩子们拥有可在园内流通的专属货币——“七彩币”。在园内的“小公民日”,他们支付“七彩币”参与各类体验活动。因为平时没有好好“储蓄”,不少孩子在活动中遇到了“七彩币”不够的问题。于是他们集思广益,提出了创建“小银行”的想法。银行应该开设在哪里?银行的工作人员怎么选择?银行的营业时间如何安排?孩子们针对这些问题开展了热烈讨论,也期待着更专业的答疑和指导。

他们的奇思妙想得到了萧山农商银行瓜沥支行的大力支持。以党建联建为基础,该行与幼儿园联合成立“七彩幼儿园七彩银行”,并在成立仪式上发布了“七彩银行存折”。工作人员走进幼儿园课堂,现场介绍了银行的基本概念及一些通用知识,帮助孩子们完善小小银行日常运营中的各项流程。同时,开设“金融小课堂”,寓教于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普及了识别假币的相关知识。

不止有“请进来”和“走出去”,该行还着力打造“运动邻里”品牌,通过赞助萧山区校园足球超级联赛、与社区和第三方机构合作共同开展“少儿体能挑战赛”等,邀请孩子们去往户外,体验运动的快乐,培养健康的体魄。该行还面向16周岁以下的儿童和青少年群体推出“浙里宝贝·成长金”特色存折,可进行多笔定期存款存取并能个性化记录摘要,在记录孩子成长的同时,也培养他们的理财思维。

与孩子有关的故事总是妙趣横生。还有一群孩子与该行的“红马甲”志愿者们在普惠金融知识宣讲的路上“奇妙邂逅”。近日,该行红山支行联合红山农场团委在红山农场文化活动中心广场设立点位,开展主题为“支付降费,让利于民”和“优化企业开户服务,推动改善营商环境”的宣传活动。活动当天,工作人员身穿红色马甲,在摊位上整齐地摆上各类宣传折页,针对开户、电子支付相关业务中碰到的问题,为过往群众逐一解答。有趣的是,一群小学生志愿者也来到摊位前,拿起宣传折页看了起来,并自发加入他们,一起宣传。这一句句稚嫩的童言童语传遍了活动现场的角角落落,吸引了不少群众。

这样的邂逅不是偶然。该行组建普惠金融志愿服务队,走街串巷、进村入企,普及防范电信诈骗、反洗钱、存款保险、征信等方面的知识。通过深化社银联动,开展各类社区活动,不仅寓教于乐,送金融知识走进千家万户,还提供上门服务,提升居民金融服务获得感。仅2023年,该行就开展了“百场电影进社区”“少儿体能挑战赛”“健康讲座”“反电诈宣传”等各类线上线下社区银行相关活动千余场。

以邻为友助力老有所乐

“一老”连着“夕阳”,“一小”连着“朝阳”……“一老一小”关乎民生、连接民心,牵动万千家庭。如何让居家的老人们在退休以后找到新的寄托,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如何帮助远离家乡跟随子女来到异地养老的“老漂”们融入新的邻里环境?该行围绕“群众所需、我行所能”,发挥点多面广和地缘、亲缘等优势,开展了积极探索。

从开辟活动区域入手,为老人们学习新知识提供场所。去年以来,该行就有条不紊推进邻里中心建设。在总行新大楼和城南、裘江、瓜沥、城北、义盛支行设置邻里中心,形成“1+5”辐射圈,基本实现辖内服务全覆盖。其中,总行新大楼功能最全,其余中心各有特色。例如,城南支行改造共2层约900平米的活动场地,主要面向有养生、保健、休闲等需求的老年群体;裘江支行设有3层1300余平米场地,包括老年教育区、形体养生区、健身活动区,并获准成为我区老年大学部分课程的教学场所,重点满足周边城区、城郊老年群体学习、社交等需求。

从丰富活动场景切入,为新邻里建立社交圈搭建桥梁。该行抓住萧山区全面推广“社区合伙人”机制的契机,主动对接各社区,依托“居民按需求点单、社区按专长派单、合伙人按资源接单”的服务链条,提升老年人服务精准度。春节打麻糍、元宵赏花灯、清明做青团……当地方传统民俗走进所在的村和社区,平淡的生活添了不少滋味,也让老人们乐在其中。该行将“金融知识小课堂”开到了活动现场,通过以案说法、情景演绎、有奖问答等形式,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重点普及“养生保健”“低价旅游”等针对老年群体的骗局。“我们聚在一起,不仅找到了志趣相投的新朋友,还能学到金融知识。”一位刚参加完插花活动的老人说。

聚焦点滴办好暖心实事

“谢谢你们的提醒啊,不然都忘了还有这么一笔钱。”近期,该行积极响应国家金融监管总局的号召,根据先易后难、先重点后普通原则,持续对“沉睡账户”持有人做好提醒和通知,帮助消费者了解自身账户开立情况,及时查看、使用或注销冗余账户。针对出行不便的特殊群体,该行还启动绿色通道,提供上门服务。何先生就是受益者之一,他的一张2万元定活两便存单已经在银行“沉睡”了12年。因身体不适,他长期在我区某骨伤科医院疗养,无法前去网点办理业务。该行开通绿色通道,收集资料并上门核实后,由其女儿代理,在网点完成了定活两便存单挂失销户、续存定期三年的业务,成功地将这笔“沉睡”了12年的存单唤醒并续存。

一个提醒电话,让73岁的王老先生萌生了回老家看看的想法。他的名下有一本“沉睡”了10多年的活期存折。3月初,该行工作人员打去电话前,还担心时间过去那么久,对方已经记不起这本存折。没想到,他清楚地记得这本存折,甚至能说出大概的余额,只是当时觉得余额不多,一放便是十几年。王老先生说自己已经很多年不曾去过银行,没想到几百元的事,银行还会专门打电话提醒。工作人员了解到王老先生现住于西湖区,便主动告知他可以就近前往杭州城中支行办理销户手续,并提供了地址和联系电话。令人意外的是,3月下旬,王老先生专程从西湖区赶到开户行办理了销户手续。当工作人员关心地询问时,王老先生笑着解释说:“你们的电话呀,让我想回来看看了。”

一个普通的提醒电话,重新联结起了客户与银行间的情感纽带,这便是服务的意义。但联结他们的不仅仅是服务,还有许多暖心小事。“我回家就发现少了100元。100元对我们老年人来说,不是小钱!太感谢了。”家住进化镇的徐大伯握着该行工作人员的手连声感谢。原来,工作人员在网点门口捡到一张百元大钞,经监控录像回放发现,徐大伯办完业务后在把钱放到电动车后座盖时,不慎将钱掉落,其中一张落到了视野死角,未被捡起。通过查看网点内的监控录像并对照时间翻阅业务记录进行确认,该行当天就通过预留信息与徐大伯取得联系,归还了现金。

群众无小事,点滴总关情。多年来,该行聚焦“实事、要事、小事”,着力提升群众办事便捷度和生活幸福感。持续落地实施政务服务“四个办” 501个代办事项,年累计代理超2000万笔;代发社保卡保有量110万张,占区域发卡量的83%;推动场景落地方便百姓生活,累计落地城投、国资等停车场(道路泊位)缴费支付合作120个、卫生服务中心29家布放银医合作自助设备92台、农贸市场支付溯源合作53个商户3029家、推进全城通老年食堂智慧助餐项目2个,仅2023年,各类场景商户交易3011万笔15亿元,真正将普惠金融送到了百姓家门口。


来源:萧山日报  

作者:文/通讯员 曹纯宁 摄/通讯员 倪晨思  

编辑:范雨薇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