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萧山财经网 >  萧山财经新闻 > 

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萧山新增4家

[ 萧山财经新闻 ]    
2024
05-22
11:34

来自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的消息:在日前公布的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新设名单中,萧山上榜4家。截至目前,全区博士后工作站已达59家,总数稳居全省前列,其中国家级工作站29家,占全市1/5。

博士后作为高水平创新型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创新深化改革中作用明显。“围绕省委‘三支队伍’建设,我们将重点在助企业建站、抓人才引进、促产人融合上下功夫、出成效,全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区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首个国家级园区站诞生

从设站主体看,此次新增的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分别为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北大信研院、湘湖实验室和永磁集团。与其他三家性质不同,经开区的属于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中的园区类工作站,这也是萧山第一个国家级园区站。

“这个站类似于一个公共服务平台。”经开区双创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经开区创新资源集聚快,中小企业数量多,但受制于规模等约束,单独建博士后工作站的企业不超过5%,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深度创新。“如今,通过这个园区站,区域内所有企业都可以引进博士后开展研究工作,并享受相关政策。”

本质上,这个博士后工作园区站是经开区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的延伸,目前已有多家中小企业受益,比如浙江杜比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和杭州美赛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两名带着研究项目的博士后已分别到这两家企业开展工作。

从北大信研院到湘湖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成为这次新设站“主力军”。这意味着,“北斗七星”科创联盟中,已有“四星”实现了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覆盖,另有两家已建立省级站,目前正在谋划“升级”。

北大信研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次“晋升”为国家站,为进一步加速壮大博士后队伍奠定了基础。“以前,我们只能与省内博士后流动站合作,使得博士后发展规模受限;如今突破了这一限制,具备与北大博士后流动站等开展广泛、深入合作的条件,可以直接招收全球博士来院里从事博士后工作。”该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积极把北大相关专业博士引入工作站。

实际上,自1999年第一家挂牌以来,萧山博士后工作站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各界对建站热情日益高涨,目前还有15家主体正在申报。“我们的博士后工作站总体以民营企业为主,占到了46家,涵盖了人工智能、计算机、纺织化工等多个重点行业。”区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建设“产才融合示范区”

尽管成立才两年,但湘湖实验室已成为博士后集聚高地。截至目前,该实验室已累计招收博士后54人,已入站39人,其中应届博士毕业生占比82%,“双一流”以上高校的博士后占比达82%。

这就是博士后工作站吸引高端人才的“魅力”。近四年来,随着博士后工作站不断增多,来萧博士后数量每年都呈现上升态势。统计显示,全区新进站博士后已从2020年的45名增至去年的189名,另外今年前4个月已新进站56名。当前,全区在站博士后已达422名,传化集团、之江有机硅等多家企业博士后出站留企率更达85%以上。

在区委人才办相关负责人看来,这次新增4家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将有力助推萧山打造“高端人才集聚区”,建设“产才融合示范区”。“我们始终把产业发展作为人才工作的目标导向,加快形成产才协同生态,最终实现产业与人才‘双向奔赴’。”该负责人说。

事实上,博士后工作站深耕企业,博士后扎根企业,通过产才融合,已经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上扮演着越来越关键的作用。比如博士后潘安健,自去年5月入职永磁集团后,为企业在工艺优化与产线升级上做了积极贡献,并协助永磁集团立项浙江省工业新产品2项,申请发明专利1项;又比如传化集团博士后团队,相关研究成果转化带来较大经济效益,开发的特种表面活性剂等新产品两年新增销售3.16亿元、利润3465万元。

数据显示,仅2023年,全区博士后工作站就承担了科研项目396个,并获科技成果奖47项、授权专利534项,同时成果转化新增产值49.63亿元,创造利润4.9亿元。


来源:萧山日报  

作者:记者 姚潮龙  

编辑:范雨薇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