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萧山财经网 >  萧山财经新闻 > 

亚太的“三绝”——经济向新行·聚焦萧山民企新质生产力实践探索

[ 萧山财经新闻 ]    
2024
05-14
10:30

在萧山,第一批以企业命名的路有两条,一条是万向路,一条是亚太路。在萧山,将鹰做成标识的企业有两家,一家叫万向,一家叫亚太。在萧山百强企业中,从汽配行业起家且做得风生水起的老哥俩,就是万向集团和浙江亚太机电集团。

万向,萧山的“三张金名片”之一,中国乡镇企业的一面旗帜。与万向“如日中天”的盛名相比,出身“社办企业”的亚太低调却显不俗,中国汽车制动器行业的绝对“统治者”,萧山最“专注”的民企。有人说,一部48年的亚太史,半部萧山民企史,不无道理。

(一)亚太的路

亚太路,与萧山湘湖毗邻,自东向西,全长4公里,双向6车道,车来人往,是萧山一条经济主干道路。

当年,出资20万元买下了亚太路20年冠名权的黄来兴,今年80虚岁,身体硬朗。每天一早,司机开车送他从亚太路驶入亚太集团总部大楼上班。

黄来兴,亚太集团创始人,是萧山“元老级”的民营企业家。

敲开黄来兴办公室门,硕大的世界地图映入眼帘,在亚洲、欧洲、非洲、美洲的版图上,镶嵌着星星点点的黄色小磁铁,黄来兴向我们介绍说,这就是亚太汽车制动器产品覆盖的区域,亚太布局投资建厂的地方。亚太的产品,从这里走出“石岩乡”,走进“大上海”,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就像面前的亚太路,通达四方。

2023年,中国汽车产销首次突破3000万辆,同比实现11.6%—12%的增长。在这一波“红利”中,主营为整车厂配套制动系统的亚太集团,凭借中国市场“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实力,成为汽车零部件行业中的佼佼者。2023年,亚太集团实现营收74亿元,业绩喜人。

亚太的路,越走越顺了。21年前的2003年3月,黄来兴站在上海黄浦江边第一次有了真切的感受。这一年,也是亚太的高光时刻。2002年,萧山工业经济总量首次力压江苏的江阴市,成为中国县域的“老大”,2003年,萧山“工业冲千亿,宝马赠英雄”,亚太是排名第十的功臣。

这一年的3月,在上海,黄来兴以亚太集团董事长的身份与德国FTE公司副总裁杰士勒先生就轿车制动系统技术合作达成协议,德国FTE公司在上海的市场份额转让给亚太。

德国FTE公司掌握着世界最先进的制动系统核心技术,为顶级的宝马、奔驰、大众等整车厂配套制动器。大众、通用公司在上海生产的各类轿车大多选用了FTE公司生产的制动器。

亚太与德国FTE此番牵手,宣告亚太生产的制动器堂堂正正进入中国最顶端的上海汽车市场。为了这一天,黄来兴足足等了23年。

1976年,接手社办农机厂的黄来兴,在沪邂逅了上海第二汽车底盘厂的一位姓许的工程师。这次偶遇,成全了黄来兴和他的亚太。在许工程师的指导下,1979年,黄来兴和伙伴们生产出了第一台汽车制动器,并成为上海“581”三卡汽车厂的制动器供应商。

1980年,上海“581”三卡生产厂与德国大众公司合资,生产桑塔纳轿车,其制动器改由国外公司配套。无奈中,“亚太”退出上海市场。

黄来兴二进“上海滩”时,亚太公司已成为中国最大的汽车制动系统生产厂家。而黄来兴,也已成为中国汽车制动器行业的风云人物。这一天,亚太迎来了第一次大飞跃。

此后的又一个二十年间,亚太的当家产品汽车制动器,已延伸出基础制动器、电子制动器、智能驾驶三大系列。以鼓式制动器、盘式制动器、真空制动器为主打的基础制动器,国产汽车客户拥有率90%,产品占有率25%。像红旗车的制动器100%来自亚太。第二代的电子制动器,是当下最火爆新能源车的“宠儿”。更可喜的是随着智能驾驶产业链完成布局,世界领先的轮毂电机驱动系统引入国内,第三代智能驾驶已量产。

时下的黄来兴有了新的身份,亚太集团党委书记。亚太集团董事长已由小儿子黄伟潮接棒,上市公司“亚太股份”则由大儿子黄伟中掌管。

退居“二线”的黄来兴谈起制动器的身世如数家珍。以前,亚太在国内市场与欧洲品牌一争高下,现在,亚太的产品销售网络覆盖国内各大知名的整车企业和国际著名的汽车跨国公司,并自营出口到美洲、欧洲、中东、东南亚等地区,已进入通用、大众、本田、日产、马自达、Stellantis等国际全球采购平台,产品已国际化了。

按黄来兴的话来说,亚太的国际化之路已全面开启。

(二)亚太的花海

2007年,亚太从石岩山脚下的老厂区搬入新厂区。后来,门前的大路开通,以“亚太”命名,2015年,新厂区里又建起了亚太科创园。

黄来兴说,亚太遇上“三个好”,生在一个好地方,赶上一个好时代,进入一个好行业。

亚太的新厂区隔着马路,是湘湖的最大花海区。春秋两季,这里鲜花怒放,游人如织,是萧山的打卡地。

亚太集团的展厅,面朝湘湖,正对着这片花海。在展厅,一件件拥有自主技术的汽车制动产品,从基础制动到电子制动,再到智能制动,一一整齐摆放着,犹如湘湖花海里盛开的花朵,生机无限,繁花似锦。

黄伟潮特别向我们推介了亚太制动器的二代,自主研发ABS,亚太制动器的三代,智能驾驶。在黄伟潮眼里,它们是亚太的两朵并蒂莲,与湘湖的花海相映成趣,各自缤纷精彩。

为了这两朵并蒂莲的绽放,亚太投入的研发力量和研发资金接近“疯狂”。

时间回到2000年,当时全球最好的汽车电子制动系统,大众熟知的ABS防抱死系统基本被国外车企垄断,国内汽车市场情况亦是如此。

我们一定要有自己的ABS!否则,随时可能被别人“卡脖子”,黄来兴从危机中看到了最大的商机。

现为亚太机电集团董事长的黄伟潮接过了这一“硬活”。从基础制动器到电子制动器研发生产,对于亚太来说是第二次飞跃,对黄伟潮来说更像是第一次创业。

黄伟潮1994年入职亚太,当过一线工,干过销售,做过管理,摸爬滚打多年,也算是见过世面的了。可他万万没想到,接下来的5年是如此坎坷,亚太几乎被逼到绝境。在一次次的碰壁后,黄伟潮和他的团队最终锁定了“产学研+市场”全新的“打法”。

这个时候,清华大学宋健教授率领的软件编程团队加盟了;北京JEEP成了合作方,双方商定,一款即将上市的车型上配备亚太研发的ABS防抱死产品,加之亚太在制动器生产良好的硬件基础,新“三国联盟”成型,亚太的ABS防抱死产品研发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2004年,历时5年,亚太成功实现了ABS的产业化。北京JEEP也上市了国内第一款用上国产ABS防抱死产品的车辆。这是亚太发展历程上的一个重大里程碑,更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它标志着国内ABS产品由国外企业“一统天下”的格局被成功打破。2005年,亚太自主研发的ABS取得中国汽车工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亚太技术中心被认定为国内制动器行业唯一一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亚太,并没有止步。

2020年9月的德清,亚太股份,以“引领科技智驾未来”为主题的技术交流会推介会引来业内的高度关注,亚太第三代产品正式发布。

在汽车智能化的“风口”,在全球汽车产业从燃油时代的上半场,转入电动智能时代的下半场,亚太显然是有备而来的。亚太,完成智能驾驶产业化转型,率先实现智能驾驶系统的量产,成为国内唯一一家完全自主的ADAS(高级辅助驾驶系统)生产供应商。

当天,在德清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现场,配装亚太自主研发77GHz毫米波雷达和前视觉的ADAS系统的车辆,低速行驶接近汽模障碍物,驾驶员没有踩制动踏板,车子已稳稳定在障碍物前。

试车安全过关。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师建华这样评价,在智能驾驶产业链上,亚太股份是国内少有打通“感知—决策—控制”体系的企业之一,引领推动产业实现技术的迭代升级。

亚太股份董事长黄伟中现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亚太ADAS产品已配套奇瑞蚂蚁车辆,未来,亚太将与更多整车企业建立合作关系。

亚太打通智能驾驶产业链,且多款产品实现量产,亚太迎来了第三次的飞跃。这一波的科技创新,亚太用了6年时间。

2015年,Google无人驾驶车首次被获准在公路上测试,这是全球汽车行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步。也就是在这一年,亚太开始布局无人驾驶,战略投资、引进人才、更新设备,仅研发费用一项就逐年上升。

从2015年到2020年无人驾驶产品尚未产业化期间,亚太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从3.5%上升到5%,年度研发费用从1.11亿元上升到1.6亿元。

“那6年,基本处于‘烧钱’阶段,完全是靠老产品销售大量补贴研发费用,其间甚至还出现了两年的亏损。”当年的艰辛与压力,今天的黄伟潮已如释重负。

亚太仍旧在加码自主创新。2023年,亚太研发费用已达到2.4亿元,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高达6%。

伴随着亚太ABS和智能驾驶这两朵并蒂莲的绽放,亚太汽车电子研究院也日显家大业大,从初时的不足10人,到今天近200人,这里集聚起中国乃至世界顶流的制动器各路专业人才,未来这里产出的产品,我们一时还叫不上名,但可以肯定,它们有着无限的想象。

他们,就是我们亚太的“花海”,黄伟潮坚定地说。

(三)亚太的鹰

亚太厂区的大门朝北开在亚太路上,一尊雄鹰雕像立于大门顶。雄鹰双翅高振,呈一飞冲天、遨游九州状。雄鹰凝神聚目,双爪紧抓“地球”。志存高远,却又脚踏实地,这就是萧山很有名头的亚太鹰。

行政楼,集团高层办公区,不时可见各种鹰摆件。

“门口这只雄鹰,是2007年新厂区启用时安放上去的。”黄来兴说,它是亚太这些年来一路发展和成长的图腾。

在黄来兴看来,鹰,视野开阔、视力敏锐,一旦确定猎物就毫不犹豫行动,快、准、狠,这是鹰的特征,也是亚太的特质。

1992年底,“亚太”二字首次用于企业名,新亚太的目标定位就是“走出国门、立足亚太、面向国际”。像雄鹰那样,搏击长空,成为亚太的文化与精神。

在萧山,以鹰为标识的另一家企业就是宁围的万向集团,万向的鹰由美国舍勒公司赠送,舍勒当年是美国一家生产万向节的企业,是引领万向进入这个行业的“师傅”,后来“师傅”被“徒弟”收购了。

亚太的鹰和万向的鹰,是否有某种的关联,是民间感兴趣的话题,因为这两家萧山的本土企业,是萧山民企最原汁原味的缩影。一同以生产汽车零部件起家,一同追寻从萧山走向世界的梦,创始人又是同龄人。

40多年前,黄来兴与鲁冠球背着大包小包,到山东胶南汽车零部件展销会“闯关”的场景,在黄来兴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为什么?因为全国性的行业会议,乡镇企业、社办企业没资格参加,他们被挡在门外了。不让进,两人就在展馆外打地铺推销各自的产品,没想到,一盆冷水从楼上当头浇下,两人成了“落汤鸡”,被浇了个“透心凉”。没事,继续吆喝买卖。若干年后,两人都成了业内“教父级”大佬,这是后话了。

黄来兴说,我们那一代,创办企业就是靠“四千精神”干成的,走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吃尽千辛万苦。今天,也一样。

在儿子黄伟潮眼里,亚太与万向还是有着差异的。与万向实施多元化战略不同,亚太始终深耕汽车零部件这“一业”,至今没有多元化扩张。

黄来兴打趣称,可能是自己胆子比较小吧?有时候,想到集团账户里还存着20亿元,睡觉都放心。

黄伟潮却认为,是父亲专注的特质决定了亚太的气质。“父亲信奉诚信,一生坚持只做一件事,也经常这样教导我们。父亲是一个实业家,战略上,父亲像只老鹰,认准一个方向就义无反顾;战术上,他像头牛,一直脚踏实地、亲力亲为。”

黄来兴的微信名就叫“老黄牛”。“老牛自知夕阳晚,不待扬鞭自奋蹄”,或许挂在黄来兴办公室最显眼处牌匾上的这句话,就是他最真实的写照,始终把工作当作人生最大的追求。与主业外的投资谨慎相比,黄来兴在产品迭代的科技创新,在高科技引领下产业布局上,胆大且狂放。

为什么亚太对自主创新这么热衷?黄来兴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有一年,他到德国南部的一城市考察,引进液压泵技术,在交谈中市长说:“中华民族是个伟大的民族,你们的祖先创造出‘四大发明’开始远航,你们享受文明社会生活的时候,我们的祖先还在森林里打猎。”

虽然对方说的是场面话,黄来兴听后却沉默了。没有自主研发的技术,只能跑到国外购买别人的技术,这条路走不远。回来后,亚太全面实施“科技兴厂,自主创新”的发展战略。

黄伟潮接棒后打理着亚太集团的日常,最认同这一点,将科技视为亚太的生命线。黄伟潮说,这就是传承吧。当前的市场环境,已与上一代人初创业时截然不同,但科技驱动、人才驱动始终没变过,说说很简单,要把这些最朴素道理做到极致是不容易的,这恰恰是亚太得以高质量发展的根本。

亚太的前身是石岩公社的一家“社队企业”,1993年前,连一个中专生都没有,如今的亚太,一支从大专到博士,涵盖技能操作型、技术研发型的金字塔型人才队伍成为亚太最大的生力军。

亚太拥有国家认可实验室、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技术研发平台,与清华大学等一流学校的产学研合作20多年。拥有授权专利1340项,其中发明专利 97项,实用新型专利 945项,领跑国内同行。主持参与修订国家和行业标准67项,其中国际标准1项、国家标准26项、行业标准40项。

眼下的汽车行业,正越发显现出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等变革趋势。站在新赛道上,作为国内汽车制动系统行业的龙头企业,亚太将“制造精品部件,服务名优主机”“建百年老厂,创世界品牌”标语一一上墙。

“这个目标能否实现,就要看下一代了。”对着办公室那张世界地图,黄来兴微笑着说。

站在他身后的是黄伟潮和黄伟中,他们笑着回应:“听说,门前的亚太路要拓宽了。明天,亚太的鹰会越飞越高的,亚太的路会越走越宽的。”


来源:萧山日报  

作者:记者 金烽 祝春 陈伟聪 高潞平 姚潮龙  

编辑:范雨薇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