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小伙得了特殊的“中耳炎”,差点造成永久面瘫
说起中耳炎
大家可能都不陌生
游个泳,感个冒,坐个飞机
没准儿就会碰上它
正因为常见
所以很多人认为不是什么大事
不用管它或滴点药水就行了
但有一种特殊的中耳炎
叫做胆酯瘤型中耳炎
如果不及时干预
可能造成永久面瘫及颅内感染
“特殊”小伙突发面瘫
萧山小伙小龙(化名)有些“特殊”,幼年时生了场大病,造成智力低下,心智处于低龄儿童水平,长期在康复医院疗养。
有一天,康复医院的护工发现,小龙口角歪斜,单纯的面貌突然变得狰狞,仔细检查后发现小龙还有左耳流脓,味道还很臭,左耳后也肿胀起来了。
康复医院马上把小龙送到浙江萧山医院就诊,耳鼻喉科吴昌晨主治医师详细追问了病史,结合小龙近1月曾有耳流脓病史,初步判断小龙的症状可能与中耳炎炎症侵袭面神经有关。经过完善的查体与辅助检查,小龙确诊为胆酯瘤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左)+急性乳突炎+面神经炎。考虑该病进展快,如不及时干预有永久面瘫及颅内感染的风险,吴昌晨医师决定尽快为小龙完成手术。
▲术后1天(左),术后1月(右)对比图
由于小龙家庭情况复杂,耳鼻喉科为他开辟了绿色通道,助其顺利进行了手术。手术中吴昌晨发现,小龙的面神经管已经被胆脂瘤破坏,面神经乳突段完全裸露,周围充满了胆脂瘤病灶及脓液,随时有彻底离断的风险。吴昌晨医师于显微镜下仔细操作,彻底清除病灶,耗时2小时,顺利完成改良乳突根治+面神经减压术。术后第二次复查,小龙的面瘫就恢复了。
胆脂瘤是肿瘤吗?
胆脂瘤是一种囊性结构,而非真性肿瘤,又称表皮样囊肿。囊的内壁为复层鳞状上皮,囊内充满脱落的鳞状上皮及角化物,可破坏相应器官周围骨质,并向四周不断膨胀扩大,具有肿瘤破坏的一些特性。
正常外耳道及鼓膜存在上皮结构,每天有不断更新脱落的角化物及碎屑,外耳道具备自净功能,可主动向外排出。当这种功能减弱或丧失时,脱落的上皮角化物及碎屑无法排出,堆积成囊状结构,形成胆脂瘤,不断地向四周扩张,从而造成邻近的骨质破坏,向上、向内、向后都是重要的血管和神经,一旦破坏到神经会造成面神经麻,向颅内扩张会形成脑脓肿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所以,一经诊断是胆脂瘤性中耳炎,就必须尽快手术治疗,预防并发症。
有这些症状要警惕胆脂瘤
耳流脓:间断或长期持续性流脓。感染时发作或增多,多为黏液脓性分泌物,量多少不一,有肉芽或息肉者偶有血迹;由于腐败菌的继发感染,脓液常有特殊恶臭。后天原发性胆脂瘤者早期无耳内流脓,如合并感染则有流脓;
听力下降:听力损失轻重程度不等,多为传导性,也可为混合性聋。如听骨链遭破坏,则可因听力下降而首诊。由于胆脂瘤可作为传音桥梁,有时即使听骨部分破坏,听力损失也可不甚明显;如为原发性上鼓室内的早期局限性胆脂瘤可无明显听力下降;
耳鸣:部分可伴高调或低调耳鸣。该病早期多无耳鸣、面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