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萧山健康网 >  医疗新闻 > 

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黄旭华获萧山区第九届“十大杰出青年”荣誉称号

[ 医疗新闻 ]    
2023
04-18
10:05

近日,萧山区第九届“十大杰出青年”评选结果揭晓。我院重症医学科护士黄旭华获萧山区第九届“十大杰出青年”荣誉称号。

图片

“男”丁格尔践初心

黄旭华,1988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重症医学科副护士长,重症医学科党支部纪检宣传委员。他是ICU一位优秀的“男”丁格尔,是把“工作”当做“事业”来做的人。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他义无反顾投入战斗,援鄂、援甬、援琼……作为逆行中的一员,他把自己活成一道光,凝聚了光明,也点亮了世界。曾获湖北省最美逆行者、浙江省援鄂抗疫优秀护士、海南省抗疫荣誉证书。

作为一名医者,他懂得高超的医技才是立足业界的根本;作为一名党员,他用无私奉献践行初心,用爱的火焰点燃每一个生命的希望;作为一名管理干部,他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担当,主动作为且大有所为。

夯实基础,刻苦钻研

2012年7月,大学刚毕业的黄旭华带着满腔热血和对白衣天使的憧憬,走上了护理岗位。黄旭华认真对待每一次考核,入职后的理论和操作考试,全都一次性通过,所到科室好评连连;年终考核,他连续两年交出了全院第一的满分卷。繁忙的工作之余,他依然坚持学习,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始终随身携带一本笔记本,记录工作中的难点和问题,并逐个解决,不断强化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由于出色的工作表现,医院推荐他参加了浙江省专科护士和ECMO专项人才的培训,同时发挥着专科护士引领作用,及时发现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如解决呼吸机、CRRT、ECMO等治疗过程中各类报警难题,持续提高ICU的护理工作质量。

逆行武汉,战“疫”一线

2020年庚子年初,武汉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疫情爆发后,一声号令,全国上下吹响了对新冠肺炎反攻的集结号。彼时,黄旭华抚摸着胸前的党徽,不断告诉自己,“是该做点什么的时候了……”当医院招募援鄂医疗队志愿者时,他毫不犹豫地报了名。

图片

刚到武汉的一两天,医疗队所在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光谷院区重症感染病区床位就全满了。黄旭华与队员们很快调整状态,立即投入到了紧张的工作中。由于重重防护,感官灵敏度和操作精准度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另外长时间的穿戴也给身体带来了不适。同事心悸、恶心、呕吐、胸闷、头痛等症状时有发生,黄旭华也不例外。每当需要进行有创操作,职业暴露风险大增的时候,黄旭华总是挺身而出,“ICU工作经验我最长。何况,我又是党员!”这是黄旭华的口头禅,也是他对自己的要求。

病区的危重患者需要置入空肠营养管,由原来插入到胃内改到插入到小肠部位,这样既能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又能降低患者的误吸风险,但这是一件繁琐的事,置管时,需从病人的鼻孔插入,把病人的口罩拿掉,护士的暴露风险指数就会加大。而被多层手套保护着的手操作精准度也大大削弱。放完管子要拍胸片确定是否置入成功,如果不成功,还要从病人体内拔出来,再重新置入,失败的概率相当高。置入后,还要戴听诊器判断管子是否插入到位,操作程序十分困难,因为穿了防护服,戴了口罩和面罩,声音传导受到阻碍。队员很多人都没有经验,黄旭华此时又站了出来,他说:“我来试试!”抛却顾虑,再加上团队的精诚合作,黄旭华成功地为病人置入了空肠营养管。病人营养跟上,机体恢复能力加强,不久之后,痊愈出院。

图片

在武汉同济光谷重症病区的52天里,黄旭华和队友们书写了多个“第一”:第一例出院患者由萧山团队所在医疗组治愈;第一高龄患者由我们主管治疗且疗效显著;首批患者的第一根腕带由萧山护士佩戴;第一位患者的血标本采集、第一根鼻肠管/胃管的留置、第一次外出CT检查……一个又一个“第一”完美演绎了奔竞不息、勇立潮头的萧山精神。

“浙”片苍“琼”,我来守护

2022年8月11日,浙江省援琼医疗队出发驰援海南三亚,黄旭华又一次出现在名单中,此时他的小女儿刚刚出生3周,妻子尚在月子中。

新冠重症病房是工作最辛苦、感染风险最高、对护理专业要求也最高的地方。在抵达三亚后的24小时内,黄旭华和队友们完成了从开科到病床收满。吸痰、置管、俯卧、CRRT、ECMO......这一系列救治护理措施,为患者争取了更多的时间。这一切均凭借他以往10年的ICU工作经验和之前多次的抗疫经历。科内大部分的患者因疾病的影响需要俯卧位,作为护理团队中为数不多的男生,黄旭华常常负责转运、搬动工作,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一波操作下来,里面的衣服早已湿透,但当他看到监护仪上的数据好转的那一刻,所有的辛苦都值得!

图片

援琼期间,黄旭华还需要时时留意患者的情绪,一边是治疗和抢救,一边是安抚和疏导。一位患有尿毒症的童阿姨(化名),感染新冠病毒入院治疗的她几乎不与人交流,也不愿意配合医护的治疗,曾经还将血透用的穿刺针打翻在地。

负责管床的黄旭华看到童阿姨对治疗很抵触,仔细翻阅了童阿姨的详细资料,了解到阿姨家里还有两个小孩和年迈的父母,便试探性地和童阿姨聊了几句。当黄旭华把话题转移到小孩身上时,童阿姨的眼里瞬间泛起泪光。打开心扉的童阿姨和黄旭华说起家里的困境,他在床旁一边倾听一边安慰鼓励,最终童阿姨愿意接受治疗,并逐渐开始喝水、吃饭。之后黄旭华每次进舱,童阿姨都会认出他并打招呼,直到她康复出院。

创新思维,开拓进取

图片

黄旭华不仅在“战时”经受得起考验,平时表现也突出。因为热爱护理岗位,所以总想做得更好。黄旭华深知“质量和创新”是护理工作中“天使的翅膀”,工作中,遇到瓶颈的时候,他总是迎难而上,站在病人的立场,换位思考,应用学习中不断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创新工作举措:对清醒的ICU病人使用震动呼叫器,使用眼罩、耳塞,促进病人睡眠,昏迷病人防止肩关节内收使用U型枕,发明防止心电监护仪导线破损的保护套等;作为PICC置管小组的组长,又引进心电定位PICC新技术,减少PICC导管头端异位的发生率,减少病人的放射暴露,给患者和医护带来了许多益处;而作为QCC圈长的他,更是带领圈员们发现工作中的问题,并持续的质量改进,曾荣获第六届全国医院品管大赛三等奖、首届中国医院急诊品管大赛优秀奖、第三届泛长三角医院多维管理工具大赛一等奖等荣誉。结合自己护理工作实践,黄旭华发明实用新型专利2项,主持参与市、区多项课题研究。

仁爱、敬业、凝聚、创新是医院的院训,也是黄旭华一向恪守的职业信条,他用实际行动为之做了最好的诠释,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他也将用自己的青春书写更多精彩的篇章!


来源:萧山健康网  

作者: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  

编辑:朱歆楠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