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萧山健康网 >  健康快讯 > 

【医师节】人生千百面,他们说,这是最好的一面!

[ 健康快讯 ]    
2022
08-16
14:57

在众多仁心仁术、救死扶伤的医者中,有一些心怀大爱、甘于奉献的医师,一直走在医疗对口支援的路上。他们不光要“治病救人”,还肩负“输血”“造血”重担,为当地百姓送去更优质的医疗服务。萧山中医院援康医生黄坚钢、援藏医生王青伟,就是他们中的一员。

给人以星火者,心怀火炬

图片

2021年6月30日,萧山中医院纪委副书记、党政办副主任黄坚钢平生第一次踏上康定的土地,开始了他为期一年半的医疗对口支援工作。黄坚钢挂职的单位是康定市第二人民医院。

作为萧山首批赴康唯一的医疗卫生健康专业技术人才,他的任务和目标是“当好排头兵,打响当头炮,下好先手棋,打赢主动仗”。回顾总结一年多的工作,可以用“进入角色、积极对接、以点带面、成效明显”来概括。

初到康定,黄坚钢就立即开始深入调研康定当地医院和群众的医疗需求,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第一阶段“多点分布、以点带面、聚力攻坚、重点突破,以示范引领带动康定医疗卫生相关专业技术整体提升”的帮扶方案。

在两地组织部门和卫健部门以及浙江赴甘孜帮扶工作队的统一部署下,黄坚钢统筹选派本院精兵强将,根据其个人专长和康定市各市级医院的需求,分别驻点3家医院,参与门诊、指导、住院患者查房、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培训讲课、设备管理维修等各项工作,获得明显成效。继2021年组织萧山中医院5位医务人员驻康开展对口支援之后,2022年又组织4位医务人员赴康接续驻点支援,总时长达36个月,充分发挥出组团式医疗援康优势。

图片

↑ 黄坚钢(左四)与萧山中医院援康医生合影

当然,黄坚钢的医生本职工作也不曾落下。他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开展培训、义诊、健康咨询等。他还将萧山区中医院的品牌公益项目“重塑人生脊梁”带进康定,组织相关医务人员赴康定开展脊柱畸形患者现场筛查。目前已有8位患者来萧接受免费治疗,造福了藏区广大脊柱畸形患者。

图片

↑ 黄坚钢参与高校新生入学体检

“这里要留个口子接入水路和气路,长度看来是够的,那边的水槽要加个过滤池,不然石膏会堵住下水口……”黄坚钢一边拿着皮尺仔细测量场地,一边和医院总务科负责人交代着,时而还一手托腮思忖着如何将有限的诊疗空间合理利用,产生最大效益。

对口支援的前一阶段,黄坚钢更多地从事管理方面的工作,指导医院管理、联络萧康两地、落实帮扶任务。这几个月,黄坚钢则“驾轻就熟”地开始忙起了他的“老本行”——为康定市第二人民医院筹建口腔科。

“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技能来创建新科室,提升受援医院的医疗综合实力,实实在在为当地百姓口腔健康做点事情,既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职责,也能为康定留下真真实实的萧山帮扶印迹,很开心。”虽然天天忙碌在“建设工地”,但是黄坚钢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唱着情歌的康定、踏着潮声的萧山,两座同样位于世界著名的北纬30度线上、直线距离1750公里的历史文化名城牵手结对,也的确是一种不可多得的缘分。巧合的是,我的工作单位在北干山南麓,挂职单位在大渡河西畔,一山一水、山水相连,也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黄坚钢说。

图片

↑ 黄坚钢(左)与康定残联商议脊柱畸形患者筛查事宜

在挂职工作中,黄坚钢注重将“精致和谐、大气开放”的杭州城市人文精神和“奔竞不息、勇立潮头”的萧山精神体现在工作中,努力做到“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勇立潮头方显担当”,获评“2021年度浙江省驻甘孜工作队先进专技人才”。无论是工作、学习、生活,黄坚钢都着力体现出浙江、杭州、萧山医务工作者的实干精神、协作精神、谦逊精神,务实高效地推进对口支援工作,为当地留下实实在在的帮扶成果。

心怀热忱 步履不停

图片

2022年8月初,萧山连续高温。

萧山中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王青伟在群里发来消息。照片显示的是办公室一角,主角是一个正在运行的“小太阳”,配上文字,“现在穿啥呀?我已经开始小太阳了!”同事回复:“三伏天都这么冷,三九天不是直接成了冰雕?”

这段简短对话两头是相隔千里的西藏和萧山。

图片

↑ 王青伟(左一)抵达西藏

2022年7月19日,王青伟怀揣着医者的初心和使命,毅然踏上了西藏那曲的土地,来到海拔4500米的西藏自治区那曲市色尼区人民医院急诊科,开展为期一年半的医疗援藏工作。这也意味着,王青伟成为了萧山中医院首位援藏干部。

严寒、大风、缺氧、低气压、极度干燥,艰苦的条件对于自小生活于江南的他来说,每一项都是难以适应。有困难,努力克服就是了。于是,大家经常看到他边吸氧边工作。

图片

↑ 王青伟(左)为当地患者诊治

前不久,王青伟收治了医院近两三个月来的第一个住院患者。那天,患者因胸闷气促来院就医,经查发现他双下肺感染,血氧饱和度只有82%,需要住院治疗。但是和一般当地百姓一样,患者就医意识普遍薄弱,怎么都不愿意住院。经过王青伟和同事们的耐心讲解,患者终于答应入院。“住院并没有那么可怕。之后我们要加大对百姓的健康普及,不要讳疾忌医,耽误病情。”

“谢谢萧山,谢谢萧山医生!我长高了!”尼玛扎西、金桑、阿拉哈、尼玛拉姆、罗布卓玛是脊柱畸形患者,之前在萧山中医院“重塑人生脊梁”“杏林天使”等爱心慈善项目中成功获得救治。听闻王青伟医生来了西藏,特意来复诊,并表达了感谢。稚嫩的感谢、饱含情谊的锦旗,都让王青伟非常感动,也让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图片

↑ 王青伟(左一)回访西藏脊柱畸形患者

“在高原里有两个不知道,一是不知道睡没睡着,二是不知道吃没吃饱!”实地走访了解情况、门诊外科坐诊、查房、接种疫苗、核酸采样、志愿服务……近一个月的时间,王青伟慢慢适应着在高原的工作和生活。近期,西藏突发疫情,王青伟又奋不顾身积极投入到核酸采样工作中去。穿着防护服,戴着密不透风的N95口罩,王青伟跟随同事一起克服高原缺氧、交流不畅等困难,每天奔波在各个不同的采样点进行核酸采样工作。同时,他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还为色尼区人民医院医务人员进行相关培训。

图片

图片

在高原采样

图片

今年的医师节,正好是王青伟援藏“满月”的日子。虽然入藏才一个月,但他心里对今后的工作已经有了不少规划。

谈到家里人的态度,王青伟直言,家人舍不得是肯定的,但还是同意了。

只是提到一个细节,王青伟有点动容。

原来,临行前,王青伟7岁的儿子学着大人的模样,“语重心长”地嘱咐爸爸:“早点走,注意安全啊!”没过多久,又折回来问归期。“一年半有18个月,78个星期……”小脑袋转了会,“哎呀,算不出来了,总之要好多好多天呢!”想起儿子难受的样子,王青伟也有点内疚和不舍。

尽管如此,王青伟也是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和许许多多帮扶医生一样,他从未在帮扶之路上犹豫过。前路纵然有关山万重,翻山越岭也要去赴约。

据了解,2021年8月至11月,王青伟就曾主动报名,赴四川省甘孜州康定市进行医疗对口支援工作。在康定市第二人民医院帮扶期间,他积极参与科室的建设工作、患者的诊疗和疫情防控工作,获得“2021年度浙江省驻甘孜工作队先进专技人才”称号。

帮扶医师

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名字

他们把爱心带到了茫茫大山里

把经验技术带到了生命禁区的青藏高原

用心、用情、用爱

化身微光,点燃希望

人生千百面

他们说,这是最好的一面


来源:  

作者:记者 赵佳囡 通讯员 洪斐   

编辑:赵佳囡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