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萧山健康网 >  图片新闻 > 

行走在“刀尖”上的“防疫尖兵”——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检验人坚守萧山区移动核酸检测基地

[ 图片新闻 ]    
2022
05-20
12:13

4月28日起,我区开启常态化核酸检测工作,为满足市民朋友48小时核酸需求,我区四台移动核酸检测车投入使用,工作人员们“白+黑”轮流值守岗位,24小时不间断运转,移动核酸检测基地最多的时候要完成2万余份标本的检测。一批批核酸样本送往移动核酸检测基地,力争用最短时间出具结果,为助力萧山疫情防控工作增添一份力量。

图片

迎难而上敢于突破自己

彩虹色的不只有彩虹糖,还有彩虹色的核酸检测采样试管,试管的颜色大小粗细不一,“紫盖管有些是发热门诊和急诊送来的,要尽早出报告,都是收到优先处理的。现在红盖管‘大胖子’,‘小胖子’都一起处理,方便了不少。”为了便于区分,不同粗细的试管都有了可爱的昵称。

图片

作为“离病毒最近的人”,PCR实验室里的每一名检验师都是行走在“刀尖”上的“防疫尖兵”,而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陈佩佩则是“尖兵”中的“新兵”,这是她来医院的第二年,但她也是移动核酸检测车的“钉子户”,从4月28日开始,她就在蓝天宾馆现场了,“我们科室有的同事出去支援了,人手紧张,刚开始前几天,我和我们同事上晚班,基本都是加班到凌晨1点多,有些同事遇到标本多的时候,加班到凌晨3-5点也是有的。”佩佩说道。

图片

常态化疫情防控时期,每辆移动核酸检测车每天要完成数千份的样本检测。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减少防护服不必要的耗费,检测人的秘诀就是尽量减少进食喝水,“这样可以不用上厕所,既节约防疫物资也节省了时间。”

图片

核酸检测整个过程中,常常要连续好几个小时保持双手悬空,而且不能轻易离开操作平台。检测板有96个细微小孔,要进行添加稀释液和样本等操作,必须要精神高度集中,还要相互配合、相互监督,以防出错,高压、疲惫成了核酸检测人的日常,平均每人每天要拧标本采集管瓶盖4000多次,加完一批样本,手脱皮、颈椎和手臂酸疼难忍,“有些小伙伴手都磨破了,然后贴个创可贴或者戴双层手套,又接着干。”“但只要能保证快速出具检测结果,这一切都是值得的。”一边说着,佩佩一边在继续着手里的工作。“我们老大从4月28日到现在,几乎没休息。”

勇于担当 尽职尽责践初心

佩佩口中的老大,是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主任贺超奇,“老大都住在蓝天宾馆的,有啥问题反馈给他很快能解决,工作安排啥的也能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医院的日常工作他也没落下。”数据监测,人员调配......核酸检测地点总能看到他来来回回的身影,步数过万的小目标不在话下,等到一天的工作结束后,他的衣服早已被汗水浸湿。高强度、长时间的工作,炎热的气温让他的身体十分疲劳,但面对新冠病毒,他选择了挺身而出。

图片

义无反顾 每次都选择坚守

“作为党员,这个时候就要冲得上去!”从湖州支援回来的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PCR实验室组长梁友方把“家”安在了蓝天宾馆,随叫随到。“我们每次干完的时候差不多要一两点了,就算结束的早也要十二点左右。回家的话,会打扰到家人,我只能等衣服臭了,回家换一下衣服。”梁组长一边笑着,一边监测着电脑上的数据,时刻注意着现场的情况,面上带着多日未好好休息的憔悴。

图片

核酸检测不同于其他检验项目,从灭活到核酸提取、扩增,再到检测分析、出报告,每一分每一秒,检验人们都在不停地工作,不仅注意力要高度集中,还要时刻面临着被感染的风险。而负责统筹安排的梁组长熟悉核酸检测的所有流程,他和核酸检测小分队始终坚持在工作岗位上,为疫情防控提供强有力的诊断依据和技术支撑。

图片

在这里,有明年就要退休的老检验人,他们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和年轻人一起熬夜,一起通宵,带给青年检验人信心和力量。在这里,有检验人的新生力量,他们也会喊累,但从未抱怨、从未退缩,仍然勇往直前,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各次核酸检测任务。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行走在‘刀尖’上的‘防疫尖兵’",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勇担使命,冲锋在前,用专业的技术和顽强的斗志昼夜不停地与病毒近距离地“过招”,才确保了核酸检测结果的迅速和准确,为精准防控提供了有力的依据,为人民群众的健康提供了坚强的保障。

图片


来源:  

作者:  

编辑:朱歆楠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