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萧山教育网 >  教育指导中心 > 

在活动中认真学习,于实践中勇于实践 | 记浦阳江片俞玲玲语文名师工作室活动札记

[ 教育指导中心 ]    
2023
11-10
15:40

图片

秋日的暖阳柔和地洒向大地,透过玻璃窗,照射到了室内学习的大小朋友。

时值深秋,两位杭州市教坛新秀陈佳丽老师和王丽丹老师给我们浦阳江片俞玲玲名师工作室的成员们送来了两节独具秋天特色的语文课。

这是11月6日下午,大家聚集在电子报告厅,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画面。

陈老师的《小露珠》——整合完美

图片

室外微风凉凉,秋意满满,室内“露水”滚滚,热情满满。近40位可爱的孩子们化身为小露珠,在陈老师润物细无声的教学中“越变越大”“越变越美”,最终在陈老师阳光般地滋润下实现了质的飞跃。

一、课外与课内的完美整合

课前谈话时,陈老师将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文所学的主题(变化)与课堂的导入进行了整合,加上 “滚”字的教学,孩子们懂得了小露珠同课内的角色一样也是在不断变化着的。

二、生字教学与规律性教学的整合

遇到生字“蟋蟀”和“喇叭”时,陈老师则提醒孩子们注意观察汉字的结构,孩子们便发现了偏旁表意的特征。在之后的汉字书写时,孩子们就轻轻松松地明白了“俊俏”这个词的意思大致与偏旁中的单人旁有关,同时巩固了汉字构字的规律。

三、生字教学与生活经验的整合

自由朗读相关段落后,为更深入地了解小露珠“圆润”的特征,当学生理解为圆或很圆时,陈老师追问道:那怎样的感觉叫“润”?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的思维被打开了:像珍珠一样圆圆的,光滑的叫圆润。像小宝宝的脸蛋一样滑滑的。……孩子们在老师的追问声中,联系生活实际,说出了对“圆润”最为恰当的理解。

王老师的《秋天》——生动有趣

图片

在瓜果飘香、气候宜人的秋季,跟随着富有童趣的王老师学习有关秋天的文章,那该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孩子们敞开心扉交流着自己的所知所想所悟!

一、 语言简洁,导入生动

《秋天》是一年级小学生遇到的第一篇课文,初次见面,王老师设计了一个独特的见面仪式——站在学生的角度,回顾旧知,学习新知。在和“字”“词”“句”这些老朋友打招呼中认识了新朋友“课文”。

都说题目是文章的眼睛,王老师将课题比作新朋友课题的“眼睛”,孩子们在这恰当的比喻声中分步认识了课文的题目和由句子排排队变成的课文。

二、搭建平台,轻松学习

图片

王老师还为学生们找来了同龄人“天天”陪着大家学习,巧妙地利用微课视频的学习,带领着孩子们做好预习工作:圈生字、划词语、标段落。当个别孩子遇到困难时,王老师利用同理心进行安慰,这几位暂时落后的孩子在老师的引领下也跟上了大部队。

复现是及时巩固当堂知识的有效方式,王老师将“气”和“了”放入四季变化的语段中来巩固生字,在语境中复习效果更佳。

三、学科整合,学得高效

图片

学习不是一件单一的事,在语文教学中也可进行品行教育,让品行教育滋润语文课堂,实现学生学习的高效性。当需要认识“秋”、“树”、“叶”这些左右结构汉字时,王老师将笔画的穿插进行了灵动的品行教学——谦让,大家在品行引导下认识了偏旁和汉字的同时,还体会到了汉字的构造之美。

课后,工作室成员跟随导师俞玲玲老师移步至教师阅览室进行交流。

首先,俞老师肯定了成员们在上一阶段的工作,对成绩突出的老师进行了嘉奖。

图片

然后,请刚评上杭州市教坛新秀的陈佳丽老师分享了她在市秀评比第三轮中的24小时极限备战经历。陈老师说,真实的比赛过程虽然只有24小时,但准备工作却是从很久之前就开始的。她鼓励工作室中的年轻成员要抓住机会,尽早准备,注重点滴积累,在日常教学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接着,是评课环节。工作室成员依次分享本次听课感受,提出疑问,交换所得。

图片图片

成员分享后,特邀名师汪丽华老师针对两堂课进行了细致地分析。汪老师十分肯定两位上课教师的课堂教学,她认为,精彩的课堂源于两位教师对教材的精准解读,源于对教材内容的整合。之后,汪老师对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图片

俞老师对本次活动作了总结。她希望成员们重视文本解读,根据学生的水平调整教学设计,做到课堂评价具体化、多样化,关注教学细节,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此次活动虽已结束,但这也将成为我们工作室成员腾飞的新起点,努力吧,扎根一线的教学同行,让我们在名师俞玲玲导师的指导下,潜心教学,向着更美好的教育前行,早日实现教育共富。

图片



来源:  

作者:  

编辑:陈灿华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