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萧山教育网 >  初中 > 

课堂把脉,高效教学——衙前镇中科学组同课异构活动

[ 初中 ]    
2022
11-22
10:36

图片

图片

11月16日上午,衙前镇中荣幸地邀请到教研室科学教研员陈亮老师,来给学校科学课堂问诊把脉,指导教师们反思高效教学。

图片

图片

图片

高华君老师先在904班用搓手和摸脸的生活实例,启动本节课的知识可以来解释当中科学原理。整节课用实验组串联知识,从实验现象归纳出科学真知,用科学原理解释实验现象,环环相扣,螺旋增长。从炙热的铁水和冰冷的冰块都有内能,说明了内能的普遍性,并给出了内能与温度的关系,再通过对一些事例的分析,做一些实验,总结出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热量的概念则是从改变内能的途径之一热传递延伸得出的。学生通过实验体验探究的过程,激起十分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甚至延伸到乐于探索日常生活和自然现象中的物理学道理。

图片


图片

图片

吕栋老师在907班用酒精灯给试管中的水加热,将橡皮塞弹出的实验引出本堂课,回顾旧知——构成物质的微粒在做无规则运动以及微粒间存在引力和斥力;再类比于机械能,从而得出内能的概念。这样循序渐进引导,概念逐步建构。吕老师又从引入的实验中再探内能的改变,用生活中大量事例而让学生归纳出改变内能的方法有做功和热传递两种途径,并进一步体验而让学生对现象的解释表述。整堂课做了比较多的实验,理论联系实际,知识呈现有梯度,有深度,受到听课老师的好评。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课后,陈亮老师在点评两堂课的同时,更多的给我们科学组老师的教学指导意见。首先,通过“内能”、“热量”、“温度”的三角关系,有效梳理了彼此的内涵与外延部分,强调了方向性问题的重要性。其次,给到建构概念的授课分享,一切从真实情境缘起,通过对比学生已有知识的关联与区别突破课堂重难点,将生活经验引述到科学表达,应用实验来强化逻辑链思路。最后,提及课堂艺术的重点在于教师的有效设问和对学生回答的点评与引导,发散与聚合相统一而完善课堂的亮度。


来源:  

作者:  

编辑:陈灿华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