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萧山教育网 >  幼教 > 

“审”有深度 “议”有高度——浙师大附属汇宇幼儿园主题审议活动

[ 幼教 ]    
2022
10-31
08:33

教师需要及时洞悉幼儿在主题行进中的探究过程、学习兴趣,并作出适宜的教育策略,以激发幼儿新的兴趣、新的问题、新的经验提升。10月25日汇宇幼儿园特邀张建富老师入园对中班段主题中审议以及大班段主题后审议开展情况进行专业指导。

走进现场

开展调研

张老师与老师们进入中班各个班级,针对主题《吃得香长得棒》,细致地查看了各班周计划的制定以及主题脉络的调整,深入查看了各个区域与主题相关材料投放情况。对于班级中正在开展的主题遇到的困惑以及对后续的思考,与带班老师们进行了沟通交流。

小组研讨

思维碰撞

张老师与老师一起对与班级现场调研所看到的情况进行了总结与思考。

张建富老师提出了两点思考:其一各班的环境创设包括区域的材料都能与主题进行挂钩,但是区域里投放的材料是否可以更有操作性一些,如投放蔬菜,让幼儿亲手制作“蔬菜沙拉”,通过直接的经验来感知活动;其二周重点与周计划是否匹配,周活动是否循序渐进地开展,并提出主题前后几周周重点与周重点的关系、活动与活动的关系、目标与目标之间的关系需要进行厘清,并在周计划上有所呈现。

中班段段长鲍珂飞老师:中三班投放的区域活动材料,从孩子们的表现上来看积极性非常高,孩子们能够进行同伴的互动。而中三班的亮点在于他们的周计划中设置了生活活动——观察洋葱,并且在植物角投放了水培洋葱和土培洋葱,能抓住特殊食物这一点非常值得借鉴和学习。不过墙面上幼儿的作品,教师可以用文字将幼儿内心的想法进行记录,以便于更好地了解他们对于蔬菜“喜欢”与“不喜欢”的程度及真实想法,将问题做一个梳理。

大班段段长朱潇潇老师:从中班段主题中审议的班级调研发现,五个班级的周计划和主题脉络图还是较匹配的,老师们根据班级幼儿的兴趣点,都有个性化的调整。特别是主题下班级区域材料投放,都很丰富,如果在区域中再投放一些可以让孩子探索、操作的记录单就更好了!

汇宇幼儿园泰和分园鲍烁朔老师:中一班教室的主题墙贴着很多小朋友绘制的食物与蔬菜,老师也非常有心的将每张表征标注说明。同时一眼就可以看出孩子的兴趣点是黑色食物,老师们在益智区和植物角投放了相关黑色食物食材提供孩子们探索,支持他们的兴趣点,同时也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当然,如果可以将孩子们的观察记录表放在材料旁边就更好了。

汇宇幼儿园泰和分园孙娜老师:中二班通过《食物喜好大调查》了解了幼儿喜欢和不喜欢吃什么。为引出《食物金字塔》做好了铺垫,而《食物金字塔》又与孩子一日生活相联系,《我的一日金字塔》正是让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体验健康饮食的重要性。教师能注重主题与幼儿生活的联系,主题的设计基于幼儿需要,主题内容与幼儿当下生活相结合,我觉得这一点非常好。

四川省康定市新都桥幼儿园邓颖老师:参加了汇宇幼儿园本次中班组课程审议让我看到了老师们结合孩子的兴趣和经验所预设的活动内容,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中一班、中四班和中五班老师将主题课程的目标体现在各区域中,将目标进行操作化的表达。中班组的老师们能将整个主题活动内容与幼儿生活紧密结合,有异曲同工之处但又各有千秋。每位教师都能明确孩子通过课程活动在做什么,达到了所审议目标要求,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使我受益匪浅!

审议汇报

深度交流

中班段教研组长鲍珂飞老师向大家介绍主题前审议的脉络设置,并简单说明了各班主题开展过程中预设情况的开展与生成兴趣的开发情况,以及针对自身情况架构的网络图。

中一班杨芳芳老师:在主题行进过程中,教师在《黑黑食物有营养》中发现了问题并提出策略,通过“黑黑食物大调查”、“黑木耳大PK”等一系列活动,带领幼儿对黑黑的食物进行观察和探索,培养幼儿不挑食、不浪费的良好饮食习惯。

中二班章诗彬老师:在《棒棒的身体》子主题活动中,发现幼儿对午餐中有特殊气味的茼蒿产生好奇,借助《食物喜好调查表》的收集,同时记录自己的《一日食物金字塔》,感知自己饮食是否健康,促进幼儿良好饮食习惯的养成。

中三班蔡淑滢老师:在《好吃的食物》子主题活动中,教师发现幼儿对于多吃蔬菜有益身体有了更深刻的认知,但在实际进餐过程中却没有做到多吃,进而采取语言发展(绘本、视频、儿歌)、劳动实践(参观菜市场、蔬菜种植、制作青菜、探索秘密)、奖励机制(光盘叠叠乐、午餐管理员)三方面措施,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拥有棒棒的身体。

中四班鲍珂飞老师:教师在《我喜欢的蔬菜》中发现幼儿表征与实际表现存在不匹配的现象,认为幼儿对于事物长什么样?怎么吃?有很大的兴趣,于是开展了班本《每日食谱》等系列活动,从中发现幼儿的食谱存在不合理现象,开展营养金字塔活动帮助幼儿理解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中五班韩纯枝老师:在《食物营养好》子主题中,孩子对“特定的健康食品经过加工变成垃圾食品”存在疑惑。顺沿孩子的思维,我们生成《垃圾食品的危害》、《我当营养师》教学活动,并开展了调查饮食情况、制作垃圾食品实验、实施多样化劳作、记录每日营养摄入等一系列与主题相关的活动,推动幼儿深化对垃圾食品、均衡饮食的认知,逐步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梳理总结

调整优化

听完各班汇报,张老师给予了三点充分的肯定,希望老师们能够继续保持:

1.注重主题设计基于孩子的需要。教师的活动能够跟随幼儿的兴趣开展生成活动。

2.注重主题内容与孩子当下生活结合。无论是走进菜场实践活动还是家园调查表,都能够与孩子的生活做一个链接。

3.主题成效能够在生活中有所呈现。从家长反馈孩子吃饭有进步这点来看,说明老师开展主题能够产生一定的成效。

发现问题,才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张老师也提出了两点建议:

1.需强化课程内容与儿童的凸显,在环境中对于幼儿的争论和疑问能够有所呈现。

2. 需强化过程中问题的梳理,教师将主题呈现的流程能够进行一个分类,如“喜欢”与“不喜欢”,从而能够更有针对性的倾听幼儿内心的声音,使问题解决。

中审议是一个动态性优化和不断调整的过程,老师们需要找到问题、分析原因、后需调整、深入主题。相信老师们通过此次中审议分享研讨活动,能更好地树立问题意识、反思意识,不断调整,让课程实施的过程真正落在孩子身上。

紧接着是大班段后审议的梳理与汇报。

大一班朱洁婷老师:在《特别的我》后审议中,我们尊重幼儿的兴趣,提供适时支持,生发课程故事“我的名字有故事”,挖掘具有教育价值的内容,找到可操作、能拓展的支点,孩子们在自主、自发的游戏基础上获得经验,成为学习的主动者。对于一件事情的坚持程度有待提升,是我们本次主题的重点问题,我们通过迁移练习拍皮球和跳绳的经验:在不断失败的过程中自己掌握了新经验来支持和解决。

大二班章烨老师:教师在《特别的我》主题中发现幼儿对于自己的特别之处了解得不够深入,教师运用教学活动与策略,给予幼儿充分的机会去发现特点,幼儿能够大胆展示自己,有更多的机会证明自己。

大三班徐烨青老师:教师基于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在《特别的我》主题下,通过各种助推策略帮助幼儿不仅对自己身体功能等外在特征有明确认知,还对自身能力等内在特质有了深刻了解。

大四班黄辰苏老师:幼儿了解自己和同伴在性别、性格、爱好以及特长方面的不同之处,知道自己是区别与他人的个体。先引导幼儿对自身进行仔细的观察,引导幼儿描述自身的外貌特征,不局限于当日的衣着打扮,而是注重于自身除性别高矮胖瘦外的细节特征描述。再从外貌细节特征过渡到性格、兴趣爱好特征。对于自己和他人外在内在的特质进行细观察、及记录、精绘画、推理猜的实验研究。主题推进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孩子进行自我认知,自我肯定,给幼儿讲述成功人士故事,树立新心中榜样,有了自我定位。

大五班孙楼兰老师:随着大班幼儿自我意识的逐渐发展,直面问题借助科学的力量及社会亲和力,推荐合适幼儿年龄特点的绘本阅读,发现更多不一样的我并配合系列活动进行深入。

大六班陈佳老师:《特别的我》主题活动的开展,让孩子们从中班的认识自己到大班的了解自己有阶段性的提高。他们不仅对自己身体有了更多认识,也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姓名、喜好、特点等。从而感受、发现自己与别人的异同,明白每个人都各有特点,并感到好奇,萌发对特别的我产生探究兴趣。

听完各班汇报,张老师对大四班的后审议印象深刻,她们的“成功经验推荐”使本班的后审议更加深入,对于目标的达成,活动实施发展,有了进一步提升。针对后审议的内容张老师又进行了补充:成功经验这一栏可以从听众的角度进行梳理,考虑推广他人的立足点,另外,主题效果评估中的典型表现并不是照搬主题目标。

通过此次主题审议的交流,老师们进一步明确在主题开展过程中,不但要基于孩子兴趣与需要出发,还需不断地升华其内在的教育价值,要基于孩子的视角,树立目标意识、问题意识和反思意识,让课程实施的过程真正落在孩子身上,并得到发展。


来源:浙师大附属汇宇幼儿园  

作者:杨芳芳  

编辑:陈灿华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