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动力再造,萧山为杭州写下这三个“解”
招商引资如何转变思维,让发展的路径更贴合实际?杭州在萧山区的改革探索中找到破题的切口。从加强制造业优质内生裂变项目保障,到开发区(园区)体制机制改革,再到国企园区(厂房)投建运营一体化,萧山区这“三大改革”,盯准了从项目招引到运营发展的每一个环节,环环相扣,为进一步提升杭州产业链精准招商质效给出新的范式。
源头生成项目
新晋“两万亿之城”杭州,招引新项目的体量,近年来连连迈上新台阶。2023年,杭州全市落地总投资1亿元以上制造业固投类项目345个,同比增长19.38%;其中,总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62个,同比增长8.77%。
看存量,杭州制造业基础十分雄厚。不久前,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榜单公布,杭州市有30家企业入围,占浙江省的27.52%。2023年,杭州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355亿元,比上年增长2.4%,五大产业生态圈营收超过1.8万亿元。
高基数上如何继续保持高增长?
作为杭州制造业大区强区,萧山将目光转向内部,推出加强制造业优质内生裂变项目保障改革,紧盯存量优质制造业企业抓项目的源头生成。
优质的制造业存量,同样是萧山独树一帜的本底优势。萧山的现代纺织与服装、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等4个产业集群入选“浙江制造”省级特色产业集群核心区协同区,数量位居全省第一。在集群支撑带动下,2023年全区制造业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597.28亿元。不仅如此,萧山已经连续两年荣获全省制造业最高荣誉“天工鼎”;“专精特新”企业梯队增量、总量,去年位居全省“双第一”。
存量裂变增量,愿景变为现实。科百特半导体超纯氟材料及部件产业化项目,就极具代表性。该项目由杭州科百特过滤器材有限公司衍生裂变而来,投资超20亿元、占地150亩,建成后能更好拓宽半导体超纯复合材料和部件的市场,成为企业所在的河上镇膜材料小镇乃至萧山、杭州的新材料“链主型”企业,带动膜材料小镇迈向百亿级新材料高地。
老树抽新枝的故事,开始在萧山不断上演。今年9月,萧山区“奋战100天、攻坚四季度”暨内生裂变、招商引资项目签约开工活动上,集中开工8个项目、集中签约44个项目。从项目来源看,29个项目属于优质内生裂变项目,23个项目属于招商引资项目,内生裂变项目数量已超新引进项目。按照萧山内生裂变项目改革一揽子政策举措,将优先保障这些内生裂变企业的空间需求,力争实现“地等项目”,确保项目“有地可选、即选即供”。
理顺体制机制
源头生成项目后,平台与属地如何协同服务保障项目快速落地,是各地在招商引资中面对的共同难题。
毋庸置疑,平台与属地在经济治理上的分工协作,一直是关系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大到城西科创大走廊、城东智造大走廊,小到杭州各区县(市)的经济平台,都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体制机制,妥善协调两者关系。
萧山面临的挑战更大。这里有杭州临空经济示范区、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湘湖国家旅游度假区、钱江世纪城等四大平台,几乎每一个平台的辖区都与若干个镇街重叠。如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所辖范围,涉及宁围、益农、蜀山等镇街,行使经济职能和管理社会事务时,难免出现“拔出萝卜带出泥”的状况,招商引资、社会事务管理都存在职能不明晰现象。
为了理顺平台与属地的关系,在开发区(园区)体制机制改革中,萧山重点对平台与属地的职责分工、利益共享、考核机制等进行了明确:开发区(园区)主打招商引资、项目推进,属地镇街做好社会事务与服务保障。
如针对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萧山做了一道加减法——对平台做加法:实行“一个管委会、一套工作机制、三个属地管理局”的体制机制,在江南科技城、市北和绿色智造产业新城(益农区块)三大板块,分别设立三大属地管理局,将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基础配套建设、经济管理和企业服务、履约达产考核、扶持政策兑现等一般性事权均下放给属地管理局;对属地做减法:各个镇街无需再花大力气招商引资,专心做好社会事务即可。
职能明晰后,经济高质量发展将获得加速度。在萧山开发区(园区)体制机制改革中,职责边界清晰的钱江世纪城与盈丰街道,采取“以城带街”发展模式,前者主要在规划建设、招商引资等经济职能工作上输出“专业能力”,后者全力“打配合”做好公共服务、综合管理等社会事务保障,将打造体制机制改革的范例。目前,这里吸引了大量世界500强企业、跨国公司区域总部、国际组织分支机构落户,已成为杭州城市新中心组成部分。
推动要素集聚
一年多前,杭州市党政代表团南下深圳考察。考察中,党员干部们发现了深圳保障工业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大量工业发展的空间,由深圳市属、区属国资平台建设,国企助力产业平台建设成为一大亮点。
面积只有杭州八分之一的深圳,城市化率无限接近100%,寸土寸金,通过千方百计创新机制,国资平台的能动性与制造业用地用楼需求结合了起来,保障了工业快速发展。
深圳国企助力工业上楼,也引起了杭州的思考。让租金变税金、资产变资源,杭州的国企能做些什么?
萧山的国企园区(厂房)投建运营一体化改革,正是回应了这一课题。在萧山的改革中,国企是园区运营的“主理人”,既提供符合新兴产业和智能制造落地的标准厂房,又牵头组建一支专业化运营团队,全面负责园区运营、招商和管理的具体事务。
今年8月底,萧山环投公建公司与商管公司正式揭牌。其中,公建公司将在城市开发、建设领域深耕细作,商管公司则致力于提升国有资产运营效能,为园区企业的发展之路添砖加瓦。
为此,萧山环投商管公司组建了一支专业化运营团队,已着手启动蓝橙(国际)科创中心一期招商工作。与以往只管租赁不同,现在的专业团队将联合区级部门对入驻企业进行把控,综合考虑产业类型、发展方向等因素,让企业落到合适的园区,并更深度地参与园区运营,为入驻的企业提供人才、资金等方面的资源和服务。
让固定的“资产”变为充满生命力的“资源”,萧山国企园区(厂房)投建运营一体化改革目前确定了首批5个试点园区,分别是紫橙国际创新中心、蓝橙(国际)科创中心一期、无限公园、杭州湾智慧谷二期(暂名)、湘湖科创园,将以国企新动能撬动更大的民营经济发展新势能。
“国企园区(厂房)投建运营一体化改革是路径,开发区(园区)体制机制改革是底座,制造业内生裂变项目保障是目标。”在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新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明文彪看来,萧山这“三大改革”是一个有机且互为因果的整体,建立起了“区级部门+国有企业+开发区(园区)+镇街”多方合作机制,实现利出一孔,让优质要素配置到优质项目上去,这为各地提升产业链精准招商质效,进而实现经济动力再造、活力迸发、实力跃迁给出了积极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