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萧山网 >  新闻中心 >  萧山新闻 >  社会民生 > 

8000年跨湖桥文明的悠远丨古越文化的进取 浙东唐诗之路的风雅

[ 社会民生 ]    
2023
09-23
08:42

山水相伴,湖城相依。潮起钱江,千古风流。

今天,世界会铭记这一刻,历史会镌刻这一笔,杭州第19届亚运会火炬将在绚丽的“大莲花”中被点燃,来自亚洲各国和地区的运动员、技术官员、媒体记者及观众将相约在这里,共赴这场热烈的盛会。

遇见,是最美妙的时刻。当8000年历史和韵味山水相遇,那是萧山的靓丽底色。

遇见,是最动容的瞬间。当气势磅礴的钱江潮和走在前沿的民营经济相遇,那是萧山的奔竞精神。

遇见,是最温暖的携手。当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你”和土生土长的“我”相遇,那是萧山的热情拥抱。

今天,遇见萧山,递上一张“我”的独特“名片”,让“你”从这里认识“我”。

“历史小舟”穿越八千年

湘湖畔,一叶“小舟”正欲驶向远方。或许正是从这叶“小舟”出发,8000年前的跨湖桥先民试图让它扬帆远航,驶向更广阔的大海。

当时间来到1990年,静谧的湘湖畔掀起了历史文化的阵阵涟漪——跨湖桥遗址首次发掘出土。

2002年,出土的独木舟及相关遗址经碳—14和热释光测定,距今8000年,是迄今发现的世界上年代最早的独木舟。

跨湖桥文化,掀开了长江下游及东南沿海地区人类文明史的崭新篇章,把浙江的文明史整整向前推进了1000年,更有力地证明了,萧山,是浙江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2009年,跨湖桥遗址博物馆开馆,低于水平面的完美设计,让独木舟与湘湖的纯净水域浑然一体,成为可以亲近“触摸”的人文源头。2020年,跨湖桥遗址博物馆完成改造升级后重新亮相,常设展区面积增加了,馆内文物从100多件增加到300多件;互动体验更新了,从看一看到试一试,沉浸式体验打通了与先民产生共情的时光隧道。2023年,一场关于数字赋能考古遗址博物馆创新发展的探索之旅已经起航……

以文化守住城市根脉,以文化铸就发展动力,以文化凝聚历史自信,这是跨湖桥遗址带给萧山最大的启示,激励萧山不断开拓创新、积极进取。

“君山洞庭隔江水,彭蠡无风波浪起。明窗晓晴图画开,兴入湘湖三百里。浙江两岸山纵横,湘湖碧绕越王城。越王城荒陵谷在,古树落日长烟平。”刘基的一首《题湘湖图》,不仅描写了湘湖的秀美风光,更道出了萧山的古越文化。

这里是吴越争霸的古战场、勾践卧薪尝胆的所在地。那些令人热血沸腾的故事,都是民族精神的源头部分,这些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也在代代传承下熠熠生辉,散发着独特的光芒。

“源头之路”跨越山水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这是唐朝著名诗人贺知章深情吟诵的“归家路”,也是浙东唐诗之路的“源头之路”。

萧山是浙东唐诗之路的重要源头,也是钱塘江诗路的重要纽带,拥有千年历史和文化的深厚积淀,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游宴高歌、诗咏风流。仅在义桥,就有李白、白居易、苏轼、陆游等100多位诗人留下了240多篇隽美诗文。

“冬旭早光芒,渚禽已惊聒。卧闻渔浦口,桡声暗相拨。日出气象分,始知江路阔。”唐朝诗人孟浩然一首《早发渔浦潭》,将义桥渔浦口的风情,描绘得淋漓尽致。名人骚客络绎不绝,与义桥当年的商埠繁华密切相关。

从宋朝开始,渔浦就是从钱塘江上溯富春江水路上唯一的停靠码头,商贾旅客往来,多在渔浦留舍,这里就形成了一个大商埠、大市镇,渔浦也就成了一处商业繁荣昌盛、市场兴旺发达的活水码头。渔浦的繁荣兴盛,形成了商业街镇,加上三江汇流、群山环绕的自然风光,渔浦渐渐成为诗人寄托山水情怀之地。

布满青苔的海塘基石,传唱着昔日的荣光;屹立不语的碑刻牌坊,浸透着岁月的沧桑;横塘棹歌、杨岐钟声,铭刻着真挚乡愁……这既是深植于血脉的民族记忆,陶冶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情操;又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宝藏,从中不断汲取前行的力量。

萧山精心挖掘文化内涵、提炼文化符号、设计文化载体,以名人名居、名城名镇为珠,以山水故事为纽带,串点成线、串珠成链,以文化赋能,推动旅游资源辉映升华,努力打造起一条串联秀美风光、展示文化自信的可看、可听、可体验的新时代诗画之路,成为萧山展示古韵涵养的一张文化“金名片”,让萧山、杭州乃至浙江的唐诗文化品牌广为传颂、深入人心。

“文化之旅”奔向更远方

萧山文化,从历史的长河中源源而来,在代代传承的丰沃土壤里生长,在新时代阳光雨露的滋养中盛开。

初秋的午后,散落在萧山各处的农村文化礼堂正在热热闹闹上演着日常。在“文化管家”的带领下,村民们或是伴随着悠扬的舞曲,学习民俗舞蹈;或是摊纸捻笔、挥毫泼墨,临摹古人佳作;或是穿上舞台服饰,装扮起来,在小剧场排练……这种以基层文化站为阵地,老百姓提需求,政府出资购买服务的“种文化”形式,解决了公共文化“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把文化当做城市的品牌来打造,使文化成为萧山惠民富民的精神内涵不断强化。2013年,萧山着手建设农村文化礼堂。7年时间里,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点到面、由“盆景”到“风景”,农村文化礼堂成为基层文化建设的金名片、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地标。

在萧山东部航坞山脚下,70亩存量土地“生长”出杭州首个标准棒垒球场,这里已经举办了一系列国际性、全国性赛事,打造了杭州首个“棒球小镇”。

“文化+”越丰富、越深刻、越广泛,经济就越强大、越发达、越繁荣。拥抱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春天,萧山将打造文创平台,探索发展新路,以文化的高质量发展引领和推动经济实力、城市魅力的高质量提升。

比如浙江国家音乐产业基地将打造国内针对数字音乐产业的双创孵化空间和面向未来的世界级人文地标,世纪城水云间文旅项目将围绕“新文化、新青年、新社交”,建成集科技文化、都市生活、创意体验、时尚旅游于一体的文旅消费体验地、新文化网红打卡地,“老街新生”项目则将串联衙前、闻堰、临浦、义桥、河上、楼塔等老街资源,围绕萧山特色文化主题,融入新商业新消费模式,打造创意老街、活力老街,形成钱江南岸文商旅新形态。

通过文化产业项目的建设,萧山期待孵化出现象级的文化IP,成为具有萧山辨识度的超级文化符号。

文化之火,点燃运动的激情;文明之光,照耀前行的征程。

萧山,穿越千年,跨越山水,拥抱未来,构筑底蕴深厚的跨湖桥文化、励精图治的越文化、雅致细腻的宋文化、沟通南北的运河文化、奔竞不息的潮文化,呈现给世界独特的萧山文化力量。



来源:萧山日报  

作者:记者 龚洁 摄影记者 范方斌 通讯员 徐国庆   

编辑:值班小编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