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萧山网 >  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 >  国内 > 

汶川地震幸存女孩遭网暴?网友都怒了!官方回应:已介入

[ 国内 ]    
2023
03-28
12:59

3月26日,汶川地震幸存女孩牛钰发布一段更新视频,自述遭遇网暴的经历。在她公开的私信记录中,部分网友对其进行了侮辱谩骂、恶意骚扰。

视频来源:青蜂侠


废墟中被埋3天3夜

获救后右腿截肢

耗时10年才“走出来”

1997年5月12日,牛钰出生于四川绵阳。

11岁生日那天,牛钰在北川曲山镇上小学,正期待着妈妈晚上准备的生日宴和蛋糕,汶川大地震“揉碎”了她的生日愿望。顷刻间,教室被夷为平地,她在废墟下被埋了3天3夜。

获救后,因为气性坏疽,牛钰的右腿被高位截肢。为保住左腿,她经历了30多次手术。

图片

从11岁到20岁,牛钰习惯将自己隐藏。她每天用海绵外壳裹着假肢,只穿长裤,努力忍受着伤疤与假肢摩擦带来的痛苦,假装洒脱地走在人群中。

牛钰也曾陷入自卑和失落。曾是校田径队一员的她,再也不能在赛场上奔跑,“我也想去跳舞,也想骑自行车在大街上飞驰而过。”而漫长的治疗、痛苦的康复,更是让她饱受折磨。在病床上那段日子,牛钰常因伤口疼痛彻夜难眠。翻开日记本,她写下一个令人心疼的愿望:“如果有一天能安安稳稳睡个好觉那该多好。”

改变发生在2018年,汶川地震10周年。

牛钰做了一个决定:穿着取掉海绵的假肢,走向人群。“2018年5月12日,刚好是我的生日。”牛钰介绍,那一年,她送给自己一份特别的生日礼物——参加首届汶川马拉松,主题为“新生”

图片

这次马拉松,也成为牛钰人生的重大转折点。“我跑得很慢。到了最后几公里的时候,腿都已经没感觉,想放弃了。”就在这时,跑道两边传出加油声,成为推动她前进的动力,“突然有一个人用四川话喊了一句‘妹妹加油’,然后大家就跟着喊‘汶川加油’‘中国加油’。”

在大家的加油声中,她用3小时53分钟,咬牙跑完了21.0975公里。

从那一刻开始,牛钰和自己达成和解,从自己内心中走出来,还生活以颜色。牛钰说:“只有真正从内心去接纳自己,喜欢自己,才会更有力量,有勇气去面对以后的生活。”

图片

而后,走T台、做短视频编导、摄影师、自媒体平台博主……在成长过程中,牛钰开始赋予自己越来越多的可能性。

2022春夏上海时装周上,牛钰踩着一条“机械小钢腿”,在T台上完成了她人生中第一次走秀。也正是从那天开始,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她的故事,更爱上了她的“不寻常”。

图片

2022年她被共青团四川省委授予“四川青年五四奖章”,她还当选四川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她积极为残障人士发声,建议加大无障碍环境建设理念的宣传力度,让生活有爱无“碍”。

图片


回应网暴:

不想选择沉默

站出来是想为残障群体发声

3月26日,牛钰发布一段更新视频,自述遭遇网暴的经历。在她公开的私信记录中,部分网友对其进行了极其恶毒的侮辱谩骂、恶意骚扰。

“没有人的生活是容易的,没腿的话就看一本书,听一首歌,睡一个好觉,想笑就大声笑出来,想哭就大声哭出来,相信你知道人世间所有的美好……”视频中,坚强乐观的牛钰感染了很多网友。

牛钰表示,因为自己的经历,她接触到更多残障人士,也能体会残障人士生活的不便,所以她决定站出来为这个群体发声。

图片

据介绍,在短视频平台,很多评论还是很温暖的,但也有一些恶意评论和骚扰,甚至干扰到她的生活。

牛钰说:“有时候看到恶评,尤其是被骂得特别狠的时候,心情会不好。但就算骂我,最多影响我心情,我还是我。对我身边朋友这样的话,我就觉得有点过分。”

“我的粉丝有一些残障人士,也有很多年轻的残障人士,他们给我发了不少私信,我也了解到很多他们的想法。”牛钰介绍,残障人士在社交媒体上发视频,分享自己的经历,是件很好的事情,“我们是想鼓励更多残疾朋友能够站在阳光下面。同时,让更多人去了解残疾人群体,在日常生活中给予一些正确的帮助。”

看到和她一样的男孩女孩遇到恶意评论和骚扰,她感到很气愤。

“其实社会现在对我们已经很包容了,大家都很关心这个群体。我觉得我还是要站出来,说更多的话。”牛钰坦言,她身边就有一些残障人士朋友,他们大多经历过重大伤害,导致身体残疾。这些人可能正在青春期,处于很敏感的时候,很难去跨越这一步。“在我们没有办法完全接纳自己身体情况的时候,我们会惧怕世界给我们的目光,我们会惧怕议论。我们都在向一个好的方向发展,但是网上一些负面评价或者嘲讽,会让(我们)仅有的一点点信心磨掉。”

她说,自己之所以站出来说这事,是要让更多所谓“喷子”能够看到,不要对别人的身体缺陷进行攻击,希望网络上多一些正能量,对残障人士多一些关爱。


公布恋情:

想告诉更多人

勇敢追求自己的幸福

如今,牛钰还有一个特别的身份:拥有197万粉丝的网络达人

红星新闻发现,她的大多数短视频点赞数量都在几十万以上,有的高达200多万,而视频的封面大多都是她灿烂的笑容。

图片

视频中,她除了分享生活日常,2022年12月还分享了自己和消防员男友小李的爱情故事,瞬间得到全网的祝福。

原来,在2022年7月的一天,牛钰在户外进行视频拍摄,不小心把自己的假肢卡在了石缝中间,最后无奈求助消防。当天执勤的消防员小李和他的战友们一起,帮牛钰取出了假肢,小心翼翼地递给一旁等待的她,还贴心地叮嘱她检查有无损伤,询问是否需要帮忙穿戴。

图片

小李的悉心帮助给牛钰留下深刻的印象。当时,牛钰大胆向“蓝朋友”索要联系方式,“蓝朋友”有些害羞地说:119。

缘分就是那么奇妙,不久后,两人因为一次直播重逢,并很快成了朋友。经过几个月相处,小李被牛钰乐观开朗的性格深深吸引。

于是,他主动向牛钰表白,并顺利从“蓝朋友”变成男朋友,两人从此开启了一段甜蜜的爱情。两人的恋情曝光,网友们纷纷表示“好甜”,他们的幸福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

网络上有网友评价说:“她被消防员救赎二次,一次是生命,一次是爱情。”

“其实我当时官宣恋爱的时候,我们都知道这件事是有风险的。恋爱这件事情本身就很美好,它可能是一件很浪漫的事情,我觉得我们都有这个权力去追寻这份浪漫,追寻这份美好。”接受红星新闻采访时,牛钰坦言,她和小李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告诉身边的很多残疾朋友,要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幸福,“你想爱的人就要勇敢去爱!”

牛钰介绍,她和前任因对方父母不同意而分手了。牛钰的亲戚觉得,能找个身体健康的男生就很不错。

小李家人和牛钰的父母都很开明。牛钰爸妈曾对她说,希望她以后嫁到对方家里,对方不能用接受或接纳这样的词来形容,而是希望对方家里会因此感觉很骄傲,打心底地喜欢,这样才会幸福。

“大家可能都觉得小李长得帅气,但我是想告诉更多女生,我们可以去拥有更好的人!”牛钰介绍,她不会因为身体情况降低择偶标准,“我觉得还是可以找到那种三观很契合的人。”


省残联回应:

会继续关注跟进

对于牛钰遭受网络暴力一事,在网络上,有不少博主为她声援,也有网友建议四川省残联介入,为牛钰撑腰。对此,四川省残联回应:“我们已经和当事人春游哥哥联系,我们会继续跟进关注。”

图片

据悉,在得知该事件后,省残联专人与牛钰取得联系,对其表达了安慰和关心。省残联工作人员介绍,由于牛钰未表示有进一步处理的需求,省残联将继续关注事件。同时,如果牛钰或者其他残疾人朋友需要法律援助,都可以寻求省残联的帮助。


网络暴力的杀伤力

远比想象中更严重

近年来,网络暴力给受害者带来的伤害超乎了很多人的想象。

在社交平台上搜索“网暴”一词,会发现一些网友分享自己被网络暴力的经历。

很多时候,起因只是他们发表了一句不同观点的评论,诋毁、诽谤与恶意就顺着网线而来。

图片

还有网友列举了一些被网暴后可能会发生的事情,每一件都足够让人崩溃。

电话、社交账号被曝光,骚扰电话和消息瞬间涌入。

所在学校、公司、住址被曝光,收到大量举报信、恶意邮件。

个人照片被曝光并篡改加工。

亲属和朋友信息会被“人肉”出来。

面对针对个人的铺天盖地的恶意,有人要忍受网暴带来的持续性不良影响;有人会产生创伤后应激障碍,对可能的评价场景变得比以前敏感得多,焦虑、恐惧、紧张、失眠……无法正常生活。

有人在网暴中不堪压力,选择以命自证清白。

恶言恶语有时比刀刃还锋利。

去年,一名上海女子求助外卖员给父亲送菜,为表感谢给外卖员充了200元话费,事后网上指责其“欺负老实人”“抠门”等舆论让女子遭受了很大压力,不堪网暴的她最终选择坠楼轻生。

围观网友急于评判、宣泄情绪,少有对真相的探究,成为恶的帮凶。

因在网上公开自己被生母拉黑的截图、被“颠倒黑白的人说要求买房子”等经历,少年刘学州遭到众多网友的“人肉”和语言攻击,而后留下遗书服药身亡。

今年2月,刘学州被网暴致死案网上开庭,该案代理律师表示,已在网络上提取了针对刘学州的2000多条网暴言论,让人触目惊心。

图片


遭遇网暴后维权为何如此之难?

■ 成为施暴者的门槛很低

网暴事件中的施暴者,参与门槛很低,只需要动动键盘、恶语相加,发泄自己的愤怒和不满。他们很少会反省,无法与受害者同情,甚至没人承认自己曾经参与过网暴。

■对于“网暴”的界定难以兼顾“快速”与“精准”

在不同场景、人际关系、个人主观感受下,“网暴”与“非网暴”往往难以明确区分。因此,平台处理快速聚集的网暴内容时,难以兼顾“快速”与“精准”,存在错审、漏审等问题。

■寻找施暴者和维权的过程非常艰难

从诸多案例中可见,受害者很可能连施暴者的真实身份都无法得知,加之界定网络暴力边界较模糊,受害者在事后收集证据、起诉施暴者、等待判决的过程十分漫长、成本十分高昂,维权路走得极其艰难。

■受害者会陷入持续的网暴后遗症

施暴者的肆意妄为、突然的舆论发酵和艰难的维权过程,让网暴受害人的心理创伤长时间难以治愈,绝望之中的他们往往等不及正义到来就已濒临崩溃。


如何严惩施暴者?

尽管维权很难,但也有一些明确侵权主体的案件,受害者会勇敢地站出来反击网暴者。

2020年,浙江杭州一女子取快递被偷拍视频并发到网络,发布者编造“出轨快递小哥”的聊天内容,引发了巨大的网暴潮。

该女子因此患上抑郁症,并被公司劝退。她选择拿起法律武器进行维权,实施侵害的郎某、何某因诽谤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二年。

图片

2018年8月,四川德阳两名13岁男孩在游泳过程中与一名女医生发生了碰撞冲突。男孩家长将女医生与丈夫的私人信息进行公开传播,引导网友对其进行网暴。几天后,女医生不堪压力选择自杀。

2021年8月,四川绵竹法院对案件作出一审判决,涉事三人(男孩家长及亲戚)被法院以侮辱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名网暴者最终分别获刑一年半、一年缓刑两年、半年缓刑一年。

其实,对于网络暴力,无论是民法典、治安管理处罚法,还是刑法都有相应的处理措施。

民事责任

民法典第1024条规定,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如果实施侵权行为,要承担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民事责任。

行政责任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2条规定,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最高可以处10天的行政拘留。

刑事责任

刑法第246条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让网暴者付出法律代价

平台责任落到实处

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无视黑白、添油加醋、发表攻击性评论、给当事人留言泼脏水的行为,不仅冲破了道德的底线,更践踏法律的红线。

遏制网暴,需要互联网参与者的谨言善行。没有办法阻止施暴者,可以让自己不成为下一个施暴者。当遇见了指向性很强的情绪性发言或评价时,请在尝试发言或转发之前三思而后行。阻止事件发酵本身,也是在反对恶意的发展。

遏制网暴,法律必须长出牙齿,对网暴者重拳出击。谣言止于智者,更要止于法律。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表示,“法不责众”是个伪命题,应当让所有参与网暴的人承担责任,包括首发者、捏造者、虚假信息多发者、话题创建和管理者等等。

只有藏匿于网络的网暴者被“揪”出来,曝光于现实,真正受到惩罚,才能使其收敛,真正约束行为。只有擦亮法治利剑,打击网络暴力,才能更好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维护清朗网络空间。

遏制网暴,处于“第一现场”的平台须履行主体责任。要防患于未然,平台要第一时间斩断传播链,通过算法识别、人工接诉等机制快速鉴定网暴言论,及时予以删帖、封禁账号等处罚。网络暴力发酵阶段,通过官方渠道及时有效发布事实相关信息,不给好事者、造谣者以可乘之机。

只有当正义之声压倒恶言恶语,才能让受网暴者感受到温暖的支持,才会有坚强面对社会的可能。

近日,中央网信办发布消息,针对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网暴问题,多家网站平台集中发布防网暴指南手册,加大防范处置力度,从风险提示、一键防护、私信保护、举报投诉等多个维度,帮助网民快速有效防范网暴侵害,倡导文明上网、理性表达,共建良好网络生态。


来源:萧山网综合红星新闻、封面新闻、每日商报、澎湃新闻、央视新闻、中国新闻网、钱江晚报、法治日报、半月谈、知乎日报、新浪微博等  

作者:  

编辑:蔡少鸣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