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萧山网 >  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 >  杭州 > 

5G都还没整明白,6G就来了?

[ 杭州 ]    
2023
03-15
10:59

虽然不少人才用上5G网络,但6G已经在来的路上了。

刚刚过去的全国两会期间,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金壮龙在“部长通道”上表示,要保持5G发展势头,加快6G研发。

6G是什么?中国电信官微此前科普,如果说2G网络是牛车,3G网络是自行车,4G网络是汽车,5G网络是高铁,那么6G就是飞机了……

6G这趟“飞机”能飞多高、多快?近日,潮新闻记者采访了多位专家,并探访了6G研发实验室。

何为6G?

让世界从万物互联真正走向万物智联

打开手机就能随时通话或看视频,工厂里机械臂自动装配产品、海港码头无人驾驶车辆有序往来……当下,有了5G网络,我们正走在万物互联的路上。

然而,当人们正与5G网络热烈相拥,6G网络已经款款而来了。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金壮龙透露,中国已组建了6G推进组,正在开展工作,加快6G研发。

从1G到6G,“G”是指不同代际的移动通信技术。我们已经拥有了5G,还需要6G吗?

为了找到答案,潮新闻记者探访了工信部代号“IMT-2030(6G)推进组”的成员单位——浙江大学智能感知-通信-计算一体化实验室。

走进实验室内,一套信号的收发设备赫然在目。信号发射与接受器中间,不同形态的物体放置在实验台上。这套实验装备中,信号遇到不同形态的物体,会呈现出不同的反射、折射、散射等特征,“我们通过先进算法去解析这些信号特征,从而不需要传感器,就能实现让网络智识万物。”浙江大学博士生导师、该实验室研究员陈晓明说。

浙江大学智能感知-通信-计算一体化实验室。记者 卢一 摄

如陈晓明所言,智能是6G网络的关键词之一。由浙江大学张朝阳教授领衔的智能感知-通信-计算一体化实验室正在将人工智能(AI)功能集成在网络系统中,让6G能够自主通信和感知,从而实现万物智联。

6G的智能化还能应用于数字孪生,将真实物理世界映射到虚拟空间中,使《流浪地球2》中提到的“数字生命”有望成为现实。数字孪生需要强大的通信与算力做为支撑,“6G网络可以真正实现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融合。”陈晓明表示。

除此之外,6G还有哪些本事?

更大的带宽和更低的延时,是每一代移动通信技术与上一代通信技术相比共同的特征。2019年,全球首份6G白皮书《6G无线智能无处不在的关键驱动与研究挑战》显示,6G的大多数性能指标相比5G将提升10到100倍。在6G时代,1秒下载10部同类型高清视频成为可能。

6G网络还能实现许多5G网络无法做到的事。比如,全球无缝网络覆盖。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未来产业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滕学强在接受潮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的5G网络无法覆盖大部分海洋、山区、沙漠等地,6G将结合移动蜂窝网络、卫星互联网等进行部署,“形成星地一体网络,让地球上的网络链接无死角。”

早在2020年4月,中国将卫星互联网作为通信网络基础设施的代表之一,纳入“新基建”范畴。至今,虹云工程、鸿雁星座等多个低轨互联网星座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总之, 6G绝不是5G的简单延伸,陈晓明表示,“和当前5G相比,6G会体现出质的变化,能够让世界从万物互联真正走向万物智联。”

6G生活什么样?

当下许多“不可能”的事成为“可能”

万物智联的6G生活是什么样的?

采访中,多位专家认为,有赖于6G的网络特性,未来在应用场景上,当下许多“不可能”实现的事情将变为“可能”。

“像今天这样的采访,你们也许可以不用来现场了。”在浙大智能感知-通信-计算一体化实验室内,陈晓明给潮新闻记者举了个生动的例子:“我们可以通过6G网络把整个实验室投影到你们办公室里,即使不在现场,大家依然能够获得面对面交流的体验。”

事实上,6G发展带给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远不止于此。6G带来的全息通信,将给人们创造身临其境的极致体验,可以广泛地应用于各行各业中。

比如,6G将大大提升远程教育的体验。陈晓明介绍,目前的远程教育多数还是以电脑投屏为主,老师与学生有着比较大的距离感,“但6G网络下的全息通信,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充分满足沉浸式授课的需求。”

比如,依托6G网络,数字孪生将更多地运用于精准医疗和远程医疗中。试想,在未来的数字世界中,你的身体器官、肌肉骨骼等将通过数字传感器进行镜像映射,形成一个完整精确的人体“复制品”,并通过它对你的健康数据进行实时监测,从而对人体情况作出精准评估和及时干预,这将大大提高人类生命健康的质量。

还比如,6G将应用于工业4.0时代智能工厂内,有望为产业发展带来革命性变化。车间厂房和工业园区内,机器人协作、无人机群和各种人机实时交互操作,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全功能自动驾驶或无人驾驶等将成为常态。

IMT-2030(6G)推进组在2021年6月发布的《6G总体愿景与潜在关键技术白皮书》中还描述了这样的场景——

远隔重洋的家庭成员或许不再为见面而跨越大半个地球,通过感官互联设备将会让他们感受到一个拥抱、一次握手的温度;坐在家中便可漫步马尔代夫海滩,体验沙子滑落指间和海风沁人心脾的感觉……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未来产业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滕学强滕学强告诉潮新闻记者,“6G是打通虚实空间泛在智联的统一网络,通过不断挖掘用户的智能需求来提升其个性化的体验。”

赛迪顾问数字经济产业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周君认为,6G不仅将极大提升以人为中心的沉浸式通信体验,也将为智慧城市、智慧生活、智慧交通、智慧农业、智能制造等场景提供巨大便利,加速推动经济社会的数字化转型。

以上描绘的种种场景,都是基于6G网络,通过稳定传输触觉、听觉、视觉等信息,将真实物理世界与虚拟数字世界深度融合带来的体验。从移动互联,到万物互联,再到万物智联,“6G将带给用户更多更好的体验,以满足人类精神和物质的更高需求。”周君说。

何时能用上6G?

2030年,还是2028年?

6G时代离我们有多远?

2019年在芬兰发布的全球首份6G白皮书将时间点指向了2030年,这也是目前全球业界的普遍共识。

目前,全球6G研发进展如何?赛迪顾问数字经济产业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周君表示,全球范围内6G的研究探索仍处于起步阶段,整体技术路线尚不明确,因此尚未有统一的标准,“但是,已经在6G愿景目标、应用场景、基本指标和潜在关键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再看国内,近些年,我国在5G网络建设和应用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为我国6G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未来产业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周钰哲向潮新闻记者介绍,目前我国在6G战略布局与技术研发方面均处于世界前列。早在2019年,我国就成立了由工信部牵头的中国IMT-2030(6G)推进组和由科技部牵头的国家6G技术研发推进工作组、国家6G技术研发总体专家组。

截至目前,6G推进组已公开发布数十本白皮书和研究报告。国家和地方有关6G的政策也不断出台,如《“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等为我国6G发展指明方向。

“6G不是点上的创新,而是一个系统工程。”陈晓明认为。对6G研发来说,潜在关键技术的突破,是当下亟需攻克的难题。

截至目前,IMT-2030(6G)推进组已公开提出了6G潜在关键技术,包括基于新频谱的通信技术、下一代信道编码及调制技术等基础共性技术、空天地一体化通信等新型特定通信技术等。

在国内,6G潜在核心技术的研究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有些已开始进行实际测试应用。东南大学副教授、钱塘信息高等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戴俊彦在接受潮新闻记者采访时透露,他们正在研发的智能超表面技术,有望在杭州亚运会期间得到应用。

戴俊彦介绍,智能超表面是6G关键使能技术之一,可应用于消除通信盲区、提升通信容量、辅助感知定位以及降低系统功耗,“简单来说,依托智能超表面技术,未来将拥有更高的通讯质量和更快的传输速度,大大增强用户的体验感。”

杭州亚运会主体育场“大莲花”。记者 卢一 摄

目前,该项技术已在杭州亚运会场馆“大小莲花”、手球馆、杭州亚运村等进行两轮测试,均取得不错的效果。“同个位置信号能增强10倍以上,同时还能补充信号盲区,将有力提升办赛和观赛的质量。”戴俊彦说。

在6G研发中,国内科研机构、三大运营商,及多家通信设备商正紧跟国家布局,进行6G探索。例如,2022年11月,中兴通讯公布,参与完成了6G关键技术的概念样机测试。

面向未来,关于6G的标准规则等正在产学研各界的共同努力下,不断推进完善。周君表示,这将继续推动我国加快6G产业布局,加速关键技术研究,同时深化国际合作,以巩固并延续我国在移动通信领域的领先地位。

“业界认为6G商用时间线是2030年,但有可能在2028年,我们就能取得阶段进展。”陈晓明乐观地表示。



来源:潮新闻  

作者:  

编辑:蔡少鸣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