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萧山网 >  新闻中心 >  生活资讯 >  健康 > 

全国爱耳日——大部分儿童听力损伤可预防,只要你做好这件事

[ 健康 ]    
2023
03-06
10:25

图片

3月3日是全国爱耳日,今年的主题是:科学爱耳护耳,实现主动健康。

耳朵是人体最重要的听觉和平衡器官,是我们聆听世界的窗口,儿童听力和语言发育息息相关,婴幼儿时期听力损失,即使轻度也可导致其在行为等方面有明显的生理障碍。新生儿听觉障碍发生率在1‰~3‰,关注听力健康,需要从小做起。

新生儿听力筛查是什么?

新生儿听力筛查是在新生儿出生后进行筛查型耳声发射仪(OAE)检查,初筛没通过的新生儿建议在出生42天进行自动听性脑干诱发电位仪(AABR)复查。

图片

新生儿听力障碍的高危因素有哪些?

1.儿童期永久性听力障碍家族史。

2.宫内感染(如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疱疹病毒、梅毒或弓形体病等)。

3.颅面形态畸形,包括耳廓和耳道畸形、腭裂等。

4.新生儿窒息(Apgar评分1分钟0-4分或5分钟0-6分)。

5.高胆红素血症达到换血要求。

6.早产或极低体重儿(体重低于1500克)。

7.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住院超过5天。

8.病毒性或细菌性脑膜炎。

9.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10.体外膜氧。

11.机械通气超过48小时。

12.母亲孕期曾使用过耳毒性药物或利尿剂,或滥用药物和酒精。

13.临床上存在或怀疑有与听力障碍相关的综合征或遗传病。

14.头颅外伤;反复发作或持续分泌性中耳炎发病3个月以上。

15.使用耳毒性药物史;感染性疾病史,包括麻疹、腮腺炎等。

如何查看新生儿听力初筛报告单?

宝宝进行听力筛查后会得到听力筛查报告单,报告单上会显示所用的筛查方法及筛查结果。听力筛查的结果通常以“通过”和“未通过”表示。

“通过”意味着宝宝的耳蜗功能正常,除非患有很罕见的疾病,不然基本可以判断为听力基本正常。

“未通过”并不意味着宝宝一定会有听力障碍,因为外耳及中耳的因素,如羊水、外耳道中的胎脂及血性残留物等会影响筛查的结果,导致“未通过”。另外,测试时宝宝是否处于安静状态,以及周围的环境是否安静等因素也会影响宝宝筛查的结果。

宝宝听力筛查“未通过”时家长应该怎么办?

新生儿听力筛查未通过原因有很多,结果显示为“未通过”时,家长一定要高度重视,及时进行复筛。复筛仍未通过的新生儿或婴幼儿,应在3~6个月龄开始做相应的听力学诊断和医学评价,依靠诊断性听力检查结果评估患儿是否存在听力障碍。此外,观察期也可通过新生儿智护训练观察新生儿听力敏感度,进行早期锻炼。

如何预防儿童听力障碍?

1.正确喂养婴幼儿,防止呛奶,洗澡或游泳时呛水和外耳进水。

2.按时进行免疫接种,预防脑膜炎、腮腺炎等可能引起听力损伤的传染性疾病。

3.远离噪声环境,家长尽量少带孩子去歌厅、迪厅等音响声过大的地方,以免声音太大损伤听力。经常性或持续时间过长的声音伤害,也可能对耳朵的结构形成永久伤害,导致不可逆转的听力损失。

4.防止儿童头部外伤,不要随意用硬物或尖细的东西掏取耵聍(耳屎),以免损伤外耳道甚至造成鼓膜穿孔。

5.谨慎使用耳毒性药物。

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产科新生儿听力检查包括新生儿听力筛查、听性脑干反应检测、耳聋基因检测等项目。新生儿听力筛查是新生儿听力损失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有效手段。


来源:萧山健康网  

作者: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  

编辑:朱歆楠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