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萧山网 >  新闻中心 >  萧山新闻 >  时政经济 > 

让群众在家门口更有“医”靠

[ 时政经济 ]    
2023
02-02
07:58

基层医疗机构是群众健康的“第一道防线”。随着生活水平提升,老百姓对健康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对家门口的优质医疗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但基层医疗发展也面临一些“堵点”,如医疗设施设备陈旧、经验丰富的医生配置不足等。“如何提升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医疗水准,让群众在家门口更有‘医’靠”成为两会期间百姓热议的话题之一。

基层医疗发展

亟需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新冠疫情犹如一个“放大镜”,从中能看到百姓最为迫切的需求,能发现医疗发展中“痛点”,特别是在医疗资源相对薄弱的农村。

年初,市民杨先生的父亲感染了新冠病毒。“当时我们去了离家最近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车只要5分钟,医生检查后建议我们去区级医院做CT,一来一回足足花了近7个小时,这对于病人来说太遭罪了。”杨先生感叹说,“要是我们基层卫生服务中心也有CT检查设备就好了,很多检查都不用往大医院跑了……”

对此,浦阳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朱医生也感同身受:“有杨先生这样需求的市民并非少数,但是目前全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只有X光片检查,并没有CT检查设备。受疫情影响,我们一直处于一个重公卫、轻临床的困局中。即便配置了好的检查设备,我们的医生会用、会看吗?其实把患者留在基层,除了有好的医疗设备外,医生的诊疗技术也很关键。”他希望有更多“取经学习”的机会,在全科诊疗的过程中也能有“专攻”。

基层医疗托起百姓健康路的“基石”。去年,我区新建(迁建、改扩建)社区卫生服务站21个,湘湖社区卫生服务站就是其中一个。

市民房女士说:“家门口的这个社区卫生服务站让我们看病、配药、检查都很方便,下楼走几步就到了。”

目前,全区建有27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形成了“城区15分钟、农村20分钟”医疗服务圈。

但房女士也表示,医院好建、名医难求。全区的医疗资源主要集中在主城区,农村居民就医需求还存在较大差距和不足,希望有更多省市区级医院名医专家上门,把好的诊疗技术带到百姓家门口。

除了增加医疗设备、提升诊疗水平、邀请名医专家上门外,有市民建议基层诊疗服务可以多元化,比如增设产后康复服务,为新妈妈们解决后顾之忧;还有市民反映基层医疗医护人员配置不足,一个家庭医生要管上百人乃至一两千人,迫切希望能够增加医护人员配置……

缓解就医难题不妨从数智入手

为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配药难”,萧山通过数字化医疗改革闯出了一片天地。

去年,萧山作为医疗健康数字化先行试点,“健康大脑+小病慢病不出村(社)”服务跑出了“加速度”。其中,倪荣通所在的瓜沥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党山分中心管辖范围内的梅林智慧健康站成了先行先试示范点。

倪荣通说:“基层诊疗中免不了有些患者会出现配不到药的情况,他们也只能去大医院配药。为了方便基层患者配药,通过‘健康大脑+小病慢病不出村(社)’服务打破基层配药类目限制,从源头破解了配药难的问题。而且基层进药渠道都是通过国家进药平台统一进货,能够保证药品安全。用数据‘跑’代替患者跑,有效保障了患者的用药需求,同时也减轻了大医院的就诊压力。”

目前,“健康大脑+小病慢病不出村”服务体系让萧山“健康大脑”165万建档人群数据真正“活”起来、“用”起来。

对此,倪荣通希望萧山医疗能继续深挖数字医疗潜能,为老百姓带来更好的就医体验感,从而形成医防融合、医患共建共享的健康服务新模式,实现“防未病,管慢病、治小病、转大病”的基层健康服务目标。



来源:萧山日报  

作者:记者 盛凤琴  

编辑:林青颖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