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老字号被指“双标”?连发两次声明网友仍不买账

近期,中华老字号品牌的“酱油一哥”海天味业(603288.SH),被质疑食品添加剂“双标”风波持续发酵。
相关话题#海天味业再发声明否认双标#登上微博热搜第一。
视频来源:1站视频
卖到国外的酱油0添加
国内售卖的有较多添加剂
据中新经纬报道,近期在短视频平台有一些针对海天酱油添加剂的讨论,称国外售卖的海天酱油配料表上没有添加剂,只有水、大豆、小麦、食盐等天然原料,而在中国售卖的除了天然原料之外还有较多添加剂。
家用的一瓶海天金标生抽的配料表显示,其除了天然原料,主要的添加剂是谷氨酸钠、5'-呈味核苷酸二钠、5'-肌苷酸二钠、苯甲酸钠、三氯蔗糖,这与大部分网友晒出的海天酱油配料表基本一致。
公开信息显示,上述5种添加剂中,前3种为增味剂,苯甲酸钠则为常用的食品防腐剂,三氯蔗糖则为甜味剂。
由此,海天产品在网络社交平台深陷食品添加剂争议。
海天第一次发声回应
似未缓解公众焦虑
9月30日晚间,“酱油茅”海天味业官方微博发布了一则声明,对近期产品添加剂争议进行回应。
在声明中,海天味业表示,部分短视频账号利用大众对于食品安全的关注制造焦虑和恐慌,在网络上制造并且散播谣言,严重损害了公司品牌形象,其言行己构成对公司名誉权的严重侵害。
对此,海天味业对上述言论澄清如下:
一、海天所有产品都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法》生产,并且随时接受国家及各级食品安全主管部门的常态化监督和检查。食品安全无小事,我国《食品安全法》对食品生产经营有严格的规定和要求。海天作为中华老字号品牌,历史悠久,在中国有亿万家庭在使用海天产品,产品品质是海天最为关注的生命线。我们始终坚持诚信守法经营,确保所有海天产品生产均符合我国及出口各国的食品安全相关法规要求。
二、海天所有产品中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及其标识均符合我国相关标准法规要求。我国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有严格的规定。海天所有产品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的品种、使用范围及使用量等均符合GB276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及相关标准法规的要求,并按照《食品安全法》、GB77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要求如实在产品标签配料表中进行标识。符合国标的海天产品安全,放心。
三、针对在事件中悉意造谣中伤海天品牌的短视频账号,公司己委派专业律师团队调查取证,必将悉意造谣者、传播者的法律责任追查到底。
然而这则声明并没有减轻大众对食品添加剂的焦虑。国庆期间,“海克斯科技”话题在短视频平台持续升温,截至10月5日,已获得28.4亿次播放量,“科技与狠活”则获得25.4亿次播放。各大社交平台、短视频平台出现大量排查家庭中使用添加剂的调味品的内容,同时寻找货架上“0添加”产品的内容也激起大量点赞、转发。
所谓“海克斯科技”,本是游戏用语,指魔法与科技的融合技术,后延伸到食品领域,多指使用食品添加剂制作的食物。
海天味业再发声明否认“双标”
10月5日零时许,海天味业官方微信再次发布声明称,食品添加剂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国的食品制造中,世界各国的正规食品企业都会依据法规标准和产品特性,合法合规使用食品添加剂,并且按规定标识清楚。
海天味业称,食品添加剂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国的食品制造中,各国对食品添加剂均有明确的法规标准,这些标准本身并没有高低优劣之分。“简单认为国外产品的食品添加剂少,或者认为有添加剂的产品不好,都是误解。”
海天味业在声明中进一步指出,由于每个国家和地区的食品法规标准不同,对应的产品标识也有所不同,说是一国(地区)一标也不过分。“这不意味着哪国就一定比哪国好,也不意味着出口的就一定都比国内的好。”海天味业表示。
海天味业在声明中称,此次对海天和中国调味品行业的攻击,企图用食品添加剂来误导消费者认为中国食品比外国食品差,要么是不明真相,要么是别有用心。
“海天产品的内控标准要求,大多都高于甚至远高于国家标准,同一品质的产品,国内国际的内控标准都一致。”海天味业称,企图用所谓“双标”来挑起消费者和中国品牌企业的矛盾对立,不仅打击了中国老百姓的消费信心,更会严重影响“中国造”的世界声誉。
此外,海天科技在声明中称,其在十年前已陆续推出平价的零添加产品,以满足消费者需求。“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食品,无论是国产还是进口,绝大多数都要用到食品添加剂,可以说食品添加剂已经成为现代食品工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海天酱油也有0添加剂产品
售卖价格不高
据红星新闻报道,海天酱油推给国内消费者的产品并非只有含添加剂一种选择。记者发现,海天味业的“头道酱油”“金标生抽”“草菇老抽”等产品,分别推出了有添加剂和零添加剂两种款式。零添加剂相关海天酱油在电商平台均能购买。
记者查看了零添加的海天酱油“0金标生抽”的配料表。其配料表为水、非转基因大豆、食用盐(未加碘)、小麦、白砂糖、酵母提取物等。详情页中标明本产品在生产过程中0%添加防腐剂(苯甲酸钠、山梨酸钾)、甜味剂(三氯蔗糖、安赛蜜)、味精、脱脂大豆。从配料表可以看出,这款酱油和抖音网友口中的“日本售卖的海天酱油”一致。
除了配料表不同,两款海天酱油在价格上也有略微差异,保质期等方面则相同。
具体差异体现在,如海天官方天猫旗舰店中,一瓶“0金标生抽”的售价为9.9元,而经典“金标生抽”的套餐价(2瓶)为20.9元,相当于一瓶10.45元,有添加剂的酱油价格更贵。
在含钠量方面,每15ml(毫升)酱油,零添加剂款含钠量低于1000mg(毫克),有添加剂款含钠量高于1000mg(毫克)。
网友热议
对于“双标”事件,不少网友表示“符合食品安全法就可以接受,不应谈添加剂就色变”。
另一部分网友则表示不能接受,“不否认符合国家标准,但为什么出口的就不放添加剂”。
还有部分网友则表示想要零添加可以直接去买零添加的牌子,何必如此纠结。
中国调味品协会发声
中国调味品协会10月5日也针对海天味业的相关争议发布声明。
该协会称,食品生产企业在我国境内的生产经营应符合我国的法律法规及相应的规定,出口产品应符合出口国的法律法规及相应标准的规定或遵照双方认同的签署的进出口贸易合同的技术条款。因各国的饮食和消费习惯不同,同一类产品的标准会有所不同。但是,标准本身并不存在高低之分。
中国调味品协会还表示,我国食品添加剂的管理实行严格的审批管理制度,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和限量要求全部经过权威机构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并证明是可靠的。食品生产企业只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规范使用食品添加剂,其生产的产品就是安全的。
该协会指出,国庆节期间,一则关于海天酱油等产品国内外“双标”的传言在网上疯传,对节日餐饮业和调味品市场造成严重影响。此次事件的发生,对中国调味品的生产和市场造成了不良影响,协会对此深表遗憾,并支持因舆情受到影响的调味品企业依法维权,追究网络造谣者的法律责任。
业内人士:
添加剂放与不放,主要是迎合消费者
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显示,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
对于海天酱油食品添加剂的问题,食品工程博士云无心认为是正常现象。“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厂家都只是在‘合法’的前提下满足目标群体的需求,从而卖出东西赚钱。添加与不添加,添加什么东西,都是针对自己的客户群体,所形成的风味特征和相应价格。”云无心在微博上发表以上看法。
不仅是酱油,其他食品也会适当放入食品添加剂。
“大部分的食品都讲究符合大众口味,食品添加剂能进一步弥补原料的不足,使其符合消费者的期待。只要量不超标,对人体没有伤害。”某位食品行业的业内人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以葡萄酒为例,葡萄酒的主要添加剂是焦亚硫酸钾,与酸接触会释放出刺激性强的二氧化硫气体,具有较强的抑菌防腐作用。
近年来,酱油生产商纷纷推出以“零添加”为卖点的产品。
对此,南京康庄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兼职医药研究员常成认为,零添加食品是厂商迎合大众对饮食健康追求的一种体现,消费者应理性看待食品添加剂。“消费者通常会把零添加、纯天然作为好的标准,但零添加不一定等同于完全健康,有食品添加剂的产品也不等同于低劣产品。”
此外,按照《健康中国行动计划(2019-2030年)》提倡,人均每日食盐(钠)摄入量不高于5g(5克等于5000毫克)。常成还建议,“酱油含钠,无论有或零添加剂,超量食用都不是健康饮食。”
食品添加剂并非“洪水猛兽”
近年来,随着国人健康意识的觉醒,对食品添加剂愈发“谈虎色变”。此前雪糕中的“卡拉胶”也一度被推上争议的舞台。然而,根据我国现行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21),卡拉胶是国内合法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其主要被用做乳化剂、稳定剂和增稠剂使用。
实际上,食品添加剂并非“洪水猛兽”。我国《食品安全法》显示,食品添加剂,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包括营养强化剂。
中国工程院院士、食品专家孙宝国曾在多次在论坛、活动上对媒体表示,食品添加剂是为了改善食品的品质和色香味,以及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食品添加剂与食品行业未来的发展密不可分,正确使用食品添加剂并不会造成食品安全问题。近年来,我国对食品添加剂的管理愈发严格。目前,我国的食品添加剂大约有2300多种,远远低于世界各国已经批准的15000多种,而且国内还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即只有两个及以上国家使用的添加剂,国内才会启动评估,决定是否使用。
海天味业何去何从?
海天味业目前市值超过3800亿元,被市场称为“酱茅”。公司专营调味品,产品涵盖酱油、蚝油、酱、醋等百余品种,今年6月,公司在互动平台明确,产品已经远销全球80多个国家和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地区。由于市占率高、又是资本市场中的白马蓝筹,颇受市场关注。
有中国农业大学相关人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这次舆情事件的核心指向之一,应该是零添加剂的食品是否更健康这一问题。对此,她表示,食品添加剂是现代食品工业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酱油,其他食品也会适当放入食品添加剂。不能简单认为有添加剂的产品好或不好。
实际上,本次舆情发酵,正值海天味业经营压力相对较大的时间窗。
2022年上半年,海天味业实现营收135.32亿元,同比增长9.7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3.93亿元,同比增加1.21%。虽然从财务表现来看,公司依然是健康稳健,并且体现出较强的抗风险能力。但是公司方面也曾坦言,“目前确实面临非常大的压力。”
拆解背后原因,应该与疫情和成本等多因素的影响有关。实际上,去年,海天味业发展就未达到预期目标。公司方面明确,今年公司会持续做好各项工作,应对好当前的外部环境和压力。
按照此前制定的规划,海天味业2022年度计划营业收入目标为280亿元,利润目标为 74.7亿元。本次舆情事件,对海天味业业绩是否有影响,还有待时间给出答案。